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行简怀次律兄

次韵行简怀次律兄

宋代 沈与求

门对青山水缭墙,隔畦花卉尽流芳。浇胸快泻鹅儿酒,袭鼻长闻柏子香。

夜雨对床成契阔,晚云归岫识行藏。抽身未试平戎略,空为忧时倍感伤。

诗人沈与求的古诗

江城子(和叶左丞石林)

宋代 沈与求

鱼龙戏舞近幽宫。乱山中。似途穷。绿乱堂深,门敝兽铺铜。无限青瑶攒峭壁,花木老,映西东。
消磨万事酒千钟。一襟风。鬓霜蒙。忧国平生,堪笑已成翁。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

次韵叶左丞见寄 其四

宋代 沈与求

胸中浩无垠,富贵公自有。厌居廊庙公,戏习村野丑。

荒山披石林,它年齐岘首。杀鸡侑晨炊,炰羔行社酒。

此乐应独知,世味难可口。

秀州馆交代乐语口号

宋代 沈与求

一麾相望继芳尘,召杜风流主与宾。芸阁去方思就日,竹符来及趁班春。

清谈款密看论旧,善政从容许告新。早晚银台双诏下,共期持橐侍严宸。

月下独步

宋代 沈与求

娟娟微月小庭西,月下幽人影自随。赖有寒梅伴愁绝,一枝清艳耿疏篱。

书怀三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暗中人易记,名下士非虚。此道凭谁办,它时或自如。

真能食万户,定复愧三闾。富贵虽吾有,当令功可书。

谢葛鲁卿雪中遣介送酒

宋代 沈与求

雪舞白衣朝扣门,一车送酒借春温。寒威任减东阳带,和气全归北海尊。

应为半生怜曲糵,更留它日燕鸡豚。是中可饮公须记,报字如鸦醉眼昏。

行简释奠学宫

宋代 沈与求

当年蜡凤识僧虔,晚岁相从意惘然。更笑竖儒多败事,稍闻上郡已开边。

酒醪穷巷谁能载,简牍平生自不便。风月两溪真可老,待收功业付诗篇。

次韵叶左丞见寄 其三

宋代 沈与求

幻缘东即西,妄境白成黑。那于土偶间,平地见佛国。

云山乐未央,岁月嗟何及。恩雠一快意,声利多惭德。

名成复逃名,翻恐钟鼎勒。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 题灵祐观

宋代 沈与求

闻道藤萝一一攀,要穷佳处识湖山。青琳宫阙当西崦,应费巾车数往还。

扈御舟泊钱清江口值雨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法驾亲巡海上还,钩陈万骑列江干。潮生风熟楼船过,雨助洪涛失故滩。

报中有盛年休官者感而赋诗

宋代 沈与求

中都如海士如鳞,乘雁双凫亦见驯。林下已无长往客,江头谁伴独醒人。

因循傥使能成事,彊健何须便乞身。但喜高风激颓俗,要令钟漏一番新。

陈子尚博士休官还京口作此诗饯之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西风江上荻花秋,鲙玉频年念昔游。世事真成一可恸,身名那问二宜休。

公卿礼饯何为者,僮仆欢迎有此不。鬓影毵毵纷翠葆,晚来钟漏亦怀羞。

赠老禅

宋代 沈与求

霜根刺刺猬圆颅,犹倚禅床听木鱼。底事世缘能老我,到头尘事不关渠。

磨砖几日能成鉴,闭户何人欲造车。若有小参重问讯,试寻消息向真如。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 其三

宋代 沈与求

两溪以南无数山,兴来径造无时阑。空馀日蜡几两屐,日暮云深天小寒。

复次韵呈维心拙涩不工当为抵掌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粲粲疏梅短短墙,骚人长恨失遗芳。低徊草棘精神透,彷佛关山魂梦香。

月淡乍看清影乱,春深终恐绿阴藏。岁寒为尔添愁绝,倚树微吟亦自伤。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 其七

宋代 沈与求

前溪溪头玉色鱼,羊酪岂可比鲜腴。江黄会中有胜处,健步走置烦长须。

次韵张仲宗感事

宋代 沈与求

诸侯救周衰,能事存笔削。后学竞专门,肤引迷注脚。

宁知惧贼乱,诛意未为虐。上皇志包荒,大度示恢廓。

误堕虏计中,九庙施箭凿。将臣拥彊兵,首鼠事前却。

专雄怀顾望,散党失归着。坐令两宫车,北辕狩沙漠。

天王绍绝统,愤此国势弱。尝胆复大雠,此意良不薄。

向来督真奸,国典犹阔略。群公争护前,循习久弥确。

黄屋泛沧溟,黔首寄矰缴。世无管夷吾,老眼双泪阁。

何当诛赏行,浩叹成嗢噱。曜灵还中天,冰雪自销铄。

东西二林寺 其三

宋代 沈与求

游人多入东林寺,将谓西林景不如。我策短筇行半日,水声松韵更清虚。

次韵杨县丞见寄

宋代 沈与求

双瞳炯炯四筵倾,少日才堪赋两京。花县署曹聊试可,鳣堂传德尚流清。

横琴勿写峨峨志,引水当令㶁㶁鸣。后夜扁舟同泛月,野田端见绿芜平。

次韵刘希颜蜡梅二绝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仙衣曳紫练裙黄,天遣清臞胜国香。月上小窗寒影动,不禁风味恼刚肠。

沈与求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19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