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德洪
今年九月十有八,清净法身忽衰飒。生死鹘崙谁擘破,披露梦中根境法。
无生塔成自作铭,人言无亏宁有成。一切法空尚曰座,此塔安得离色声。
障云方增佛日晚,长嗟更失人天眼。但馀荷负大法心,乞与丛林照古今。
愿监寺自长沙游清修依元禅师兴发复入城余口占四首赠之 其三
秋来又入重城,满腹憨腮惊人。只欠一个布袋,便是弥勒化身。
洞山祖超然生辰
希郎真吾道门友,初见忘年今耐久。天机深稳道骨清,诗句谁令愕人口。
可怜佳处未全知,但见兹篇气浑厚。我生痴鲁人所弃,洞视胸中了无有。
但忻所至有青山,依倚丛林遮百丑。君才一筹胜却我,胡为包腰反随后。
人生嗜好调自殊,海上旧闻人逐臭。江南长忆好云泉,今日云泉长入手。
万顷苍然几桉间,作诗举以为君寿。理毫聊为试冰华,小字明窗看挥肘。
再游三峡赠文上人
肉身大士延平公,眉毛如雪声如钟。东坡醉眼亦多耳,信口呼作僧中龙。
坐令玉色烟峦里,晨钟暮鼓三千指。而今滑冷撼不应,青灯白塔临寒水。
上人谈笑有精色,闻是延平坐中客。紫霄峰下曾相逢,别来几何头已白。
地炉夜语寻前事,当日交游半生死。与君等是三眠蚕,浮世百年那免此。
我寻旧游聊自娱,忽然见君欢有馀。一笑且从吾所适,后会重来知有无。
寄彭景醇奉议
我庵湘山麓,君家湘江尾。共看湘山云,同饮湘江水。
君有负郭田,饱食骄稚世。小儿探井臼,大儿了租税。
我独生事拙,饘粥每不继。君如李大夫,时时容乞米。
永怀湖山堂,风物自闲美。楞严初读罢,篆冷空窗几。
微风拾残红,幽鸟妨春睡。苍苔满门巷,榆柳阴覆砌。
杖策亦窥园,悠然望层翠。岁时无营为,祭奠修家礼。
自觉去幼安,正复不远耳。遥知读此诗,忻然开笑齿。
双峰演禅师赞
三关洞开无锁扃,汝自艰难起战兢。师过此关悉閒暇,掉臂径趋呼不应。
如春消冰自涣释,如鲲化鹏谁使令。归来笑搭出檀服,依旧淮山千万青。
次韵见寄二首
心亲出倾盖,气合论夙因。久已仰高谊,窃伏淮海滨。
夫子真自重,不减南国珍。笑谈带富贵,翰墨生精神。
譬如千江月,处处能分身。而予续高韵,坐客讥效颦。
安知磁石针,妙处无陈新。思君欲夜话,痛嗟隔城闉。
熟读寄来诗,秀色摩清春。便觉海棠雨,圆吭争滑唇。
游丝登百尺,飞絮沾泥尘。要当为设榻,敷以白氎巾。
看君把麈尾,抑气思旧申。凉肝藉苦语,激烈敢不遵。
留题三峰壁间
三峰棱层如削玉,一派悬泉泻寒绿。平生山水性贪婪,聊与白云相伴宿。
松风竹露有馀清,夜伴孤月依檐楹。神凝气爽睡无梦,不闻楼上霜钟鸣。
庵头禅翁头雪白,麻衣草履提筇策。谓予久与世缘疏,青眼逢迎喜诗客。
三峰高兮溪水深,造物留之无古今。新生松竹不须剪,四时风露常萧森。
粥罢收盂知我去,殷勤乞与题诗句。山头尘土任茫茫,白云自在来时路。
游荐福题浅沙泉
六月稻田龟兆坼,十日愁霖潦翻室。试来岩下酌此泉,□寒一泓无减溢。
以杯浮之著沙石,戏投鲋鱼露尾脊。谁令空阶响环佩,卧听泠然心境寂。
诗成窗户湿空翠,便觉西山排闼入。
卧病次彦周韵
卧便午簟袪残暑,谁令殿阁风鸥语。君来谈笑破岑寂,慰此经旬携手阻。
湘山解事不须招,数峰入座争翔舞。心知清境世不要,胜践从来数支许。
戏将平时说禅口,贬剥诸方呵佛祖。眼高丛林不见人,但许南台称法乳。
忽惊词锋乱斫伐,披靡千人如项羽。诗成相对两咨嗟,此生俯仰成今古。
会性之山中二首 其一
秋来林下偶相寻,松雨风泉一径深。小立听君临水语,十分知我住山心。
与超然至谷山寻崇禅师遗踪
行尽湘西十里松,到门却立数诸峰。崇公事迹无寻处,庭下春泥见虎踪。
灯禅师出蜀住此山十年为作南食且约同住作此以赠
少年出蜀今耆艾,十见襄阳浩荡春。山近京畿看愈好,食兼虏馔味尤真。
君今避世成深隐,我欲移庵结近邻。相对无嫌太岑寂,待添明月作三人。
再送之
出家放旷断爱缘,是心清净离盖缠。君看铁脊忠道者,妙如神鱼初脱渊。
闲行觑地一笑喜,自言拾得南台禅。东胜身洲兜一喝,惊得山河磨蚁旋。
吊性上人真
漆瞳照人韵拔俗,平生直性如劈竹。世情好恶我不知,是是非非一言足。
昔年访道辞七闽,丹青生此身外身。要将留悦倚门意,此心亦是酬慈亲。
慈亲未老身先逝,梦境悲欢成一戏。展开觌体露全机,偪塞虚空何处避。
