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盆池吟

盆池吟

宋代 邵雍

有客无知,唯知不为。
不为无他,唯求不欺。
我有人是,人无我非。
因开瓮牖,遂鉴盆池。
都邑地贵,江湖景奇。
能游泽国,不下堂基。
帘外青草,轩前黄陂。
壶中月落,鉴里云飞。
既有荷芰,岂无{上艹下凫}茨。
既有蝌蚪,岂无蛟螭。
亦或清浅,亦或渺瀰。
亦或渌净,亦或涟漪。
风起蘋藻,凉生袖衣。
林守何在,范蠡何归。
密雪霏霏,轻冰披披。
垂柳依依,细雨微微。
可以观止,可以忘机。
可以照物,可以看时。
不乐乎我,更乐乎谁。
吾于是日,再见伏羲。

诗人邵雍的古诗

首尾吟 其八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到忘言是尽时。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

羹因不和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多少风花待除改,尧夫非是爱吟诗。

问调鼎

宋代 邵雍

请将调鼎问于君,调鼎功夫敢预闻。
只有盐梅难尽善,岂无薑桂助为辛。
和羹必欲须求美,众口如何便得均。
慎勿轻言天下事,伊周殊不是庸人。

履道留题吟

宋代 邵雍

何代无人振德辉,众贤今日会西畿。
太平文物风流事,更胜元和全盛时。

里闬吟 其二

宋代 邵雍

太平之盛事,天下之美才。人间无事日,都向洛中来。

里闬吟 其一

宋代 邵雍

里闬闲过从,太平之盛事。吾乡多吉人,况与他乡异。

安乐窝前蒲柳吟

宋代 邵雍

安乐窝前小曲江,新蒲细柳年年绿。
眼前随分好光阴,谁道人生多不足。

道装吟 其一

宋代 邵雍

道家仪用此衣巾,只拜星辰不拜人。何故尧夫须用拜,安知人不是星辰。

谢寗寺丞惠希夷罇

宋代 邵雍

仙掌峰峦峭不收,希夷去后遂无俦。
能斟时事高抬头,善酌人情略拨头。
画虎不成心尚在,悲麟无应泪横流。
悟来不必多言语,赢得清闲第一筹。

代书答淮南宪张司封

宋代 邵雍

缘木求鱼固不能,缘鱼求炙恐能行。
与其病后求良药,不若醉时辞大觥,
芝草无根休用种,蟠桃有实岂难生。
荷君见爱情非浅,一芥还同一芥荣。

担折

宋代 邵雍

禹士力生头,都知闲做弄。
直待担子折,恁待柴束重。

盆池吟

宋代 邵雍

有客无知,唯知不为。
不为无他,唯求不欺。
我有人是,人无我非。
因开瓮牖,遂鉴盆池。
都邑地贵,江湖景奇。
能游泽国,不下堂基。
帘外青草,轩前黄陂。
壶中月落,鉴里云飞。
既有荷芰,岂无{上艹下凫}茨。
既有蝌蚪,岂无蛟螭。
亦或清浅,亦或渺瀰。
亦或渌净,亦或涟漪。
风起蘋藻,凉生袖衣。
林守何在,范蠡何归。
密雪霏霏,轻冰披披。
垂柳依依,细雨微微。
可以观止,可以忘机。
可以照物,可以看时。
不乐乎我,更乐乎谁。
吾于是日,再见伏羲。

望雨 其二

宋代 邵雍

久旱偶成雨,方喜慰愁苦。虽能敛尘土,不能救禾黍。

谢人惠笔

宋代 邵雍

爱重寄文房,殷勤谢远将。
兔毫刚且健,筠管直而长。
静录新诗藁,闲抄旧药方。
自馀无所用,足以养锋铓。

窥开吟 其七

宋代 邵雍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时。可嗟兼可唾,堪鄙又堪嗤。

共城十吟 其八 春郊雨后

宋代 邵雍

雨歇荡馀春,天光露太真。茵铺芳草软,锦濯烂花新。

风触莺簧健,烟舒柳带匀。如何当此景,閒卧度昌辰。

又旋风吟二首

宋代 邵雍

近日衰躯有病侵,如何医药不求寻。
轩前密叶自成幄,砌下黄花空散金。
闲看蜜蜂由蜜意,静观巢燕垒巢心。
非关天下知音少,自是尧夫不善琴。

小圃逢春

宋代 邵雍

随分亭栏亦弄妍,不妨闲停酒垆边。
夜簷静透花间月,昼户晴生竹外烟。
事到悟来全偶尔,天教闲去岂徒然。
壶中日月长多少,烂占风光十二年。

争让吟

宋代 邵雍

有让岂无争,无沿安有革。
争让起于心,沿革生于迹。
义轩让以道,尧舜让以德。
汤武争以功,桓文争以力。

诈者吟

宋代 邵雍

诈者固疑人,天下尽行诈。
不信天下人,其间无真话。

首尾吟 其一三二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有激时。留在胸中防作恨,发于词上恐成疵。

芝兰见处须收采,金玉逢时莫弃遗。到此尧夫常自贺,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54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