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述次文鼎韵

自述次文鼎韵

明代 史谨

养拙住山林,霜华两鬓深。已无轩冕志,长抱岁寒心。

子藉医为业,予凭赋卖金。近来无别事,老病日侵寻。

诗人史谨的古诗

金陵八景 其八 白鹭春波

明代 史谨

一江晴绿漾微波,顷刻平堤雨夜过。暖汎桃花随画鹢,倒涵树影拂银河。

群鸥卧藻堆残雪,双鹭窥鱼立细莎。何日系舟杨柳岸,酒酣濯足听渔歌。

寄静学蒋院判次韵 其一

明代 史谨

白发相如兴欲飘,毫端才气接神飙。丹心捧日朝临殿,玉佩穿花午散朝。

为伴但知龙剑在,看山未惜马蹄遥。醉来或坐溪边石,唤取东坡贮月瓢。

重游清凉寺

明代 史谨

十年不到此禅林,乘兴重游雪满簪。乘上翠微知日近,鸟啼烟树觉春深。

远公偏爱能诗客,陶令元无结社心。醉倚阑干纵吟目,不知清气满胸襟。

自述次文鼎韵

明代 史谨

养拙住山林,霜华两鬓深。已无轩冕志,长抱岁寒心。

子藉医为业,予凭赋卖金。近来无别事,老病日侵寻。

九江周广文松隐轩

明代 史谨

濂溪云孙号松隐,平生爱松不爱窘。一轩深构万松间,掌管林泉事幽屏。

常嗔稚子问生涯,每接山翁醉吟咏。老鹤梳翎立故巢,闲云不雨栖高顶。

昔年约我为比邻,青袍尚被烟霞身。今日经过纵谈笑,坐我石磴如巢云。

涛响应疑九江阔,势高不见庐山尊。乃知梁栋在郊薮,未入廊庙随荆榛。

忽辱高情慰怀抱,日暮开筵面芳草。东风吹雨过林梢,一片徂徕碧云绕。

焦湖烟树送友还江西

明代 史谨

湖上风光过雨初,路分燕尾入平芜。烟中野树晴犹合,渡口人家望欲无。

隐见白鸥沈远浦,微分青旆隔寒芦。君今至此重临眺,似玩王维水墨图。

梁台六咏 其三 天印夕阳

明代 史谨

山形如印阁晴空,翠压秦淮秀所钟。几度登临斜日里,白云红树影重重。

过东塘

明代 史谨

两岸菰蒲长翠苗,一溪春水绿迢迢。晓来流出残红去,知是吴山雪尽消。

题柳塘双鹭图

明代 史谨

绿杨堤畔寒塘侧,双鹭窥鱼水边立。尔心在鱼鱼未知,尔网潜张尔焉识。

芦苇萧萧叶半枯,此身还若在江湖。如何只作凫鹥伴,不向三山觅凤雏。

送友分得采石夜月

明代 史谨

蛾眉亭外月初高,采石江头夜泬寥。万顷金波迷宿鹭,数声铁笛舞潜蛟。

仙人跨鲤应难捉,使客乘槎或可招。君去定知重玩赏,不愁霜露袭征袍。

送月沧海之天界寺

明代 史谨

手策筇枝出故乡,宝花随处落天香。老夫未奉徵贤诏,开士先登选佛场。

两岸蝉声红叶树,半盂山果赤松粮。悬知到日还思我,吟倚层楼送夕阳。

金陵八景 其四 凤台秋月

明代 史谨

万里无云月正中,倚阑人在广寒宫。数行雁落天边影,一曲笙传鹤背风。

香拂几筵飘桂子,露含光彩滴梧桐。夜深转觉清无寐,卧看冰轮碾碧空。

题鹌鹑图

明代 史谨

饱食秋菰已倦飞,羽毛映日锦䙰褷。一生自信无常处,枸杞丛边却暂栖。

武当八景 其一 天柱凌云

明代 史谨

诸峰罗立翠莲开,天柱当中冠五台。势插银河逾万仞,顶摩黄鹄倚三台。

丹光夜向琳宫出,云气朝从华岳来。我忆凭高望乡国,一杯沧海隔蓬莱。

松雪轩

明代 史谨

九龙山高倚天碧,万个长松各千尺。蒋诩巢云居上头,我来须用登山屐。

长镵卧苔斸苓罢,北风怒号云墨色。顷刻瑶花捲地来,敝裘不禁寒气袭。

松间琢白声摩空,彷佛置我琼林中。虬枝难辨护巢鹤,鸠杖或遇寻梅翁。

知君从此号松雪,兴趣颇类吴兴公。呼童禦寒列尊俎,松雪交辉映窗户。

笑谈浑在水晶宫,赋咏惟誇少陵父。醉折松枝扫松雪,石鼎烹茶待明月。

松风忽起雪凌乱,画思诗情总奇绝。为君写作双清图,挂向高堂夺炎热。

送行上人住寒山寺

明代 史谨

晓带慈云下九天,寒山寺里去谈玄。点头或悟岩前石,咒水还开钵底莲。

满目江山非故国,随身宫殿隔人烟。经过未必无张继,吟听钟声落夜船。

次袁外史病中韵 其二

明代 史谨

金门袁外史,诗句逼阴何。性癖交游少,心閒制作多。

砚池分雨露,丹鼎驻羲和。稍待身无恙,还来听醉歌。

春山行乐图

明代 史谨

四海无波六合清,诸公乘暇乐升平。杏花村外东风里,醉拂吟鞭并辔行。

寄滁州陈太守

明代 史谨

名重江湖历事多,醉翁亭下驻鸣珂。醉书不负儿童约,五裤重闻父老歌。

目断华山频入梦,心同淮水净无波。他年报政趋金马,驿路争看皂盖过。

题古木回岩楼

明代 史谨

踏遍诸方已倦游,螺峰佳处结层楼。苍厓翠壁相回互,野鹤孤云自去留。

一枕松声都作雨,半帘山色正宜秋。我来顿悟三生梦,不用寻师问石头。

史谨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2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