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长至芥庵作

长至芥庵作

明代 释今严

年来师友散,物序一伤怀。况复逢寒腊,栖迟在海涯。

同人过午食,与鹤立閒阶。料得从今去,生缘有石崖。

诗人释今严的古诗

咏冬月恭祝本师和尚同赋

明代 释今严

皎然凝静夜,万象此森森。素色浑江汉,寒辉自古今。

劬同冬日爱,肃若秋霜深。光景徒劳仰,临风但写心。

秋日留滞虎丘怀庐山栖贤寺

明代 释今严

影寄吴中第一丘,惊看去燕恨淹留。登台坐石随人事,送夏迎秋只自愁。

金井桥边新水月,玉渊潭畔旧松楸。微霜欲晓轻烟晚,谁共閒吟恣遨游。

过大孤山作

明代 释今严

香炉峰北蠡湖边,羁客閒僧七板船。一塔影侵霄汉直,半帆风急水云连。

远看体势真如履,回眺盘纡幻似拳。暗忆当时微雨过,依稀已是六年前。

伐木吟四首 其二 怀诃公

明代 释今严

一从溪上别,幽独迥无邻。性以孤能寂,心从冷处亲。

听莺迟好友,临水叹伊人。亦是寻常事,兴怀每怆神。

杪冬登玉川门 其二

明代 释今严

浑身浴雪一登临,不负多年山水心。门瞰烟波当月出,帘垂风雨听龙吟。

层崖但见苔痕旧,绝壑长如秋气深。几度欲歌招隐曲,恐惊幽客夜相寻。

过宝积寺探景泰禅师卓锡泉

明代 释今严

地辟萧梁代,幢标南汉年。登临吾辈重,怀想古人贤。

宴坐消长昼,清言入暝烟。更忻情所乐,一饱杖头泉。

忆铁机梵音更涉诸子

明代 释今严

芝焚蕙谢自多情,情尽如何感又生。巨海已看摧劲楫,法门频复坏长城。

六群但执中边议,五部惟争大小乘。宁似此时荒谬极,辩才高论惜群英。

观春燕有作 其二

明代 释今严

差池群起逐朝晖,乍得随风入绣闱。遥望柏梁频自语,却怜朱户几翻飞。

春秋代序身长客,毛羽飘零意暂违。金殿玉楼都莫羡,衔泥且向草堂归。

大云寺寄顿关主

明代 释今严

野鸟啼残山寂寂,菩提叶落雨纷纷。门临海国烟城晚,僧卧江门古寺云。

懒骨未堪人似我,孤怀聊得我怜君。相期万壑千峰外,长啸一声白日昏。

舟过飞来寺

明代 释今严

乱峰历尽见荒岑,胜事当年不可寻。古佛有光随日转,石幢孤影向江深。

未秋高树先摇落,薄暮疏蝉空好音。身似萍蓬何所感,忽然又作越人吟。

秋日同梵音留滞乌径山庵戏作

明代 释今严

天南七载一孤僧,只有良朋念不胜。才折莲花辞海国,拟将秋色到毗陵。

风烟负我登临去,羁旅伤人岁月增。荒径绕残山月堕,微微寒影佛前灯。

宿水月宫迟舟东归

明代 释今严

迢遥几度到江头,江上萧条昔日愁。远近绿芜深破院,微茫烟水老渔舟。

残云断尽天逾阔,好月初来望似秋。今夜且同鸥鹭宿,明朝应与逐东流。

还庐山兼往嘉禾请藏留别雷峰诸同学 其一

明代 释今严

三四年来长抱病,每谈匡岳便情牵。苦怀五老深秋月,顺上三吴请藏船。

边雁乍听离绪促,朔风初至客帆悬。好山料得同安住,惭愧虚羸先着鞭。

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 其一

明代 释今严

阅尽毗尼岁又催,拥炉深夜拨寒灰。念予计日归三峡,知子何时过五台。

多病曾供匡岳雪,一身聊寄玉关梅。荷担大道思贤者,望断孤鸿绝塞来。

寓虎丘作

明代 释今严

姑苏最佳处,况复好春晴。尘榻有人假,春山尽日行。

顿忘留滞苦,渐觉野情生。夜到讲堂上,空吟月正明。

九日送见一诃衍入匡山

明代 释今严

尽日登高望去尘,偶于别绪忆佳辰。定逢雁影台关暮,剩得梨花破院春。

衰草未扳先堕泪,寒芦欲折暗伤神。踏残轻雪金轮顶,应念南方多病人。

峒山寺望厓门作

明代 释今严

西峰閒院瞰厓门,宋室君臣旧殿存。寒尽但闻归海燕,春残谁为荐江蘋。

每于楚泽行吟苦,想见田横得士恩。一自清笳吹断后,几回风雨怆哀魂。

送万长老之越

明代 释今严

飘残红叶乱溪滨,多病翻怜作客人。野鹤从来无可似,孤筇到处不忧贫。

天空雁断心同远,月晓梅初影自亲。君去但寻沃州买,迟予共卧浙江春。

宿广城制止寺闻菩提叶声作

明代 释今严

苍苔东晋殿,嘉树六朝馀。叶向春风老,声飘秋雨初。

虚堂清磬断,高枕客情疏。遥想山中夜,长吟一草庐。

杪冬登玉川门 其一

明代 释今严

才过粤岭已闻名,漱石空怀两载情。乘兴顿忘冰雪色,望来渐觉骨神清。

嵯峨石势危城出,澎湃溪声春雨平。心目屡分无可似,寒灯疏磬月微明。

释今严

释今严

今严(?──一六五八?),字足两。顺德人。俗姓罗,原名殿式,字君奭。诸生。弱冠从天然禅师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脱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兴请藏,还至归宗,阅大藏一周,遭岁俭,日止一糜,研览不辍。病还雷峰,爱栖贤山水之胜,扶病强行。居无何,竟以宿疾蜕于五乳峰静室。著有《西窗遗稿》一卷,《秋怀》、《百合》诸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7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