和堪维那移居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君看争夺知,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书湛然亭
家在匡庐叠翠层,云开彷佛见微棱。褰衣欲上千岩去,隔岸扁舟唤不应。
夏日三首 其一
鸟啼不妨意寂,日长但觉身閒。扫地要延遗照,掩扉推出青山。
赠云道
道人有奇骨,野鹤在鸡群。十年江北南,高踪等浮云。
朅来□国生,纷埃涴衣裙。西山绕漳水,玉涧连石门。
中有唐朝寺,禅诵度朝昏。正当袖手去,坐对柏子焚。
君看市朝间,冻蚁环磨轮。何当作高笑,视世一虻蚊。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 其五 崇山堂
襄阳林壑精神处,此地正如眉目间。笑看弓弯弄云水,风流那减谢东山。
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 其五
居近幽林复碧江,水光林翠到西窗。鹧鸪啼竹声相应,鸂鶒眠沙只一双。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925篇诗文
高氏钓鱼台
初到鹿门上庄见灯禅师遂同宿爱其体物欲托迹以避世戏作此诗
次韵超然送照上人归东吴
次韵无诤见怀三首 其二
慈明禅师真赞
送实上人还东林时余亦买舟东下四首 其四
六世祖师画像赞 四祖
桐川王野夫相访洞山既去作此兼简直夫
戏呈师川驹父之阿牛三首 其三
次韵周达道运句二首 其一
送肇上人还江南省阿尚
小字金刚经赞
余自太原还匡山道中逢泽上人与至海昏山店有作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九戍博迦尊者
初夏四首 其二
予顷还自海外夏均父以襄阳别业见要使居之后六年均父谪祁阳酒官余 ...
游西湖北山二首 其一
送稀上人还石门
永明禅师生日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 ...
次韵张司录见寄
雪中山茶
登洪崖桥与通端三首 其二
仇彦和佐邑崇仁有白莲双葩并干芝草丛生于县斋之旁作堂名曰瑞应且 ...
道逢南岳太上人游京师戏赠其行
送圆监寺持钵之邵阳
予与故人别因得寄诗三十韵走笔答之
次韵惠梅禅师见寄秋日四首 其三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七难提蜜多罗庆友尊者
秀上人出示器之诗
游龙山断际院潜庵常居之有小僧乞赞戏书其上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 其三 致爽亭
寄题胜因环翠亭二首 其二
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三首超不群剪发参黄檗 其三
临平慧禅师赞二首 其二
劝学次徐师川韵
送能上人参源禅师
答庆上人三首 其二
解空居士赞
拄杖寄子因二首 其一
次韵公弱寄胡强仲
予作海棠诗曰一株柳外墙头见胜却千丛著雨时寓居百丈春晴上南原纵 ...
张野人求诗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 ...
次韵谒子美祠堂
次韵彦周见寄二首 其二
道中二首 其一
翠岩真禅师真赞
至邵州示胡强仲三首 其二
三月十七老黄龙生辰
敦素坐诵公衮乌臼树绝句叹爱不已其诗云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 ...
双峰演禅汝赞
书寂音堂壁
读龙胜尊者语
示观上人
次韵方夏日五首时渠在禹溪余乃居福严 其四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 其四 妙观庵
李伯时画弥陀像赞
死心禅师舍利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