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于谦
大风振林木,万叶皆飞飏。如何顷刻间,景物殊炎凉。
感之欲太息,凭阑对斜阳。东篱有黄菊,归来嗅馀香。
凭阑
晚晴公馆有馀閒,独上危楼望远山。散尽白云收尽雨,归鸦背得夕阳还。
秋夜独酌
银烛金樽映画屏,消愁聊借酒为名。醉来却喜朱颜在,畏老犹嫌白发生。
无客可邀惟对影,有镫相伴最关情。馀酲未解不成寐,起向瑶阶月下明。
谷日喜晴
谷日晴明好,丰年信可期。雪消风澹澹,天暖日迟迟。
东作因时起,西成与岁宜。忧民无限意,对此暂舒眉。
郑州遇学正沈平之
一从分袂后,两地各悽然。道路千山隔,音书几度传。
相逢成感慨,欲别更留连。清话休辞久,重来又隔年。
秋晚行山西道中
暮云收尽雨初晴,马首关山路几程。落日旌旗迎使节,西风鼓角动边城。
溪流清见行人影,霜信寒催过雁声。最喜田家生事足,村村笑语乐秋成。
喜雪三首 其二
天时人事两相关,和气絪缊覆载间。涌地银堆千尺浪,攒空玉立万重山。
中郎持节吞毡卧,大将平淮奏凯还。往事悠悠何足论,且祈丰稔解愁颜。
闻朝觐官有喜且以致勉励之意于属吏云
圣主当天运,诸侯述职归。佩声辞禁阙,香霭散朝衣。
戒敕颁天语,生成显化机。勉旃图报称,莫使寸心违。
闻蝉声
密槐高柳覆华堂,满地薰风白昼长。却怪蝉声惊客思,不白蝶梦到吾乡。
清高最喜含朝露,断续何须怨夕阳。蚤晚凉飙天际起,万山秋色又苍苍。
夏日即事
密密榆槐散绿云,萧萧亭馆绝纤尘。林莺巧语如留客,梁燕低飞不避人。
岁月无情催暮景,江湖何处是通津。数茎白发笼纱帽,深愧渊明漉酒巾。
七夕二首
夜静银河冷,天高玉露清。双星缘底事,千古若为情。
太行途中杂咏
碗子城边路,年来几度过。山川认行色,花鸟熟鸣珂。
恋阙情何限,瞻云思转多。壮怀成激烈,弹剑欲高歌。
秋鸿
相呼相唤过南楼,叫破江南万里秋。有足不传云外信,无端偏惹客中愁。
影横斜月天连塞,梦绕黄芦雪覆洲。霄汉翱翔应有自,生平不为稻粱谋。
七夕二首 其二
华月窗间过,凉风扇底生。抚时追往事,幽恨不分明。
思归诗文卷
去来无迹任翩翩,千里思归亦偶然。自是斑衣劳梦想,难将慧剑断尘缘。
昂昂孤鹤凌苍霭,隐隐双凫入紫烟。到日慈亲应喜慰,云軿忽坠綵舆前。
山行驻马
沾衣数点雨馀雨,极目万重山外山。立马平原看秋色,独怜寒菊映衰颜。
汴城八景 其六 资圣薰风
杰阁凌空岁月深,公馀乘兴一登临。偏宜殿角凉飔细,不受人间热恼侵。
却扇顿忘三伏暑,阜财还忆五弦琴。清心最是檐前铎,响落层霄杂梵音。
忆晋祠风景且以致望雨之意
悬瓮山前境趣幽,邑人云是小瀛洲。群峰环耸青螺髻,合涧中分碧玉流。
出洞神龙和雾起,淩波仙女弄珠游。愿将一掬灵祠水,散作甘霖遍九州。
喜雨行
夏田得雨苗青青,秋田得雨容易耕。夏田秋田俱得雨,农家不用愁收成。
收成有望人心悦,四方万国腾欢声。嗟予菲才忝巡抚,惭无德泽被苍生。
但愿风调雨顺民安业,我亦走马看花归帝京。
直庐岁暮
直庐萧索度残年,静夜焚香思悄然。市远不知沽酒价,庭思惟见煮茶烟。
风穿疏牖银灯暗,月转高城玉漏传。归兴渐随生意动,昨宵清梦绕林泉。
秋夜睡醒偶赋
风送新秋爽入帘,楼头初月正纤纤。三杯上脸成红软,一枕忘情到黑甜。
清露凝晖沾宿草,明河倒影挂脩檐。客窗又动乡关念,却把灯花仔细占。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305篇诗文
春日登楼
用秋夜睡醒韵
过五攒山
处世若醉梦
题壁间画
黄河舟中 其二
咏煤炭
过中牟鲁恭祠
庭前葵花盛开诗以赏之
慈训堂诗
闻甘州等处捷报有喜
雨后夜坐玩月
汴城八景 其二 大河春浪
蚤春登楼遣兴
拟吴侬曲三首 其三
和何知州交趾死节韵
夏夜步月
除夜宿太原寒甚
黄河舟中 其一
题光武扳倒井
秋日移菊
春日怀京师风景
又顺用韵
咏白海东青
新城请水祈雨有应
示冕
过汜水睹曾典史所种树感怀一绝
祈雨蔬食
夜坐念边事
送顾克新南还
秋日即事
忆璚英
秋兴四首 其四
秋闺二首
漫题屋壁
晚凉书怀
清秋述怀倒前韵三首 其三
秋兴四首 其三
村舍耕夫
春日客怀二首 其一
悼内六首 其五
春寒喜和暖
次日阴云密布不雨复散
秋峰
小楼即景
春日客怀二首 其二
并州北门城楼
春寒
送王太守宇之任
晚坐窗下偶题
壁间画潇湘入景
从军五更转 其一
夏日忆故乡风景
太原县元日即事
春日客中谩兴
雨中山行
清源分司林檎去时始见开花自平阳还则结实久矣因成二十字
栖霞亭卷二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