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村舍桃花

村舍桃花

明代 于谦

野水萦纡石径斜,荜门蓬户两三家。短墙不解遮春意,露出绯桃半树花。

诗人于谦的古诗

送吴绣衣还朝

明代 于谦

平明走马入京畿,杨柳飞花点绣衣。山外有山频入望,客中送客转思归。

红云高拱天门邃,绿树深藏驿路微。渡却黄河知己少,临岐杯酒莫相违。

七夕感兴

明代 于谦

烛烬香销夜漏迟,人间天上共佳期。共牛有约通银汉,儿共虚传送綵丝。

月色冷侵丹桂影,露华凉沁碧梧枝。客窗孤枕难成寐,卧听谁家玉笛吹。

春日客怀二首 其二

明代 于谦

莫把层楼倚,楼高接远天。东风乡国路,直在白云边。

送顾克新南还

明代 于谦

都门三月柳飞花,把酒相看日未斜。充贡已看先得意,承恩仍喜蚤还家。

轻风细浪征帆稳,芳草长亭客路赊。君去故园春尚好,令人归思满天涯。

落花吟

明代 于谦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行乐须少年,老去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

忆璚英

明代 于谦

璚英一别已三年,梦里常看在膝前。婉娩性情端可爱,娇在态度亦堪怜。

诵诗未解知音节,索果惟应破俸钱。白发双亲在堂上,关心为尔更凄然。

喜雪三首 其三

明代 于谦

怪来寒气入重关,风约飞花扑坐间。银海平吞云际月,琼峰暗换屋头山。

诗怀不为寻梅好,酒价从教辍俸还。岁事丰穰应有兆,九重喜色动天颜。

过韩信冢

明代 于谦

蹑足危机肇子房,将军不解避锋铓。成功自合归真主,守土何须乞假王。

汉祖规模应豁达,蒯生筹策岂忠良。荒坟埋骨山腰路,驻马令人一叹伤。

直庐岁暮

明代 于谦

直庐萧索度残年,静夜焚香思悄然。市远不知沽酒价,庭思惟见煮茶烟。

风穿疏牖银灯暗,月转高城玉漏传。归兴渐随生意动,昨宵清梦绕林泉。

村舍耕夫

明代 于谦

倚门皓首老耕夫,辛苦年年叹未苏。桩木运来桑柘尽,民丁抽后子孙无。

典馀田宅因供役,卖绝鸡豚为了逋。安得岁丰输赋蚤,免教俗吏横催租。

暮景

明代 于谦

怪底东风恶,寒威透客衣。捲帘云接地,撩乱雪花飞。

因观王金陵效白乐天何处难忘酒之作,喜其切近人情,乃亦效颦,非 ...

明代 于谦

何处难忘酒,承恩昼锦荣。宾朋相慰藉,儿女共攀迎。

白发庭闱健,青春事业成。此时无一盏,安得叙欢情。

入京

明代 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秋兴四首 其四

明代 于谦

万宝初成敛化功,眼看秋色有无中。开残篱菊侵晨雨,落尽庭梧昨夜风。

野草忽从霜后白,江枫故向日边红。芦花两岸沧江阔,管领烟波属钓翁。

秋夜赏月

明代 于谦

风清月白水无波,不饮其如良夜何。美酒千钟舒逸兴,洞箫一曲和高歌。

香浮绮席飘丹桂,影落金杯浥素娥。沉醉却疑霄汉近,乘槎直欲泛银河。

夏日即事

明代 于谦

密密榆槐散绿云,萧萧亭馆绝纤尘。林莺巧语如留客,梁燕低飞不避人。

岁月无情催暮景,江湖何处是通津。数茎白发笼纱帽,深愧渊明漉酒巾。

秋夜睡醒偶赋

明代 于谦

风送新秋爽入帘,楼头初月正纤纤。三杯上脸成红软,一枕忘情到黑甜。

清露凝晖沾宿草,明河倒影挂脩檐。客窗又动乡关念,却把灯花仔细占。

夜宿山馆书怀

明代 于谦

萧然山馆似僧房,三尺寒檠一炷香。风捲松涛清入梦,窗涵月色冷侵床。

倦来不觉良宵短,明发从教去路长。但愿两藩民物阜,不知何处是他乡。

闻蝉声

明代 于谦

密槐高柳覆华堂,满地薰风白昼长。却怪蝉声惊客思,不白蝶梦到吾乡。

清高最喜含朝露,断续何须怨夕阳。蚤晚凉飙天际起,万山秋色又苍苍。

太行山中晓行

明代 于谦

月落日未出,东方隐又明。云连怀庆郡,雾绕泽州城。

道路淹归计,关河动客情。故乡不可见,搔首望神京。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30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