元代 :萨都剌
门外好山青入户,阶前芳草绿侵帘。山僧应笑游人醉,头上花枝压帽檐。
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
使君腊月扬州去,东阁梅开雪压枝。淮上有官皆避马,竹西无处不题诗。
春风杨柳平沙路,夜月琼花后土祠。从此公馀多胜览,好传佳句远人知。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 其一
城郭千峰合,仙凡一水分。颠崖悬鸟道,乱石聚羊群。
苔井分丹水,茶炉煮白云。肩舆万松岭,有客访梅君。
寓栖云四首 其三
潇潇风雨客心孤,且尽尊前酒一壶。夜半酒醒愁又到,一声白雁下平湖。
送王幼达之北京
五色云烟百尺台,王郎独步近蓬莱。王湖水落鱼龙上,天地秋高鸿雁来。
北苑芙蓉风惨淡,西宫杨柳月徘徊。此行正及扶桑日,应献尧庭万寿杯。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 其八
捕鱼湖中水,卖鱼城市里。夫妇一叶舟,白头共生死。
元统乙亥
春到人间才十日,东风先过玉川家。紫薇书寄斜封印,黄阁香分上赐茶。
秋露有声浮薤叶,夜窗无梦到梅花。清风两腋归何处?直上三山看海霞。
晓上石壁滩
龙溪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浪花飞雪洒石壁,船尾落月倾金盘。
越儿卧篙头刺水,露重布帆风不起。近山钟动石楼中,隔水鸡鸣烟树里。
过江日日水与山,诗人得趣如得官。白云遥在太行北,何日归舟下石滩。
终南进士行和李五峰题马麟画钟馗图
老日无光霹雳死,玉殿咻咻叫阴鬼。赤脚行天踏龙尾,偷得红莲出秋水。
终南进士发指冠,绿袍束带乌靴宽。赤口淋漓吞鬼肝,铜声剥剥秋风酸。
大鬼跳梁小鬼哭,猪龙饥嚼黄金屋。至今怒气犹未消,髯戟参差努双目。
题淮安王氏小楼
拂晓楼窗一半开,楼前昨夜浪如雷。满江梅雨风吹散,无数青山渡水来。
高邮阻风
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波寸水逆上流。
小儿造物不可测,昨日南风今日北。黄郎束手篷下眠,尽日閒看顺水船。
顺船得势如马走,相望招呼不回首。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次韵登凌歊台
送张都事南台
幕府三年冰雪里,清溪秋水照芙蕖。早霜两鬓厌为客,明月满船空载书。
忆惜中台簪豸角,曾封直谏动鸾舆。而今江海多归思,白发慈亲暮倚闾。
送人之渐东
次韵寄茅山张伯雨 其二
天际三峰翠色浮,更于何处觅瀛洲。也知方外神仙好,不识人间儿女愁。
白犬吠人惊夜鬼,珠帘捲雨入明楼。挂冠何日寻高隐,竹杖芒鞋绝顶游。
皂林道中
春溪野鸭肥可射,幽树阴深叫山鹧。远人三月酒船归,柳絮飞时杏花谢。
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或僧舍。小官便欲赋《归来》,何处买山钱可借。
游崇禧寺有感
紫翠云中出雨堂,老僧挥泪忆先皇。赤阑相映苔花落,翠辇不来山路荒。
此日山河消王气,旧时草木识天香。夜深行殿无人到,应有山云护御床。
钟山遇风雨 其一
城市多骢马,清游有几人。山灵飞白雨,朝士说红尘。
云起钟楼暝,桃开野寺春。上人归太晚,谁主复谁宾。
酹江月 姑苏台怀古
和吴赞府斋中十咏 其一 焦桐
怜尔抱奇质,无香已自焚。材高初偶得,音古更谁闻。
天海空遗操,冰霜见裂纹。中官方煮鹤,终得舍夫君。
夜坐赠秀才
青原故人贫且穷,燕山野客疲且聋。拥炉不觉残火白,开窗忽见月明东。
乃知清景不可得,得诗一笑衰颜红。夜深吹烛且睡去,楼外落雁呼霜风。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448篇诗文
逢托克托景颜
赠道士陈华隐
和閒閒吴真人二首 其一
练湖曲
题鸦浴池
为姑苏陈子平题山居图黄公望作
紫阳
句曲赠清玄道士陈玉泉朝京还山复拜广陵观
常山纪行 其四
夜寒独酌 其三
送南台察院史马允中台
将至太平驿即兴
上京即事 其五
宿龙潭寺
将至大横驿舍舟乘舆暮行 其一
经历司暮春即事 其一
次程宗赐二首 其二
和吴赞府斋中十咏 其三 破砚
酹江月 游句曲茅山
快雪轩
马翰林寒江钓雪图
再过界首驿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二
过李陵墓
奎章阁感兴 其二
登姑苏台 其二
游长干寺
江城玩雪
野潜堂
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
杨子江送同志
至龙潭驿
题四时宫人图四首 其三
酌桂芳庭
和马伯庸除南台中丞时仆驰驿远迓至京复改徽政以诗赠别
酹江月 过淮阴
到闽二首 其一
和权上人
城南偶兴二首 其一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八
凤凰台为御史大夫易释董公同赋
次程宗赐二首 其一
过紫薇庵访冯道士 其二
胡桃
灯蛾来 其二
虾助诗
初到闽
夏仲书景
拥炉夜酌嘲张友寄诗谢
寄同年友
次韵寄茅山张伯雨 其一
寄即休翁三首 其一
寄京口鹤林寺长老了即休
过高邮射阳湖
寄王伯循诸公 其五
梳头乐府
高邮至邵伯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