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初度

初度

明代 于谦

碌碌庸庸四十馀,因逢初度转踌躇。腰黄久负金为带,头白惊看雪满梳。

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閒阅床头几卷书。

诗人于谦的古诗

登楼感怀

明代 于谦

晚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赋得玉泉垂虹

明代 于谦

巨灵劈石迸流泉,万丈虹霓著地悬。怒捲风雷趋瀚海,细分脉络贯长川。

千岩溅沫云应湿,一鉴澄空月正圆。宝瓮谁能酿春酒,称觞献寿祝尧年。

秋日即事

明代 于谦

风静林塘好,波光一鉴开。金鱼穿绿藻,翠竹映苍苔。

幽草锄还长,驯禽去复来。时清公事简,冠盖日徘徊。

和余吾驿壁间诗

明代 于谦

煌煌使节下并州,俯仰乾坤豁远眸。万里关河迂马足,十年风雪敝貂裘。

北连河朔风尘静,东望都门瑞气浮。车骑纷纷催晓发,一声鸡唱五更头。

题李景昌竹间书舍图

明代 于谦

万玉萧森绕四檐,坐来惟觉雨纤纤。小窗展卷循环诵,古雨焚香取次添。

爽籁随风来净几,清阴和月度疏帘。应知此地藏脩者,蚤晚蜚声不久淹。

和梅诗二首 其一

明代 于谦

雪中一点笑生春,韫色含香怕惹尘。结实须归调鼎手,开花不近冶容人。

祗缘铁石心肠劲,结得松筠契谊真。东阁吟成诗百首,却惊笔力会通神。

纪梦中作

明代 于谦

判袂不辞难,出门山更山。来年二三月,伫听凯歌还。

过夏县挽司马文正公

明代 于谦

破瓮机锋岂偶然,活人手段自髫年。闾阎稚子知司马,海宇群黎仰涑川。

出处遂关时治乱,死生难免世推迁。苍松劲柏环祠墓,凛凛清风在目前。

小楼即景

明代 于谦

楼外青山好,楼前绿树多。阑干知几曲,曲曲费吟哦。

嗽疾达旦不寐

明代 于谦

寒疾攻人寐不成,惺惺欹枕候天明。十朝九病非无药,一刻千金浪得名。

恋阙心驰京国路,思亲肠断武林城。男儿此外无他事,莫笑浮名绊此生。

送平江侯出镇临清

明代 于谦

鼓笳载道出神州,铁骑连云拥列侯。綵旆行穿花外路,紫拥嘶近驿边楼。

寸心深慰黎民望,一面全分圣主忧。千里桑麻齐鲁地,呻吟从此变歌讴。

次日阴云密布不雨复散

明代 于谦

泼墨浓云布,漫空雨意悬。斯须露红日,依旧睹青天。

祈祷知何益,焦枯亦可怜。菲才膺重寄,值此更悽然。

病起登楼

明代 于谦

晚来扶病强登楼,迢递山川入远眸。紫塞接连沙漠去,黄河还绕郡城流。

天涯芳草重重恨,风外飞花点点愁。往事惊心如梦寐,几回翘首望神州。

得外舅安丰董先生书

明代 于谦

悠悠远别几经年,极目江南思渺然。客底正劳千里梦,天边忽堕五云笺。

得官自愧超迁早,济世深惭学术偏。瞻仰泰山应未遂,马蹄明日又翩翩。

留别高佥宪

明代 于谦

斯文骨肉最相亲,况复比邻唱和频。淡薄年来轻世味,绸缪日久见天真。

一鞭行色青山暮,两地离情白发新。马上思君重回首,落花芳草不胜春。

过五攒山

明代 于谦

五攒山下路盘旋,曲阜崇冈远接连。十里邮亭数椽屋,几家村落一丘田。

林梢日没僧归寺,涧底冰消鹿饮泉。诗思多从鞍马得,骅骝不用苦加鞭。

收麦诗

明代 于谦

大麦收割蚤,二麦收割迟。带青摘穗不候熟,老稚藉此聊充饥。

去年夏旱秋又水,谷麦无收民受馁。今年种麦十二三,纵有收成无积累。

了却官租馀几何,女嫁男婚债负多。公私用度皆仰给,可喜时清无重科。

有司牧民当体此,爱养苍生如赤子。庶令禄位保始终,更有清名播青史。

剥民肥已天地知,国法昭昭不尔私。琴堂公暇垂帘坐,请诵老夫收麦诗。

夏日行太行山中

明代 于谦

信马行行过太行,一川野色共苍茫。云蒸雨气千峰暗,树带溪声五月凉。

世事无端成蝶梦,畏途随处转羊肠。解鞍盘礴星轺驿,却上高楼望故乡。

别四川方伯邢景

明代 于谦

十年佐政向中州,一旦超迁宠数优。全蜀行沾张咏化,两河未许寇恂留。

月明巫峡猿争啸,雨过瞿塘水乱流。还惜故人成远别,客中无日不登楼。

过汜水睹曾典史所种树感怀一绝

明代 于谦

化洽民心久未忘,路旁嘉树比甘棠。我来憩马清阴下,泪洒薰风一断肠。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30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