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陈德弘省母还常熟二首 其二

送陈德弘省母还常熟二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束书戒晨征,别我在顷刻。把袂不得留,使我心恻恻。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四 陆宣公

明代 孙承恩

颠沛从君,恳恻献替。练达古今,本祖仁义。唐室不竞,公用不终。

遗言若丹,人仰休风。

庚戌仲夏予赴召北上石川张子饯于江浒同舟至金山别去顷复寄予以诗 ...

明代 孙承恩

扁舟忆昨沧江上,远饯多公契谊真。共惜才贤犹野渡,独惭浅薄滥朝绅。

百年未了君亲愿,一事无成老病身。欲和阳春抒报谢,莫宣勤恳重逡巡。

题画为许松皋赋四首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空山岁云暮,寒雪积深谷。中有避世人,长镵斲黄独。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二十二 厉王幽王

明代 孙承恩

赫赫宗周盛,人谋还自倾。力行穷暴戾,灭德肆骄矜。

嬖宠彝伦斁,征劳怨刺兴。桑柔瞻卬什,千古鉴分明。

顷读山谷诗有感作十绝句既又念达人委命志士固穷必潦倒自废出无聊 ...

明代 孙承恩

长日澹无事,晴窗独披卷。幸窥古人心,胜接古人面。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 其十三 咏贫家

明代 孙承恩

陋巷少人迹,依依长蓬蒿。秋气月凄凛,四壁何萧萧。

絺绤不掩胫,饔飧但箪寒。御寒既鲜具,卒岁亦无聊。

荆妻厌藜藿,稚子惯山樵。无端昨夕风,捲我屋檐茅。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六二 程大中

明代 孙承恩

其心悃悃,其行慥慥。老成典刑,克慎家教。钟和毓粹,笃生二贤。

寻源究本,后世式瞻。

漳墅

明代 孙承恩

解缆发洪都,风顺五两轻。烟波浩瀰漫,极目如掌平。

遥遥萧滩驿,望望临江城。不知此何方,但闻鸡犬声。

桅樯密如栉,水际何纵横。要津实四达,商贾多所经。

壮年远游赋,浩荡江湖情。向来守堂户,局促孤此生。

腊月同霍渭厓诸公乌龙潭观打鱼用坡翁韵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日高湖冰解作块,水落旧痕出洲背。渔翁招摇沉网罟,上客游观缓裘带。

跃青跳白举数尾,鲂鲤不言羊豕脍。取物还存爱物仁,半释况乃兼细碎。

玉花行看登翠盘,素鬐早已扬清濑。死生顷刻岂人意,万类谁能逃数外。

吾闻此中本龙窟,须信风云有时会。丁宁莫教轻触之,驱驾波涛赴溟海。

园居漫兴 其二十

明代 孙承恩

推窗送远目,依依烟树开。白云拖片影,飞过北村来。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十二 启王

明代 孙承恩

启王令善,厥作惟君。伐叛饬治,休于前人。仁贤誉孚,遐迩承德。

会朝万邦,光昭简册。

淮河舟中送乡人南还

明代 孙承恩

淮流渺渺水增波,迢递趋朝别思多。送尔南归还羡尔,丹阳郭里听吴歌。

苍梧

明代 孙承恩

扁舟谢逆浪,泊此梧江浔。孤城倚山颠,下瞰江水深。

兹惟百粤冲,重镇当喉襟。辕门肃军威,杀气常萧森。

重华不可吊,四野云阴阴。水井泉尚活,火山光已沉。

夕雾兼晨霏,瘴厉方侵淫。交南此半途,行迈方自今。

极目天南陲,望望愁人心。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十八 伊尹

明代 孙承恩

耕莘乐道,升陑行义。堂堂天民,以觉斯世。主善协一,精义奥辞。

百圣真传,庶其在兹。

遣兴十首 其六

明代 孙承恩

今朝胡不乐,忽忽来无端。但见有可嗟,不见有可欢。

舟中漫兴二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平生酷有耽山癖,恨不移家住近山。万里兹行差慰意,看山去了看山还。

送张君归延安

明代 孙承恩

子瞻昔南谪,万里一孤臣。符生抱忠义,朝夕来相亲。

男儿七尺躯,欲为知己许。从来燕赵足豪杰,未必今人不如古。

张君亦义士,意气谁得如。使君直道寡交合,独许子也相嬉娱。

空谷闻足音,重得使君惜。岂无箴规助新政,亦有慇勤慰岑寂。

一朝使君归,千里仍追从。驱车发蒲坂,鼓楫游吴东。

昔随使君来,今随使君返。防身一短剑,迢迢白云远。

吴山亭亭水增波,萧萧落木西风多。重君高谊惜君别,为君慷慨发浩歌。

首阳操

明代 孙承恩

西山之岑兮上有蕨薇。我采以食兮足以疗饥。勋华不作兮世道隳。玄云杳冥兮将何归。

眷大义兮余其敢违。茫茫九州兮孰余知。后圣作兮谓余是非。吁嗟兮彼厉阶者其殆而。

题杂画册 其五

明代 孙承恩

烟柳碧毵毵,泥融燕子酣。断肠春色好,无处似江南。

月下溪边露坐

明代 孙承恩

白露何苍苍,波光正渺茫。怀人成独坐,离思共流长。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