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鬓边娇

鬓边娇

宋代 舒岳祥

天工施巧亦无穷,开尽枝头入草中。
先借豆花来作样,旋将槐蕊缀成丛。
淡匀弄色蔷薇紫,深蒂含胎豆蔻红。
可是夏英无胜汝,鬓云一朵爱珑忪。

诗人舒岳祥的古诗

次正仲别后见寄韵

宋代 舒岳祥

同听精舍对床雨,忆著西湖一舸天。
何必钱神能使鬼,只须酒圣与逃禅。
作文自昔少称意,种学何时大有年。
冻饿一生只百岁,声名须在后来传。

次正仲访山中留别韵

宋代 舒岳祥

及此真知老,吾初不谓然。
相期无别事,不朽要千年。
过我论新句,留君订旧篇。
胡为趋归骑,忙似趁潮船。

秋夕寄周鍊师

宋代 舒岳祥

虫声叠哀思,树影弄清辉。
休恨催年老,私惭昧昨非。
倦童眠自语,惊鹤定还飞。
远念周高志,华颠坐翠微。

谢刘文伯惠好翁笺

宋代 舒岳祥

春膏誇莹净,云母斗轻明。吾子诚不俗,老夫安用名。

虽非时态尚,犹见故人情。雅兴因君动,新吟凭几成。

续十虫吟8

宋代 舒岳祥

虫有蝌蚪子,初化厕群鱼。
鱍鱍穿绿藻,洋洋泳深蒲。
俄然生臂股,去尾登泥涂。
回首谓群鱼,幸来相就居。
神鲤为鱼长,不肯受辱污。
答云我龙种,岂与尔为徒。

寄子堂

宋代 舒岳祥

知君不寂寞,禅悦只空房。
书卷依经藏,吟声绕寺廊。
早霜狸面白,新酒菊花黄。
共此山家景,西峰隔夕阳。

冬日过良坑见冈东望沧海隐隐见渔村有感时避

宋代 舒岳祥

平陆人烟险,渔舟家口肥。
青天围篛笠,白雨澣蓑衣。
静钓鸥分石,寒归雪满扉。
磻溪有恨事,严濑本忘机。

六月十一日窗散愁

宋代 舒岳祥

平生志大孔文举,牢落依然不可羁。
茨阖落窗巢燕子,菰蒲新雨式鹅儿。
胸襟大闷书不读,口吻微吟人未知。
安得一蓑江海去,持螯作鱠卧鸱夷。

古思二首

宋代 舒岳祥

饥饿未必死,甘腴能杀人。
憔悴未必殒,逸乐能丧身。
所以岩欲槁,以俭全其真。
秉耒自耕野,腰斧躬采薪。
亦复育书史,自负亨经纶。
兵寇幸无恙,委蛇保天民。

壬辰正月胡子持孙平叔刘正仲诸友於雁苍建赤

宋代 舒岳祥

句读从朱老,经书本释翁。
於蓝青所出,他石玉堪攻。
文启吾乡秀,心知百代崇。
推尊非苟合,议论自难同。
名节道乡峻,词章淮海雄。
诸公交赞誉,此老定磨礲。
旧祀儒宫侧,新祠佛寺东。
开山犹别子,传钵许宗风。
俎豆干戈后,诗书煨烬中。
千年期勿坏,印印此心通。

闻霰

宋代 舒岳祥

卷幔江湖二十年,青山兀坐学枯禅。
夜来雪急敲窗纸,忽忆吴江听此眠。

正月十四日小园偶坐

宋代 舒岳祥

天地元从雪后新,开帘闲坐看回春。
谢公梦觉池生草,杜老羹成涧有芹。
正是泰和嘉气象,好调寒暖养精神。
花前不著多忧客,百舌何妨报事频。

正仲思归作篆畦今夜月十诗非篆畦月乃雁苍月盖杜子美鄜州月之意也 ...

宋代 舒岳祥

篆畦今夜月,政自使人怜。久废登山屐,愁催下濑船。

衰年免黄帽,旧习守青毡。东浙承平地,如今是近边。

余名宴居之室曰一枝巢赋诗以自遣

宋代 舒岳祥

世事随流水,年华逐北风。雁横残笛外,人老夕阳中。

听雪三间永,催梅百榼空。沿溪漉明月,只在最高峰。

次和正仲咏荷花月露二景

宋代 舒岳祥

天香夜气两交加,艇子欹眠宿妙花。
谁展银泥铺水色,更调汞粉拂霜华。
即空是色非二景,有象无声别一家。
此际含羞花正敛,明朝一片落惊嗟。

和正仲月季花

宋代 舒岳祥

风流天下真难似,惜赂篱边砌下栽。
依旧风情三月在,斩新花叶四时开。
莫嫌绿刺伤人手,自有妍姿劝客杯。
不拟折来轻落去,坐看颜色总尘埃。

一春四十日天气未佳花事行复已矣太息成吟

宋代 舒岳祥

积翠林塘十亩阴,雨中不觉变流音。
江山中里登楼眼,宇宙千年隐几心。
有客不来还日暮,掩书无语自春深。
倚阑欲数排檐竹,故故飞花点袖襟。

夜读达善烧痕漫抄次来韵奉谢

宋代 舒岳祥

桓桓松柏岁寒知,白发相逢也自奇。
犹记小儒曾共勘,绝怜后藁未全窥。
斯文定价何必我,自古趋名存者谁。
惟有立言差不朽,夫君此计未应痴。

自归耕篆畦见村妇有摘茶车水卖鱼汲水行馌寄衣舂米种麦泣布卖菜者 ...

宋代 舒岳祥

溪头汲水妇,力小憩中途。奉佛澄斋钵,供姑洁饭盂。

煮蔬甘胜肉,洗布白于酥。酿黍修时祀,家篘不用沽。

十五日雨后微月遗安堂前有栀花一枝行之有效

宋代 舒岳祥

雨足清寒月色微,风将幽磬落柴扉。
一瓶檐蔔修清供,童子岩腰取水归。
舒岳祥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46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