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绩溪寨口

绩溪寨口

宋代 沈与求

青嶂插天堑,白水翻地轴。回环壮哉县,不许飞鸟触。

往年羽书驰,盗发清溪曲。先声杂妖幻,馀党萃符祝。

控攘最旁近,被害良惨毒。聚落烬烟空,生齿涂炭酷。

岂无山川险,会有法令束。百年不用武,骈领甘此辱。

至今风雨夜,犹闻鬼群哭。遗俗感旧愤,禦盗勇气足。

大儿佩刀剑,小儿利锋镞。老翁筋力衰,奋挺怒张目。

营寨人自戍,不待官期促。矧今杀气横,洒涕国步蹙。

豺狼据道路,虎兕出林谷。傥持复雠心,公战图报国。

诗人沈与求的古诗

薛林二太尉特排乐语口号

宋代 沈与求

三吴分野直中台,一目惊传二相来。桃李蹊间分组绶,湖山影里炫尊罍。

清谈道旧真难继,浅笑追欢许易陪。须为故人成径醉,已闻双旌下银台。

次曾宏父韵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小雨经旬户不开,隔墙青子满江梅。幽禽叶底如相识,睥睨空庭欲下来。

次曾宏父韵 其四

宋代 沈与求

未用欣然念可人,世间那有白头新。出门更复推葱麦,笑杀扶风井大春。

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灯市烧春接郡楼,岁丰人乐事遨游。繁弦急管方连夕,痛饮高谈自一流。

短帽纵堪陪胜赏,长檠那解照牢愁。归来卧对西窗月,独想清光烛电眸。

安次山挽词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晓殿传催玉笋班,东风小立照衰颜。临分愧我江湖上,伏节悲君矢石间。

往事凄凉千古恨,旧交零落几人还。殊方更致生刍奠,目断高丘涕泪潸。

东西二林寺 其三

宋代 沈与求

游人多入东林寺,将谓西林景不如。我策短筇行半日,水声松韵更清虚。

次韵钱德初九日旅怀三绝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西风江面荻花秋,鲙玉频年念昔游。客帽只今无地落,黄花满眼漫供愁。

次律兄饷鱼鱼不至而诗至颇类南海使君送酒辄成三绝一笑而已赐茗少 ...

宋代 沈与求

尚方小凤睗精芽,戏比琼瑶报木瓜。梦境纷纷非实相,往烦钩起睡中蛇。

雨不止

宋代 沈与求

已看城郭半浮楂,水戽联翩接渚涯。天意若知民意切,停鞭且止阿香车。

和张仲宗送柯田山人归隐 其五

宋代 沈与求

有弟在一方,丹臆危涕横。念言还乡梦,遥夜怀紫荆。

忽兴揽衣坐,孤灯耿青荧。雁奴信何功,扪心愧鸿冥。

弃置复弃置,终寻白鸥盟。

次韵宏父喜雨

宋代 沈与求

黄垄初看卷麦禾,老农还复厌晴多。四郊戽尾开新渎,一雨苗根长旧科。

已发政声归召杜,更惊诗律斗阴何。王孙欲识田家乐,水乱沟塍涉可过。

次韵次律兄除夜述怀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此身传马与时移,过尽三馀又一归。野炬占风迷夜色,村肴宿岁待晨晞。

鬓华老去能馀几,心赏春来转觉非。惭愧君恩许闲佚,食蔬那比首阳薇。

别群从

宋代 沈与求

十年劳远梦,今日又征鞍。雨入花梢困,风生麦浪寒。

飘零逢酒怯,老大别家难。去矣功名事,终须把镜看。

复次韵呈维心拙涩不工当为抵掌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岐亭幽梦堕微茫,百草先春自不芳。山雨压低临涧影,天风吹下满林香。

梨花少韵非俦匹,竹叶多情故敛藏。长记江桥闲立马,落英谁扫重情伤。

客至具饷庖中止有豚肝客不食

宋代 沈与求

三九家风故自寒,朝来馔客到豚肝。不须准拟供涂灶,口腹那能累长官。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 其八

宋代 沈与求

野店山茶亦可口,试敲松火煮石泉。相逢故人如问讯,但道老去多烦煎。

次韵钱德初九日旅怀三绝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登高虚欲夸能赋,乐事何曾副赏心。斜日孤云两愁绝,一觞聊为盍朋簪。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 其二

宋代 沈与求

肠断故园春到时,浇花日日绕芳蹊。而今梦逐东风去,小榼深杯手自携。

八月十七日扁舟渡钱塘江 其一

宋代 沈与求

一言初欲寤明君,去矣终缘丞相嗔。凫雁江湖真我辈,龙蛇山泽定何人。

市中未识冯延寿,门外已呼祁孔宾。尚有忧时心未歇,西风吹泪湿纶巾。

次韵允迪秘监同年所寄会稽唱酬之什

宋代 沈与求

秋鸿度寥廓,天远劳目送。燕雀各有谋,堕此朝餔供。

平生江海游,往事恍如梦。簪裳彊结裹,翰墨困嘲弄。

一官冗不治,匹马旁无从。迷行落小劫,直意识大洞。

似闻脯麒麟,颇欲翳鸾凤。眼无行秘书,此语谁与共。

贫知世路艰,老觉交情重。功名等戏剧,射覆偶微中。

龙媒驾鼓车,款段朱丝鞚。南游探禹穴,聊得登览纵。

时危要奇策,涂穷勿长恸。相期论少卑,材大古难用。

沈与求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19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