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百合诗 其四

百合诗 其四

明代 释今严

不堪鶗鴂最先鸣,冒雨开残暑未清。檐卜将来何所似,优昙恐是有虚名。

白云只可自怡悦,流水翻能移性情。一自与君投分后,几多怀抱付他生。

诗人释今严的古诗

同喻如寻曾湛师黎务光王人土山馆

明代 释今严

得閒多病后,微雨乍晴初。不远荒村路,来寻高士庐。

饱残新熟荔,剪断覆畦蔬。送我还山去,关门又读书。

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 其三

明代 释今严

道法多年叹陆沉,令人怀古更情深。令期慧业同他日,岂谓蹉跎尚至今。

箕子旧封知问礼,苏卿雪窖几长吟。从来练达都经历,相见应知慰夙心。

谢厥扬暨同学诸子各寄清茗赋酬

明代 释今严

惠来佳茗冬泉好,一滴清凉到梦魂。自是癖深同陆羽,非关渴疾拟文园。

香逾觉院惊雷荚,甘出光明金掌盘。添兴幸逢不请友,军持数寄岂嫌繁。

题陈氏隐居

明代 释今严

我亦锄云共世忙,叹君先此老农桑。风尘不到幽人梦,岁月翻从高卧长。

买醉一区全艺秫,种园千日学浇篁。前溪野客时相过,閒煮梅花濯晓霜。

杪冬登玉川门 其二

明代 释今严

浑身浴雪一登临,不负多年山水心。门瞰烟波当月出,帘垂风雨听龙吟。

层崖但见苔痕旧,绝壑长如秋气深。几度欲歌招隐曲,恐惊幽客夜相寻。

杪冬登玉川门 其一

明代 释今严

才过粤岭已闻名,漱石空怀两载情。乘兴顿忘冰雪色,望来渐觉骨神清。

嵯峨石势危城出,澎湃溪声春雨平。心目屡分无可似,寒灯疏磬月微明。

庚寅三月 其二

明代 释今严

日落黄云万井阴,临流一望欲沾襟。可怜蓟北春风起,吹向江南绿树深。

壮志已消金虎梦,何人方作卧龙吟。海门几月重围里,芦荻渔歌自古今。

送王麓曾归湖南

明代 释今严

家世旧风流,言归古石头。不知王粲后,若个复登楼。

巴峡孤猿暮,湘沅一水秋。何时揭瓢笠,来与子同游。

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 其二

明代 释今严

又逢岁晚客心惊,病骨遥怜万里情。长听哀笳吹汉曲,几看边月照秦城。

山中薄雪难为赋,塞外重裘尚厌轻。芳草绿时相忆否,江南二月好莺声。

出苍梧趁舟东归不及

明代 释今严

风烟冷我买山情,归思逢春日夜生。归道片帆临涨海,飘然一杖出孤城。

萧萧古渡空林晚,浩浩长江锦石横。怅望东南无限恨,雨残云暗鹧鸪鸣。

丁酉初春登滕王阁 其一

明代 释今严

胜标藩国千年后,行客登临每在兹。栏槛喜看新黛色,风流想见盛唐时。

东风遥忆锦帆疾,羌笛翻怜玉佩迟。堤柳渐随芳草绿,长江依旧镇南垂。

还庐山兼往嘉禾请藏留别雷峰诸同学 其一

明代 释今严

三四年来长抱病,每谈匡岳便情牵。苦怀五老深秋月,顺上三吴请藏船。

边雁乍听离绪促,朔风初至客帆悬。好山料得同安住,惭愧虚羸先着鞭。

春怀 其三

明代 释今严

木棉花发子规啼,柳色青青叶未齐。似我无家南浦客,更逢多病越山西。

人怜芳草归残驿,雨带新潮入旧溪。蓬户竹窗空自掩,春风何处笑相携。

伐木吟四首 其三 怀顿公

明代 释今严

如我与君者,当于幽壑中。一生煨白石,终日倚青松。

岂敢尚高节,所为哀道穷。狂澜息不易,聊得古人同。

还庐山兼往嘉禾请藏留别雷峰诸同学 其二

明代 释今严

一生痼癖在烟霞,多病奚辞去路赊。好友暂违愁有限,名山高卧乐无涯。

香炉峰看新晴瀑,招隐泉烹未雨茶。胜事不堪频向说,恐劳清咏忆蒹葭。

过宝积寺探景泰禅师卓锡泉

明代 释今严

地辟萧梁代,幢标南汉年。登临吾辈重,怀想古人贤。

宴坐消长昼,清言入暝烟。更忻情所乐,一饱杖头泉。

石人峰腊月菊花

明代 释今严

敛息危峰坐,落英满涧阴。重矜柔弱质,亦得岁寒心。

根不寄篱下,香能待雪侵。何人餐不尽,起我一长吟。

咏冬月恭祝本师和尚同赋

明代 释今严

皎然凝静夜,万象此森森。素色浑江汉,寒辉自古今。

劬同冬日爱,肃若秋霜深。光景徒劳仰,临风但写心。

夏日过诸子村居留赠

明代 释今严

入门暂相见,不负昔年闻。师友一堂内,须眉各自分。

种松怀夜月,开阁待秋云。语及安心际,蹉跎欲愧君。

初春晓望

明代 释今严

钟晓低残月,春光满板桥。水流溪梦断,烟入鸟声消。

短草未成色,长杨始着条。微茫村陌迥,客影去迢迢。

释今严

释今严

今严(?──一六五八?),字足两。顺德人。俗姓罗,原名殿式,字君奭。诸生。弱冠从天然禅师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脱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兴请藏,还至归宗,阅大藏一周,遭岁俭,日止一糜,研览不辍。病还雷峰,爱栖贤山水之胜,扶病强行。居无何,竟以宿疾蜕于五乳峰静室。著有《西窗遗稿》一卷,《秋怀》、《百合》诸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7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