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苏辙
逍遥堂会宿二首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寇莱公
程之元表弟奉使江西次前年送赴楚州韵戏别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霜筠亭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
再次前韵四首
元老和示小诗自谓非战之罪复作一绝并坐具还
过张天骥山人郊居
唐相二绝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
和子瞻新居欲成二首
送霸州司理翟曼
施君既去复以事还戏赠
寒食赠游压沙诸君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 ...
苍壁上参天,微径随流水。聱牙石齿乱,纷薄黄叶委。
牵攀不得上,颠仆几将止。勉强终此行,更老知难至。
次韵答人见寄
滟澦堆
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延华洞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绝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986篇诗文
江上早起
送颜复赴阙
山橙花口号
赋丰城剑
次前韵示杨明二首
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
遗老斋南一柏双干昔岁坐堂上仅可见也今出屋
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
次韵子瞻杜介供奉送鱼
次迟韵对雪
思贤堂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和子瞻金山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其一
和柳子玉地炉
大雪三绝句
送毛滂斋郎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三荼醾洞
和毛君州宅八咏 翠樾亭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送侄迈赴河间令
东西京二绝 其二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
次韵子瞻竹(鼠卯)
送王璋长官赴真定孙和甫辟书
颍州择胜亭诗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七舜泉诗
次韵子瞻相送使胡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
和张安道读杜集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其二
和柳子玉共城新开御河过所居墙下
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
次韵吴兴李行中秀才见寄并求醉眠亭诗二首 其一 和见寄
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二览辉亭
买炭
戏次前韵寄王巩二首 其二
自陈适齐戏题
试院唱酬十一首 戏呈试官
送青州签判俞退翁致仕还湖州
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书轩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
子瞻惠双刀
次韵子瞻好头赤
秋旅
过登封阎氏园
夏至後得雨
除日二首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龙川道士
和王适新葺小室
蜀人旧食决明花耳颍川夏秋少菜崇宁老僧教人
次韵广州陈绎谏议和陈荐宋敏求二龙图二首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夫人阁四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