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虫吟 其十

十虫吟 其十

宋代 舒岳祥

虫有蠹书鱼,白腻铅粉如。岐尾细而长,所嗜惟食书。

我老书久废,儿曹复相疏。经年不启椟,宜尔穴以居。

蚀纸兼齧字,古篆成纡馀。腹中有经传,顾我何空虚。

诗人舒岳祥的古诗

鬓边娇

宋代 舒岳祥

天工施巧亦无穷,开尽枝头入草中。
先借豆花来作样,旋将槐蕊缀成丛。
淡匀弄色蔷薇紫,深蒂含胎豆蔻红。
可是夏英无胜汝,鬓云一朵爱珑忪。

梦笑

宋代 舒岳祥

过尽江山十万鸿,梅花昨夜笑东风。
客行草树绵绵外。梦觉乌鸦渺渺中。
天道难知龟不信,人生有恨水无穷。
今年厄闰有如此,万事绳床俯仰空。

正仲入鄞叙怀送别二首1

宋代 舒岳祥

遇事无心心自放,如今心事放尤难。
酒开今绪汤浇雪,书润枯肠火养丹。
欹枕啼鸦分晓色,把杯归雁破春寒。
君来访我连朝雨,三日新晴理去鞍。

易庵道人归雁苍两月矣作诗趣之

宋代 舒岳祥

一入雁苍山,山苍雁落湾。
石螀鸣杼下,沙鸟宿窗间。
吾子动多悔,老夫今稍闲。
密云疏雨里,心事极相关。

十虫吟

宋代 舒岳祥

虫有虫书鱼,白腻铅粉如。
岐尾细而长,所粉惟食书。
我老书久废,儿曹复相疏。
经年不启椟,宜尔穴以居。
蚀纸兼齧字,古篆成纡余。
腹中有经传,顾我何空虚。

和正仲送达善归钱塘韵

宋代 舒岳祥

二客论交自有时,篆畦相会不相期。
家如元亮贫更好,学抵申公老未衰。
好诗甚似无声画,昏眼羞同没字碑。
买地近来闻闢圃,樊侯种{漆氵换木}未为迟。

夏日山居好十首

宋代 舒岳祥

夏日山居好,清风报断梅。
林深蚊却退,山合鸟飞回。
一霎过云雨,数声深水雷。
绕园寻蠹笋,聊以荐山杯。

和正仲月季花

宋代 舒岳祥

风流天下真难似,惜赂篱边砌下栽。
依旧风情三月在,斩新花叶四时开。
莫嫌绿刺伤人手,自有妍姿劝客杯。
不拟折来轻落去,坐看颜色总尘埃。

续十虫吟

宋代 舒岳祥

早有摇橹郎,楚楚绿衣裳。
怒目只自躁,奋臂倚枝长。
附桑寄螵蛸,亦入秘术方。
折之插屋壁,经时子穰穰。
竹篱疏复密,牵牛花低昂。
迎风新意气,顾盼何昂藏。
如逢大车辙,毅然亦敢当。
不如捕鸣蝉,脆美不尔伤。

遣兴三绝1

宋代 舒岳祥

小小茅斋傍茂林,朝朝暮暮有鸣禽。
道人心事无憎爱,终夜闻枭也好音。

紫木笔花

宋代 舒岳祥

簪笔侍臣辉荷橐,丝纶郎省照薇花。
管城不任中书职,咄咄书空蘸晚霞。

和正仲赋重修篆畦亭馆韵

宋代 舒岳祥

订馆成来三十年,主人头白与扶颠。
已诛荐莽开瓜圃,更剪茭芦浚藕田。
竹下鸣琴长忆鹤,花边酿酒拟留仙。
今知恼都无用,修短随缘一任天。

十一月初三日夜有兴寻梅

宋代 舒岳祥

树下春来往,窗间月死生。
寻梅何处好,随意自溪行。
酒债应无数,灯花各有情。
明朝江上路,风雪一诗成。

次和正仲咏荷花月露二景

宋代 舒岳祥

天香夜气两交加,艇子欹眠宿妙花。
谁展银泥铺水色,更调汞粉拂霜华。
即空是色非二景,有象无声别一家。
此际含羞花正敛,明朝一片落惊嗟。

初八夜遭绿林之祸因纪其事

宋代 舒岳祥

夫子赋归与,田园欲把锄。
春风吹故国,流水绕通衢。
螮蝀吞沧海,蟾蜍食太虚。
一灯深夜酒,呼子了残书。

送陈用之远游

宋代 舒岳祥

流水写清音,青山发令姿。
左右惟所取,囊令恒相随。
君游且有日,欲访燕赵奇。
此行犹在眼,已作久别思。
君如生马驹,腾踏不可羁。
王良施辔勒,往献白玉墀。
胸中二三策,和扁为国医。
南士方世用,砭鍼贵适宜。
腰间黄金印,季子何必归。
丈夫轻四海,吾老不可期。
何以为君赠,梅花千里枝。
何以为我报,千首纪行诗。

谢刘文伯惠好翁牋

宋代 舒岳祥

春膏夸莹净,云母斗轻明。
吾子诚不俗,老夫安用名。
虽非时态尚,犹见故人情。
雅兴因君动,新吟恁几成。

静息

宋代 舒岳祥

茅竹荒墟地,菰蒲野水天。
故园长莽莽,归兴自翩翩。
文字留身后,瓶罂满眼前。
海棠知我意,故作小春妍。

十月初五日重赋菊

宋代 舒岳祥

昔人十月菊,已恨光景衰。
今兹十月菊,瘦蕊未觉迟。
两年无官历,弦望占盈亏。
人言闰在子,节候固应违。
此物秉坚正,未怕风霜欺。
宁同此身槁,不与清香离。
香性自流传,更过梅花枝。

冬日山居好十首 其九

宋代 舒岳祥

冬日山居好,不知年又穷。老人六十七,破衲两三重。

未要迎新岁,聊须驻旧冬。明堂知未议,安用聘申公。

舒岳祥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46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