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承天观

承天观

宋代 沈括

上士修真地,曾无俗混淆。云根起坛级,江面出松梢。

轩静檐垂斗,窗虚洞接茅。何当脱尘滓,来结皎然交。

诗人沈括的古诗

古人铸鉴

宋代 沈括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汉东楼

宋代 沈括

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

承天观

宋代 沈括

上士修真地,曾无俗混淆。云根起坛级,江面出松梢。

轩静檐垂斗,窗虚洞接茅。何当脱尘滓,来结皎然交。

姑熟溪 其一

宋代 沈括

新晴渡口百花香,石子池头鸭弄黄。卷幔夕阳留不住,好风将雨过梅塘。

游花山寺

宋代 沈括

经旬飘雨喜新晴,病马缘畦取次行。老态只应随日至,春心无意与花争。

山川满目浮烟合,楼板侵天暮霭横。嗟我有身无处用,强携尊酒入峥嵘。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二

宋代 沈括

东来重见郭翻船,目极沧洲似渺然。浪信小桡穿竹去,不知佳景向谁边。

白头赵将心仍在,多病莱芜灶不烟。惟有王家风月地,时时客看满池莲。

姑熟溪 其二

宋代 沈括

豹堂春水绿泱涣,谢市云深柳线长。睡熟不知潮信过,船头晚雨打菰蒋。

游二禅师道场

宋代 沈括

胜境东西白,高僧一二禅。只知行道处,不记住山年。

涧月中分照,林花各自妍。披云寻旧址,犹在绛峰边。

海州观放鹘搏兔不中而飞去

宋代 沈括

秋霜濯空林,暮日在峰顶。冥冥起长风,稍稍绝遗影。

骁禽值猛搏,俯取不待顷。岂非求者乖,矫翮成远聘。

未能谢榛莽,那用遽悼悻。此心竟可怜,得失未宜病。

幽人篇 其二

宋代 沈括

天边梦来情满床,梦短数觉宵苦长。起坐作琴舞闺倡,占珑水中月茫茫。

光化道中遇雨

宋代 沈括

望远初翻叶,随风已结阴。雨蓬宜倦枕,乡梦入寒衾。

蓑笠侵郧俗,溪山动越吟。烟波千里去,谁识魏牟心。

归计

宋代 沈括

住山人少说山多,空只年年忆薜萝。不是自心应不信,眼前归计又蹉跎。

幽人篇 其一

宋代 沈括

幽人步影啭春阳,情多无那不成章。恨楼未高着鞭望,南陌无人但垂杨。

延州柳湖 其二

宋代 沈括

汉使雕阴道,秦关白翟宫。山川红旆里,日明翠微中。

社后寒犹峭,春残草木浓。花前江国兴,并觉此时同。

自题水阁绝句

宋代 沈括

三间水阁贾耘老,一首佳词沈会宗。无限当时好风月,如今总属绩溪翁。

秀州秋日

宋代 沈括

草满池塘霜送梅,林疏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风叶断,愁心低逐雁声来。流午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丹阳楼

宋代 沈括

碧城西转拂苍烟,日绕阑干一握天。青草暮山歌扇底,美人瑶瑟瞑鸿边。

吹声隐隐江都月,弄影翩翩建业船。流尽古来东去水,又将秋色遇楼前。

延州

宋代 沈括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慈姥矶 其二

宋代 沈括

朝发铜陵暮扬子,年年白浪江中归。江人收身苦宜早,一生却向江中老。

雨中红梅盛开折送李野夫

宋代 沈括

轻苞满槛簇花钿,云幕低垂黯淡天。巫峡人归街暮雨,阿溪家远隔非烟。

少分山客红云破,拟夺星郎锦帐鲜。未上春风惜寒晚,故教开向众芳前。

沈括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李),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李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 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