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 其一

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灯市烧春接郡楼,岁丰人乐事遨游。繁弦急管方连夕,痛饮高谈自一流。

短帽纵堪陪胜赏,长檠那解照牢愁。归来卧对西窗月,独想清光烛电眸。

诗人沈与求的古诗

次曾宏父韵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三楚浮魂不可招,梦游赤壁夜停桡。朝来快读黄州赋,犹喜周郎得小乔。

次韵刘希颜蜡梅二绝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剪成香蜜缀疏枝,度腊争春已恨迟。清夜无人花睡去,小园风露更相宜。

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灯市烧春接郡楼,岁丰人乐事遨游。繁弦急管方连夕,痛饮高谈自一流。

短帽纵堪陪胜赏,长檠那解照牢愁。归来卧对西窗月,独想清光烛电眸。

子虚航重湖之险远过山中辄次维心韵以谢 其四

宋代 沈与求

宝历方重启,英才必尽搜。题舆偶淹泊,榜道会营求。

浪漫贫逾适,经纶老未酬。云林得携手,切勿志穷愁。

仆夫自燕山来云有次律兄书被盗失去

宋代 沈与求

投晓平安使,仓皇扣倚庐。修涂幸及此,细语问何如。

云自三关道,曾持一纸书。崎岖经寇难,只影到乡闾。

次韵葛鲁卿送示近作一通二首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君侯胸次多筹策,岁晚翻为江海客。小隐方营一把茅,幽寻定费几两屐。

公心落月印寒潭,出济巨川归筑岩。追还正始游戏事,聊为风骚作指南。

我有幽忧如酒癖,起诵君诗春寂历。天公下取气凌云,神物护持光满室。

老矣怀归葑上村,倚公佳句谱桐孙。须公拯危纾旰食,快写车攻刊乐石。

次曾宏父韵 其三

宋代 沈与求

微官似有不如无,老去因循负壮图。但得诛茅三亩宅,世缘端欲付轩渠。

东西二林寺 其三

宋代 沈与求

游人多入东林寺,将谓西林景不如。我策短筇行半日,水声松韵更清虚。

次韵郑维心探梅寒花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木落空山不著行,寒梅长是占年芳。寒容霜女窥孤艳,定恐花神啬旧香。

竹杖穿林聊问讯,槿篱萦路巧遮藏。谁能折寄江南恨,北客相看总可伤。

次韵叶左丞见寄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岩栖分麾去,鼎食羞嗟来。忧乐有大者,得丧良小哉。

霣心惊地坼,揽涕祈天回。愿言国步肃,追理边隙开。

洁身未足道,王孙真可哀。

次韵郑维心腊月十六日有作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国难更频岁,边尘动四溟。豺狼饱吞噬,天地失清宁。

黄屋无安所,霜笳不忍听。使臣归路阻,恸绝鬓星星。

何亨老筑堂里第榜曰安虚盖取司马子微不受外不逐外之说属某赋诗以 ...

宋代 沈与求

幻境如群狙,喜怒眩名实。怜渠千劫迷,堕此一念失。

世路波涛翻,时事风雨疾。胡为随物迁,坐此方寸窒。

使君超世姿,轩裳起儒术。神交赤城仙,妙解穷隐密。

向来心泰然,初不计升黜。危堂榜新颜,要以名自律。

窗扉敞深明,空华乱初日。变灭惊须臾,蔽亏隔纤悉。

了知内观融,天光发虚室。山林猿鹤俦,廊庙鹓鸾匹。

静躁涂或殊,出处心本一。清都五城开,真仙罗辅弼。

行矣朝紫皇,启沃造前膝。功名戏剧成,志愿谈笑毕。

它年容买邻,傥不傲蓬荜。

书怀三

宋代 沈与求

应俗由来懒,谋身尚敢先。栖栖从见嫉,仆仆岂能贤。

骏马常追日,方舟可济川。人生各有趣,心目慎相怜。

过徐氏郊居

宋代 沈与求

林梢眇眇堕斜晖,剥啄还来扣隐扉。门巷劣容居士屩,尘埃不到野人衣。

恰当夜甑黄粱熟,盛供春山紫蕨肥。侍坐无人只山月,两翁相对自忘机。

次韵允迪秘监同年所寄会稽唱酬之什

宋代 沈与求

秋鸿度寥廓,天远劳目送。燕雀各有谋,堕此朝餔供。

平生江海游,往事恍如梦。簪裳彊结裹,翰墨困嘲弄。

一官冗不治,匹马旁无从。迷行落小劫,直意识大洞。

似闻脯麒麟,颇欲翳鸾凤。眼无行秘书,此语谁与共。

贫知世路艰,老觉交情重。功名等戏剧,射覆偶微中。

龙媒驾鼓车,款段朱丝鞚。南游探禹穴,聊得登览纵。

时危要奇策,涂穷勿长恸。相期论少卑,材大古难用。

观琼花

宋代 沈与求

千里随河走浊流,樯乌东下指迷楼。春风帘幕今何在,只有琼花伴客愁。

南北山探梅俱未花维心从家圃折数枝以饷坐客盖半开矣会次律兄有诗 ...

宋代 沈与求

山北山南雪意忙,梅花未肯斗寒芳。悬知小圃争前发,为折疏枝分外香。

故国年华惊晼晚,老人心事伴摧藏。更看陌上传春信,倚杖空怀迟暮伤。

申应时以图寻山图所载湖之西溪也为作二绝句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故国山川真可老,十年尘土负归期。而今更笑申夫子,似我平生费梦思。

次韵曾守立春席上七绝句 其五

宋代 沈与求

日应东风转,春随北斗回。不须邹子律,馀暖到寒荄。

次曾宏父韵 其四

宋代 沈与求

未用欣然念可人,世间那有白头新。出门更复推葱麦,笑杀扶风井大春。

沈与求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19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