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大参沈凤峰进表事竣言还次少湖韵致别意

大参沈凤峰进表事竣言还次少湖韵致别意

明代 孙承恩

客怀何处向人论,除却君亲孰是恩。满眼交游嗟我老,到头名姓几人存。

朝天已罄南山祝,定省行称北海尊。忠孝羡君今日事,不堪挥袂别都门。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 其十二 咏富家

明代 孙承恩

荣华擅京洛,甲第连朱甍。院宇生微凉,为乐方称情。

新裁朱履洁,乍试罗衣轻。华堂日张宴,飞盖相追迎。

吴儿与越女,弹丝复吹笙。酒酣归洞房,含笑拥倾城。

曹十峰便面和韵二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頫仰乾坤笑屈平,无端江上自悲鸣。扁舟随处堪容与,便是求鱼也自清。

次双岩司马亭溪少宰夜酌联句韵

明代 孙承恩

官理无休暇,良宵共此筵。地当深巷阻,候属一阳前。

款语方谐洽,披襟各粲然。炉薰芝阁煖,灯晃锦袍鲜。

霜月萦窗细,寒花照几妍。未窥风雅窟,试续孟韩篇。

倚玉才难并,眈吟兴颇偏。冥搜超象外,角胜得奇联。

壮拟戈挥日,狂思剑倚天。文章悲世代,声价仰前贤。

翼亮须群彦,甄陶属大铨。尘劳方鞅掌,雅会合留连。

星宿萧何履,风云祖逖鞭。汇征时正泰,端揆任弥专。

白发催予老,青山结旧缘。病驹怀恋恋,威凤故翩翩。

浮世看皆幻,虚名秪用传。有怀惭窃禄,无术解延年。

兴尽归骖动,诗成彩笔悬。何时拟重会,把盏赋云烟。

同张石磐侍御游沈氏山庄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海上移来小朵云,清虚不着世间氛。何当少借三年住,洞里吹箫日共君。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八 柳柳州

明代 孙承恩

才气颖敏,莫邪干将。制作彪炳,凌跞班扬。锐进速成,爰致玷缺。

文场擅宗,令名不没。

送花隆恩归江阴

明代 孙承恩

细云斜日澹秋姿,路出都城策马迟。久客任教尘染袂,到家犹见菊盈枝。

青囊子有全婴术,白首吾深舐犊私。见说重来犹未卜,不堪回首共凄其。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二 伏羲

明代 孙承恩

羲皇圣神,开物成务。画卦造书,文字之祖。神明以通,造化以宣。

万世道统,兹其发源。

园居漫兴 其二十九

明代 孙承恩

风动竹林响,浑疑作雨声。老夫忧旱切,日日听鸠鸣。

初度自寿十三首 其十一 步微楼

明代 孙承恩

鬓堆霜,不可消。日行天,不可招。望故国桑梓,关心云霄。

倦盈江海归桡。宠辱之门,盈虚之数,行藏之道。常言道、宦海风波,到不如、从吾所好。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九 徐节孝

明代 孙承恩

孝不为名,廉不矫世。吾尽吾心,吾安吾义。晚膺荐书,乐育多士。

训告数辞,听者兴起。

题便面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秋气日已佳,野色清且虚。小亭尘不到,读尽人间书。

庚戌仲夏予赴召北上石川张子饯于江浒同舟至金山别去顷复寄予以诗 ...

明代 孙承恩

扁舟忆昨沧江上,远饯多公契谊真。共惜才贤犹野渡,独惭浅薄滥朝绅。

百年未了君亲愿,一事无成老病身。欲和阳春抒报谢,莫宣勤恳重逡巡。

招友人赏莲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小圃来稀怯病身,芙渠空浸一池云。今朝忽动看花兴,洗

公署偶述

明代 孙承恩

古署深深闭曲房,客来不语对焚香。从言寒日经檐短,无事閒中亦较长。

汤君朝仪以菊一本见惠色甚佳用韵一首为谢

明代 孙承恩

一枝荷子赠孤妍,风致依稀似昔年。不用白衣醉元亮,只消清赏更悠然。

晓起池上独立

明代 孙承恩

露华月色满西池,睡起阑干独倚时。一阵荷风拂衣袂,尽收清气入诗脾。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 其七 张顺

明代 孙承恩

襄阳昔受困,敌骑何凭凌。矫矫二烈士,提兵援孤城。

雪涕奋雄剑,悲风起冥冥。赤手蹈虎穴,义气孰敢撄。

轻舟驾巨涛,江水为奔腾。转战前无当,势若可横行。

惜哉天亡宋,其功竟无成。一时双玉节,皎皎照日星。

我来寻故垒,黯惨愁云凝。草木为号呼,犹似战伐声。

英魂凛赫赫,万古常如生。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野寺秋容静,幽人逸兴多。漫邀彭泽叟,来和濯缨歌。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八十三 宋文帝

明代 孙承恩

恭俭德纯,元嘉政美。守法不苛,容物无弛。内清外宴,文教亦举。

谋泄房帷,祸成商竖。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一三 姚梁公

明代 孙承恩

于惟姚公,才实经济。遇主乘时,应变成治。约束官职,修举章程。

四海以安,一人仰成。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