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僧咏牡丹

和僧咏牡丹

唐代 吴融

万缘销尽本无心,何事看花恨却深。
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

诗人吴融的古诗

雨夜

唐代 吴融

旅夕那禁雨,梅天已思秋。未明孤枕倦,相吊一灯愁。
有恋惭沧海,无机奈白头。何人得浓睡,溪上钓鱼舟。

闲居有作

唐代 吴融

依依芳树拂檐平,绕竹清流浸骨清。爱弄绿苔鱼自跃,
惯偷红果鸟无声。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
只此超然长往是,几人能遂铸金成。

长安逢故人

唐代 吴融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
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阌乡寓居十首。钓竿

唐代 吴融

曾抛钓渚入秦关,今却持竿傍碧滩。
认得旧溪兼旧意,恰如羊祜识金环。

晚泊松江

唐代 吴融

落日停桡古渡边,古今踪迹一苍然。平沙尽处云藏树,
远吹收来水定天。正困东西千里路,可怜潇洒五湖船。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

唐代 吴融

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一心忠赤山河见,
百战功名日月知。旧宅已闻栽禁树,诸孙仍见丐征岐。
而今不要教人识,正藉将军死斗时。

雪十韵

唐代 吴融

洒密蔽璇穹,霏霏杳莫穷。迟于雨到地,疾甚絮随风。
四野苍茫际,千家晃朗中。夜迷三绕鹊,昼断一行鸿。
结片飞琼树,栽花点蕊宫。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高爱危峰积,低愁暖气融。月交都浩渺,日射更玲珑。
送腊辞寒律,迎春入旧丛。自怜曾末至,聊复赋玄功。

送杜鹃花

唐代 吴融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寄僧

唐代 吴融

柳拂池光一点清,紫方袍袖杖藜行。偶传新句来中禁,
谁把闲书寄上卿。锡倚山根重藓破,棋敲石面碎云生。
应怜正视淮王诏,不识东林物外情。

南迁途中作七首。登七盘岭二首

唐代 吴融

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
从此自知身计定,不能回首望长安。
七盘岭上一长号,将谓青天鉴郁陶。
近日青天都不鉴,七盘应是未高高。

奉和御制

唐代 吴融

岳寺清秋霁,宸游永日闲。霓旌森物外,凤吹落人间。
玉漱穿城水,屏开对阙山。皆知圣情悦,丽藻洒芳兰。

关西驿亭即事

唐代 吴融

晚霞零落雨初收,关上危阑独怅留。千里好春聊极目,
五陵无事莫回头。山犹带雪霏霏恨,柳未禁寒冉冉愁。
直是无情也肠断,鸟归帆没水空流。

太湖石歌

唐代 吴融

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
奇形怪状谁能识。初疑朝家正人立,又如战士方狙击。
又如防风死后骨,又如於菟活时额。又如成人枫,
又如害瘿柏。雨过上停泓,风来中有隙。想得沈潜水府时,
兴云出雨蟠蛟螭。今来硉矹林庭上,长恐忽然生白浪。
用时应不称娲皇,将去也堪随博望。噫嘻尔石好凭依,
幸有方池并钓矶。小山丛桂且为伴,钟阜白云长自归。
何必豪家甲第里,玉阑干畔争光辉。一朝荆棘忽流落,
何异绮罗云雨飞。

阌乡寓居十首。蛙声

唐代 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和张舍人

唐代 吴融

玉女盆边雪未销,正多春事莫无憀.杏花向日红匀脸,
莫带环山白系腰。莺转树头欹枕听,冻开泉眼杖藜挑。
陵迁谷变如须问,控鹤山人字子乔。

三峰府内矮柏十韵

唐代 吴融

擢秀依黄阁,移根自碧岑。周围虽合抱,直上岂盈寻。
远砌行窥顶,当庭坐庇阴。短堪惊众木,高已让他林。
日转无长影,风回有细音。不容萝茑附,只耐雪霜侵。
玉帐笼应匝,牙旗倚更禁。叶低宜拂席,枝褭易抽簪。
绿涧支离久,朱门掩映深。何须一千丈,方有岁寒心。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

唐代 吴融

有士当今重,忘情自古稀。独开青嶂路,闲掩白云扉。
石累千层险,泉分一带微。栋危猿竞下,檐回鸟争归。
烟冷茶铛静,波香兰舸飞。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
树密含轻雾,川空漾薄晖。芝泥看只捧,蕙带且休围。
东郭邻穿履,西林近衲衣。琼瑶一百字,千古见清机。

题衮州泗河中石床

唐代 吴融

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
谪仙醉后云为态,野客吟时月作魂。
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
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岐州安西门

唐代 吴融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犬解人歌曾入唱,
马断龙子几来嘶。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和集贤相公西溪侍宴观竞渡

唐代 吴融

片水耸层桥,祥烟霭庆霄。昼花铺广宴,晴电闪飞桡。
浪叠摇仙仗,风微定彩标。都人同盛观,不觉在行朝。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21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