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解空居士赞

解空居士赞

宋代 释德洪

空若不解,即是断空。解若不空,即是法执。是故居士,独号解空。

窠臼不立,凡圣岂存。是谁宗旨,临济仍云。

诗人释德洪的古诗

会广南因上人

宋代 释德洪

我昔南游跨海还,梦中常忆海边山。匡庐忽见山中客,果笑人间是梦间。

明教梦中作

宋代 释德洪

剑戟光芒星斗动,虎方肉醉山岳恐。层崖断处一庵深,宴坐不言百神悚。

临济仆地掖而起,眼盖丛林气深稳。觌面堂堂不覆藏,个中无地容思忖。

木上人久游归宗赠之二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熏烝闻见有源流,诗学寒溪老比丘。勿讶谈禅太文彩,从来虎穴不生彪。

四偈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妒忌之火,焚烧善根。增恶果报,坏好名闻。以著我故,见慢增胜。

瞋所盖缠,心不清净。大则坏国,小则杀身。从古至今,数如沙尘。

既会爱憎,当衣慈忍。如是进者,名真随顺。

至海昏三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前身定是赤头璨,风帽自攲麻苧衣。久客琼崖看诗律,袖中藏得海山归。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 ...

宋代 释德洪

十年车马黄尘路,岁晚客心纷万绪。猛省一声何处钟,寺在烟村最深处。

隔溪脩竹露人家,扁舟欲唤无人渡。紫藤瘦倚背西风,归僧自入烟萝去。

吊性上人真

宋代 释德洪

漆瞳照人韵拔俗,平生直性如劈竹。世情好恶我不知,是是非非一言足。

昔年访道辞七闽,丹青生此身外身。要将留悦倚门意,此心亦是酬慈亲。

慈亲未老身先逝,梦境悲欢成一戏。展开觌体露全机,偪塞虚空何处避。

华藏寺慈氏菩萨赞

宋代 释德洪

何人寄逸想,游戏浮沤间。以如幻之力,刻此旃檀像。

坐令众妙好,秀发千花中。天冠束绀发,铢衣络华鬘。

种种妙庄严,成此功德聚。当时亿万种,感极则悲号。

楼观出谈笑,秘护百宝攒。如登睹史天,如集龙华会。

嗟哉像教末,羽嘉成百鸟。棘生薝卜林,龙神为悲恸。

王臣寔外护,异梦非意思。愿推明月轮,出此蓬勃烟。

愿回紫金山,安置清凉处。至今百福相,俨然临人天。

神力吁莫测,拜起涕汍澜。我谛观十方,实无心外境。

自然离依地,及与遍计执。即今目所见,非有亦非无。

如像现镜中,非镜亦非像。愿入此三昧,识心自然明。

于十方国土,而作大佛事。稽首大慈尊,證我如是说。

赠李敬修

宋代 释德洪

荷山锦水灵秀钟,半千嘉运生英雄。李郎年少韵洒落,天容道骨轩仙风。

下帷默与贤圣对,钩深索隐皆旁通。肝肠盘屈叠丽锦,心胸洞彻光玲珑。

文章气燄长万丈,那应笔梦生春虹。桂枝未折白月窟,麻衣尚走红尘中。

岩僧素有孝基眼,观人虽众无如公。昂霄耸壑跬可待,行行不用啼途穷。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岁月走舟壑,不能老乔松。何如取尘劫,安置弹指中。

我老世不要,闭关师道踪。自欣方得计,人笑伎之穷。

巴川衲子求诗

宋代 释德洪

水西南台底气象,绿疏青琐湘江上。门人俯槛看诸方,笑声散落千岩响。

巴音衲子夜椎门,要识汾阳五世孙。问渠何所见而去,峰高难宿孤飞云。

赠钦上人

宋代 释德洪

嫩日柔风春恰晓,花光醉人浓可皛。到山不必问老师,春色为侬都说了。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六跋陀罗尊者

宋代 释德洪

两鬼投书,与僧聚语。师窃闻之,抱膝回顾。我心均平,等视诸趣。

一念舍心,即离五怖。

送正上人归黄龙

宋代 释德洪

道人泉南来,音姿颇纯美。观其略笑颇,亦自饱风味。

相看坐终日,孤月堕止水。但见篆畦间,青烟行未已。

朝来忽去我,秋风动衣袂。试问安所之,笑指千峰里。

秋晚当相寻,结伴入层翠。

题云岩筠轩

宋代 释德洪

雨叶风枝小径通,拂砧清坐有谁同。拂衣香滑秋丛瘦,泉佩丁东夜壑空。

半世已归弹指内,前途都付枕肱中。堤防老境犹多事,折脚铛炊腐颗红。

与超然至谷山寻崇禅师遗踪

宋代 释德洪

行尽湘西十里松,到门却立数诸峰。崇公事迹无寻处,庭下春泥见虎踪。

次韵无诤见怀三首 其二

宋代 释德洪

数篙云碧卷晴空,无数岩花落醉红。满袖东风疏雨后,却欣春露一瓯同。

戏呈师川驹父之阿牛三首 其三

宋代 释德洪

阿牛骨相似舅,文章定能世家。差胜宗武不袜,犹作添丁画鸦。

次韵新化道中

宋代 释德洪

形骸寄簪绅,趣味在林麓。楚国富山水,下车已心足。

昨闻入层翠,超放等奔鹿。情高如谢安,举手弄落瀑。

恰如红妆女,弓弯双屈曲。登高发清啸,馀响动林木。

名山冠东南,佳处数天目。以比衡霍胜,家鸡例野鹜。

归来渡湘江,水作鸭头绿。应怀绛翠山,归期何日卜。

五祖慈觉赞

宋代 释德洪

龙湖山上霹雳,马驹潭畔门庭。千圣莫能窥测,十地望崖震惊。

霜露果熟推出,白莲峰下芬馨。不受声名控勒,逸群胜气英灵。

试问是何宗旨,东山云霞空青。海堂室中神颖,汾阳直下云仍。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92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