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首尾吟 其八十一

首尾吟 其八十一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先见时。诗在胸中贫亦乐,屈于人下贵奚为。

谁何药可医无病,多少金能买不疑。迟老更逢春不老,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人邵雍的古诗

小车吟

宋代 邵雍

春暖未苦热,秋凉未甚寒。小车随意出,所到即成欢。

乐物吟

宋代 邵雍

物有声色气味,人有耳目口鼻。万物于人一身,反观莫不全备。

正性吟

宋代 邵雍

未生之前,不知其然。
既生之后,乃知有天。
有天而来,止物之性。
君子践形,小人轻命。

题淮阴侯庙十首

宋代 邵雍

韩信事刘元不叛,萧何惑汉竟生疑。
当初若听蒯通语,高祖功名未可知。

家国吟

宋代 邵雍

邪正异心,家国同体。
邪能败亡,正能兴起。

吾庐吟

宋代 邵雍

吾庐虽小粗容身,且免轻为僦舍人。
大有世人无屋住,向人檐下索温存。

林下五吟 其二

宋代 邵雍

老年躯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万事去心闲偃仰,四支由我任舒伸。

庭花盛处凉铺簟,檐雪飞时软布裀。谁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

首尾吟 其六十一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尽时。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非是爱吟诗。

题范忠献公真

宋代 邵雍

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陈邵为逸人,忠献为显官。

邵在范之后,陈在范之前。三人貌相类,两人名相连。

首尾吟 其四十八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确论时。诗以后时为失计,必将先手作知几。

三千宾客成何梦,百二山河付阿谁。弄巧既多翻作拙,尧夫非是爱吟诗。

岁暮自贻

宋代 邵雍

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谈尘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
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馀子若为谋。
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
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
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
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安乐吟

宋代 邵雍

安乐先生,不显姓氏。
垂三十年,居洛之涘。
风月情怀,江湖性气。
色斯其举,翔而后至。
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无将无迎,无拘无忌。
窘未尝忧,饮不至醉。
收天下春。归之肝肺。
盆池资吟,瓮牖荐睡。
小车赏心,大笔快志。
或戴接{上罒下离},或著半臂。
或坐林间,或行水际。
乐见善人,乐闻善事。
乐道善言,乐行善意。
闻人之恶,若负芒刺。
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不佞禅伯,不谀方士。
不出户庭,直际天地。
三军莫凌,万锺莫致。
为快活人,六十五岁。

观五帝吟

宋代 邵雍

进退肯将天下让,著何言语状雍容。衣裳垂处威仪盛,玉帛脩时意思恭。

物物尽能循至理,人人自愿立殊功。当时何故得如此,只被声明类日中。

首尾吟 其九十六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尽性时。若圣与仁虽不敢,乐天知命又何疑。

恢恢志意方闲暇,绰绰情怀正坦夷。心逸日休难状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东轩前添色牡丹一株开二十四枝成二绝呈诸公 其二

宋代 邵雍

牡丹一株开绝奇,二十四枝娇娥围。满洛城人都不知,邵家独占春风时。

首尾吟 其八十一

宋代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先见时。诗在胸中贫亦乐,屈于人下贵奚为。

谁何药可医无病,多少金能买不疑。迟老更逢春不老,尧夫非是爱吟诗。

一等吟

宋代 邵雍

欲出第一等言,须有第一等意。
欲为第一等人,须作第一等事。

闲中吟

宋代 邵雍

闲中气味全,全处是天仙。
富有林泉乐,清无市井喧。
烂观千圣奥,醉拥万花妍。
莫作伤心事,伤心事好旋。

依韵和张静之少卿惠文房三物

宋代 邵雍

文房三物品皆精,报谢愁无秀句成。
欲状升平在歌颂,奈何才不逮升平。

楼上寄友人

宋代 邵雍

有客常轻平地春,夫春不得不云云。
能安陋巷无如我,既上高楼远忆君。
满眼云林都是绿,万家烟瓦半来新。
冯栏须是心无事,谁是冯栏无事人。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54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