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太真吹笛图

题太真吹笛图

明代 史谨

日色斜明五凤楼,阿环吹笛按凉州。馀音杳逐行云去,散作开元天下愁。

诗人史谨的古诗

谒黔宁王庙

明代 史谨

冠冕遵王制,祠堂枕野池。喜令蛮父老,复睹汉威仪。

杰栋星河近,虚檐薜荔垂。乱峰排剑戟,高树拥旌旗。

奕叶承恩重,平生出计奇。功勋齐马援,德量并韩琦。

天意深留眷,秋声远送悲。故山依日月,新冢卧熊罴。

猿鹤虽无主,鹪鹩各有枝。峨峨光万丈,千古照边陲。

寄袁外史

明代 史谨

黄金散尽鬓双皤,醉倚东风强笑歌。诗酒光阴应有限,江湖耆旧已无多。

春回药草庭交翠,暝入窗纱竹满坡。此际深怀袁外史,青牛何日到烟萝。

金陵八景 其一 钟阜朝云

明代 史谨

山形高立翠芙蓉,岩际晴云万朵封。起映朝阳成五色,化为霖雨锁千峰。

飞扬或乱松间鹤,舒卷长随洞底龙。欲访招提无处觅,数声惟听隔林钟。

龙潭八景 其八 旗山散牧

明代 史谨

苜蓿连天万马肥,望中如在华山西。龙媒应叹无人识,频向奚奴振鬣嘶。

宿洞庭庙

明代 史谨

山势如龙入洞庭,仙人楼阁倚青冥。
仙声缥缈连三界,云气苍茫护六丁。
胡蝶梦回山月晓,鲤鱼风起浪花腥。
无因得受还丹术,自把长镵采茯苓。

竹窝为司叔端赋

明代 史谨

以竹名窝竹为瓦,先生乐道居其下。清风一枕傲羲皇,眼底荣枯总虚假。

座中趣味如安乐,我亦曾来共盘礴。无边清气贮心胸,琴响松风雨鸣瀑。

黄州竹楼今已无,杜陵茅屋埋烟芜。二老仙游去不返,至今清誉闻江湖。

先生之窝可相继,地位清高远华丽。时闻松桂起秋声,一片笙竽绕檐际。

题迎慈堂卷

明代 史谨

家住鄞城近海陬,忽惊风雨命如沤。母投淮甸三千里,子落蛮烟二十秋。

别后死生无处问,心中哀痛几时休。今朝喜遇钟山下,尘暗荆钗雪满头。

题潇湘八景 其五 平沙落雁

明代 史谨

远落汀洲阵势分,风嘹月唳不堪闻。扁舟多少天涯客,肠断乡关又夕曛。

元夕宴史广文宅

明代 史谨

五十年馀鹤发翁,喜逢今夕宴黉宫。喜阑月转三更后,火树花开一气中。

歌吹暗惊幽鸟梦,炉烟轻度落梅风。座中俱是天涯客,安得明年此会同。

题潇湘八景 其三 江天暮雪

明代 史谨

一色彤云控百蛮,江村渔火有无间。扁舟远泊黄芦岸,疑是山阴访戴还。

游翠微寺

明代 史谨

身老难拘束,间过祇树林。鹿当春草卧,猿抱夕阳吟。

云气生禅榻,松风遏梵音。一僧才坐定,门外落花深。

题昌阳书舍

明代 史谨

绕舍新栽九节蒲,凉阴覆幔雨晴初。引年不用松乔术,明目宜精孔孟书。

叶长凤毛深雨露,根蟠虬脊重璠玙。我来笑指庭交翠,疑是濂溪旧隐居。

赋冰中塔影

明代 史谨

帝尧仁德被江湖,冰结祯祥似画图。云母屏中藏世界,水晶宫里见浮屠。

黄金作范终难铸,白璧如山孰敢沽。多少苍生共瞻仰,声回银汉动山呼。

送月沧海之天界寺

明代 史谨

手策筇枝出故乡,宝花随处落天香。老夫未奉徵贤诏,开士先登选佛场。

两岸蝉声红叶树,半盂山果赤松粮。悬知到日还思我,吟倚层楼送夕阳。

友耕堂

明代 史谨

屏迹西畴远避名,眼中世事羽毛轻。犁锄作伴无荣辱,仁义为途绝送迎。

万叠好山牛背看,一蓑春雨陇头耕。有人荷钁来相访,不是严光即管宁。

龙潭八景 其六 水驿维舟

明代 史谨

一堤烟柳翠沈沈,画鹢如云繫柳阴。白发篙师閒理棹,就中还有济川心。

松雪轩

明代 史谨

九龙山高倚天碧,万个长松各千尺。蒋诩巢云居上头,我来须用登山屐。

长镵卧苔斸苓罢,北风怒号云墨色。顷刻瑶花捲地来,敝裘不禁寒气袭。

松间琢白声摩空,彷佛置我琼林中。虬枝难辨护巢鹤,鸠杖或遇寻梅翁。

知君从此号松雪,兴趣颇类吴兴公。呼童禦寒列尊俎,松雪交辉映窗户。

笑谈浑在水晶宫,赋咏惟誇少陵父。醉折松枝扫松雪,石鼎烹茶待明月。

松风忽起雪凌乱,画思诗情总奇绝。为君写作双清图,挂向高堂夺炎热。

题潇湘八景 其二 烟寺晚钟

明代 史谨

山含暝色护招提,隐隐疏钟隔翠微。一百八声鸣树杪,银蟾初上鹊惊飞。

登楼晚眺次韵 其二

明代 史谨

层楼高处望京畿,异服殊音职贡齐。白象来经铜柱北,紫驼生系玉关西。

花含露萼知春浅,云度风林觉树低。回首谢安歌舞地,空遗蔓草接荒蹊。

寿述夫次韵 其一

明代 史谨

置身岩壑养修龄,大器终须待晚成。学继紫阳传二子,席悬绛帐坐三经。

螺杯献酒逢华诞,鹤发同筵叙旧情。歌罢鹿鸣微醉后,碧桃花外月初生。

史谨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2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