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幽人篇 其一

幽人篇 其一

宋代 沈括

幽人步影啭春阳,情多无那不成章。恨楼未高着鞭望,南陌无人但垂杨。

诗人沈括的古诗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一

宋代 沈括

能文骑省幸邻船,多病中散自萧然。□桥鸟啼深竹里,晴渚梦绕杨花边。

难分桃杏春满目,不断水月波如烟。□须移居速相就,已有的的新生莲。

延州

宋代 沈括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浩燕堂

宋代 沈括

西堂昔时冷萧条,使君名高堂为高。流虹碎□勤镌雕,粉黛翕倏随挥毫。

太守浩燕觞九牢,门前过客罗百艘。檐褕晔晔烂亭皋,切云危冠控豪曹。

秋鹤霜毛飞锦袍,六鹊曳地横金腰。轻罗韬烟媚中宵,缓歌阁舞萦云髾。

赵人手提千牛刀,目视大犗如鸿毛。太守巨笔驱波涛,指画风云惨动摇。

佩牛带犊如销膏,区区古人无是超。吴粳如脂敢百筲,连车折轴弃道交。

釜区争先走名豪,旋鲈掣酒飞千舠。杜伯称觥酾醲醪,翳翳禾黍藏笙箫。

太守浩燕乐岁饶,岂徒割烹盈大庖。

寄永嘉王博士

宋代 沈括

十万櫜鞬临易水,五营旗鼓出中山。去年今日西岑别,回首吴山梦寐间。

游花山寺

宋代 沈括

经旬飘雨喜新晴,病马缘畦取次行。老态只应随日至,春心无意与花争。

山川满目浮烟合,楼板侵天暮霭横。嗟我有身无处用,强携尊酒入峥嵘。

游二禅师道场

宋代 沈括

胜境东西白,高僧一二禅。只知行道处,不记住山年。

涧月中分照,林花各自妍。披云寻旧址,犹在绛峰边。

慈姥矶 其二

宋代 沈括

朝发铜陵暮扬子,年年白浪江中归。江人收身苦宜早,一生却向江中老。

鄜延凯歌 其一

宋代 沈括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牙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慈姥矶 其一

宋代 沈括

碧山丛丛遮塔晖,苍崖万丈涵苍漪。西风隔江动高树,山前过帆如鸟飞。

鄜延凯歌 其二

宋代 沈括

天威略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

润州甘露寺

宋代 沈括

丞相高斋半草莱,旧时风月满亭台。地从日月生时见,天到江山尽处回。

三国是非春梦断,六朝城阙野花开。心随潮水漫漫去,流遍烟村半日来。

姑熟溪 其二

宋代 沈括

豹堂春水绿泱涣,谢市云深柳线长。睡熟不知潮信过,船头晚雨打菰蒋。

汉东楼

宋代 沈括

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

游秀州东湖

宋代 沈括

柳色青天雨乍晴,鸭头细草绕堤生。林间野日依依见,水底春光寸寸明。

犹喜乱花时入眼,可能万事顿忘情。无端景物相料理,屡欲颠狂兴不成。

活板

宋代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未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雨中红梅盛开折送李野夫

宋代 沈括

轻苞满槛簇花钿,云幕低垂黯淡天。巫峡人归街暮雨,阿溪家远隔非烟。

少分山客红云破,拟夺星郎锦帐鲜。未上春风惜寒晚,故教开向众芳前。

光化道中遇雨

宋代 沈括

望远初翻叶,随风已结阴。雨蓬宜倦枕,乡梦入寒衾。

蓑笠侵郧俗,溪山动越吟。烟波千里去,谁识魏牟心。

幽命

宋代 沈括

山木啸兮云幽幽,秣我归马兮无为久留。江鼯翔兮雨漫漫,回予车兮水渐幰。

仲何为兮中野,澹将洋兮疏驾。目逝兮形留,郁逍遥兮日下。

泻慕兮流观,抚节兮浩望。驷黄戾兮靡骋,旋吾辑兮焉往。

不我虚兮斯辰,思何为兮鞅掌。

姑熟溪 其一

宋代 沈括

新晴渡口百花香,石子池头鸭弄黄。卷幔夕阳留不住,好风将雨过梅塘。

幽人篇 其三

宋代 沈括

蜘蛛做网着屠苏,蜻蜓故来晕罗襦。醮君柏酒情莫疏,无情可能学哺鸪。

沈括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李),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李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 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