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沈守正
药椀残编寄寂寥,歌梁舞馆半沉销。豪华尽是伤心事,沈约于今果细腰。
同罗玄甫章廷纶龚华茂集张石宗竹香斋时华茂将之练水
竹下频留客,尊前且纵歌。莫言同调少,只怪别离多。
凉月摇丛桂,轻烟澹薜萝。有情堪入赋,笔彩定如何。
送张叙伯入都补令 其一
寒风漠漠同云痴,正是双凫赴阙时。二载信州曾寘水,四愁马上好吟诗。
雄才到处□贤者,若□何人不慕之。独有辽东方转战,劝君勿作处囊□。
和张尔唯九日招饮同弥生尚之大白洛生绸生用韵兼有所感
三逢令节独悲秋,幸尔招携浪漫游。但醉不须嘲落帽,对花何必更登楼。
南冠尽望燕山远,楚岫仍将暮雨收。转忆去年今日事,同人千里始知愁。
题行脚卷
千山万山两衲子,一瓢一钵云水长。寄与丰干莫饶舌,我自看山到石梁。
七支庵遇无穷
为爱水关水,因便到七支。老僧映户立,惊是囊时师。
十载不相见,何缘得在兹。当时同游侣,各各东西驰。
亦有先归者,北邙生茅茨。白下前朝寺,荒芜半不治。
何当变陵谷,弹指巳若斯。言罢长太息,握手怜鬓丝。
相期共销夏,劳劳安所之。
新得听昄亭喜述 其四
欲将南垞口,遍插木芙蓉。瀑水终年溅,浓烟尽日封。
通人开蒋径,逋客谢周颙。可惜双翎去,巢空涧底松。
过听泉亭有感 其二
万朵辛夷覆石床,□幽漱水发微香。曾为十载泉声客,容易无情过瀑梁。
依隐精舍次修能韵
依隐亦何为,爱此精庐癖。青山若围带,斜连城数尺。
插柳虽未成,有竹摇寒碧。篱落隔沟塍,牛行不见脊。
风翻杮叶黄,云系山腰白。遥见林薄间,先霜数点赤。
不记几枰棋,山鸟忽焉夕。我亦客中主,况子客中客。
共谋一日欢,安问来与昔。幸无俗人嬲,惬此清言适。
重至黄岩署中 其二
如斗二楹屋,那堪隤短垣。蜗牛开壁垒,野鸽长儿孙。
对客时扪虱,呼僮且逐豚。独有西山色,氤氲□在门。
署中怀人十绝 其十 山人赵文度左华亭人小笔之美擅乎东南
我来粉本满溪山,君住天都几日还。他日相逢应大笑,笑人云雾说荆关。
赠柴云倩 其二
文江摇绚烂,肃矣见先刑。安世抽三箧,玄成守一经。
明窗黄叶满,屧几夜灯青。宁似东邻子,摊书不识丁。
夜泊松陵 其二
爱此如圭月,加衣倚石坡。村醪醺意薄,蛮语客舟多。
树秃鸦声乱,牛归稚子歌。吴田虽早获,其奈饷催何。
秋日山居 其六
一片三生石,圆公不复来。行人寻古迹,野菊满山开。
赋得眠鬟压鬓花
繁思独登楼,锖牵角枕愁。梦随人浩荡,花为雨淹留。
细瓣承鬟乱,娇容带腻收。芳鲜易摧萎,春草叹悠悠。
送王宣佩归祁门 其二
合涧成沟水,黄山隔洞猿。行人秋作客,居者月同樽。
各抱难言恨,宁辞折简烦。岂予工怨别,雅道几能存。
戊午初度
巳过纲成跃马年,纵逢唐举不轩然。逃名漫学墙东隐,小筑真疑岸上船。
自叹半生惟砚北,畏闻两字在卢前。却如老大当垆妇,脂粉调人亦可怜。
和吴司李老僧岩韵 其二
老僧说法本多门,一石峨然万象奔。却似息妫归楚日,开尽桃花总不言。
留别王甥元建
海内存知己,何人一脉联。可儿原足爱,似舅未云贤。
萝薜宜加护,琴书莫浪传。长安多便羽,迟尔寄佳篇。
放灯至二十日止
昔闻赵寿阳,人日赐餔觞。茂宰广斯意,华灯续焰长。
笙歌隘广陌,烟火媚前行。士女倾城出,皆云乐未央。
辛亥中秋
今夕复何夕,兴怀有万端。山中连夜雨,客岁一人看。
桂湿飘无迹,林昏影独寒。浮生多舛错,应比月华难。
沈守正
(1572—1623)浙江钱塘人,又名迂,字允中,更字无回。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都察院司务。工画,擅诗文。有《诗经说通》、《四书丛说》、《雪堂集》。► 175篇诗文
寄哭赵文度 其二
送吴公子自天台归阳羡
岁暮舟行
重至黄岩署中 其三
和长蘅画柳扇诗
饮涧西桥同谷王贞伯子山闻持树
过淮南
挽胡休复庶常八章 其一
秋送吴景先归休阳 其二
喜凌巨先同两儿至
借鹤 其三
秋日邸舍
游方山寺
哭沈君接 其三
秋日山居 其二
赠吴符远并谢其借书末章及之 其一
署中怀人十绝 其四 大参曹能始学佺侯官人由蜀入庐有终焉之志令 ...
赠湖州康半刺 其三
将入都 其一
八月十二夜月
黄岩道中
春日万都尉仲晦邀游白石园同汪梧丘吏部朱白岳侍御李于鸿大理 其 ...
黄岩怀古二首 其一 古城
都下友人寄岕茶至
壬子冬送休复北上俯仰今昔情见乎词 其四
将入都 其二
从吴司李乞江瑶柱答诗索和用韵 其二
王献叔招饮绣球花下
秋日山居 其五
赠吴符远并谢其借书末章及之 其四
黄岩怀古二首 其二 壕头
初度 其一
寄哭赵文度 其一
山中即事 其二
中元鲁弥生张尔唯罗尚之招饮同郝刘二校书
赠萍踪过访示集
壬子冬送休复北上俯仰今昔情见乎词 其二
借鹤 其二
小病 其一
送畲氏兄弟 其二
赠湖州康半刺 其二
鹤冢
赠柴云倩 其三
灯夜咏所见 其二
霜降前一日怀休仲
赠李孝子
寄哭赵文度 其三
中秋大雨感旧 其二
答献叔折杏花见赠是日予初度
送柴式谷赴保定韩中丞幕 其三
九日沈倩明黄及生应百禄庆云陈长孺仲孺招饮九峰寺
山房堂牡丹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