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释宗泐
仁风广被,春日载熙。天人共仰,显幽靡遗。岂惟华竺,覃及岛夷。
因斋以颂,于礼攸宜。
送大彰徐博士还钱塘以客路青山外五字为韵赋诗五首 其二
出郭醒客心,驰车复东路。得官遂清贫,还家慰迟莫。
诸生日讨论,诗书自成趣。閒寻南坞僧,长吟倚岩树。
交门歌
不其山头月将午,交门沉沉夜击鼓。博山火爇凝绛烟,霓旌
渔樵图
析薪岸口晚风和,罢钓湾头月满蓑。相对无言成一笑,黄尘回首是非多。
送怀以仁还雪窦
此日重归乳窦峰,笋舆十里度松风。月明谷口闻猿啸,雨过岩前见虎踪。
下界任从沧海变,旧房应许白云封。暮年相送情何限,安得还山志愿同。
次白以中西塘即景 其一
茅屋夜然灯,中有读书者。门外是官街,更深犹走马。
渭水离亭图
太白峰前渭水边,柳亭春雨惜离筵。江南回首三千里,一度披图一惘然。
雷氏逸清堂
逸人在山泽,境静心自清。树堂不必广,取自三四楹。
几席何所有,图书浩纵横。尊罍时复具,客至辄与倾。
东风散庭树,众鸟相和鸣。高歌有至乐,所乐非世情。
食薇卧首阳,空留苦节名。旧衣起草庐,勋业竟何成。
士师与乘田,行义不在荣。嗟嗟雷夫子,吾知得其生。
善成曲
瞻燎于西,祥焰腾空。惟馔与帛,遄达灵宫。仰慈于玄,祀礼有终。
企而眷之,大地真风。
偶作次王以中韵
拄笏高人塘外居,作诗直与古人如。偶从诗芰香边得,閒向筼筜节上书。
白露湿阶凉气早,青灯照壁雨声疏。晓来不署金吾事,带剑承明去直庐。
莲社钟
方深区内缘,久负社中约。惆怅莫钟声,徘徊度林薄。
题阎立本画张洪崖像
往年看画封禺山,丹青为我回朱颜。今朝看画江宁郭,头白眼昏不如昨。
此图出自何人手,唐相阎公名不朽。人间古画兵火空,此图必为神所守。
洪崖先生学仙士,小隐林泉大城市。一下蓬莱经几尘,弱水微茫三万里。
神仙道术吾不知,洪崖人物何瑰奇。天寒掩卷松下坐,白日冉冉西南驰。
钓朱溪
投竿溪水深,散发朝日上。高歌不逢人,心与晴川广。
别陇头
帝遣山人远入戎,半年情绪客程中。陇头流水今朝别,人自西行水自东。
耕雨
鸠鸣桑雨深,蓑笠耦耕叟。短歌三两声,东风动杨柳。
喜清远兄至以齐已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十字为韵 其四
今年远书至,念我恋兹山。如鱼在池沼,江海忘往还。
不才负高谊,此生多厚颜。惟思拂衣好,老去一身閒。
题道士曹布鸣祀恒山赠卷
魏公承诏祀恒山,更遣仙官列从班。六月遣香天上去,三秋乘传北边还。
笙箫度月金童远,幢节飘空紫凤閒。闻有清诗三百首,不将一字落人间。
药庵
卿家药作庵,因病却相谙。品数居南北,温凉识苦甘。
洗当泉脉活,晒待日光酣。四壁无佗物,应知老更耽。
南雁词
胡雁向南飞,八月湘江道。水清菰米香,两江被红蓼。
栖息已自安,饮啄良易饱。不忧罗网危,方矜羽毛好。
故乡穷漠陲,归梦空杳杳。萧条古塞春,雪深沙浩浩。
焦山寺鉴师临江轩
一峰如钜石,屹立江水中。宝刹蔚崇构,势与山争雄。
若人于此住,超然尘外踪。开轩当水面,下瞰冯夷宫。
鱼龙近几席,波涛荡襟胸。有时天宇净,倒影清若空。
燕坐观众有,起灭殊无穷。一念寂不动,㗳焉心境融。
焦先邈千载,遗丹射林红。浩歌倚阑夕,明月生海东。
北萱堂
萱草可忘忧,树之北堂后。此堂何为设,白头有慈母。
暑月萱始花,凉风吹户牖。母颜和且悦,上堂奉尊酒。
岁岁见萱花,年年献亲寿。儿孙满眼前,甘旨亦具有。
昔当艰虞时,东西屡搔首。幸今际承平,日不离左右。
我间南陔篇,古人相戒守。愿入北堂诗,弦歌同永久。
释宗泐
(1317—1391)明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有《全室集》。► 213篇诗文
读断江集
应制赋听松
题五龙山房图
送张生归永嘉
献币
送宋学士归金华
分题龙宫宝石送陈庭学之官成都
题渔樵图
应制赋无事出山
柯生耕读轩
送澜法师归云门
次韵钱塘怀古 其一
代赋爱莲歌
赞佛下
过柳湖忆故人杨生
裴季和著存堂
姑苏台歌
题卢生山居五事 其四 采药
梅咏
钦和御赐淮游行
宝训堂
钦和御制江东桥诗 其二
送罗斛使者郭元恭归国
忆昔行赠朱伯贤还会稽
微宗雪江独棹图
题翠竹芙蓉
雪舟图为王公择作
送裕上人归天台
送大彰徐博士还钱塘以客路青山外五字为韵赋诗五首 其四
奉制赋灵谷寺住持浚天渊三首 其三
酬张来仪见寄
喜清远兄至以齐已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十字为韵 其八
禅悦曲
和苏平仲见寄 其二
夜坐杂言次韵 其二
张侍郎栖凤山房诗
独竹图
喜清远兄至以齐已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十字为韵 其九
槎峰杂咏六首 其六 三老亭
法喜曲
秋塘小景 其一
登峨眉亭
昭信曲
钦和御赐诗一首
秋日钱塘杂兴 其二
送大彰徐博士还钱塘以客路青山外五字为韵赋诗五首 其三
善世曲
赞佛上
故人至
梦清远兄
送陈中复许写予真
西岭草堂图为誓上人作
秋日钱塘杂兴 其一
春雨吟 其二
次韵题宋孝宗朝马和之所画三篇诗图此图乃王风扬之水篇也
菖蒲歌
遍应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