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晦日同苗员外游曲江

晦日同苗员外游曲江

唐代 李端

晦日同携手,临流一望春。可怜杨柳陌,愁杀故乡人。

诗人李端的古诗

送丘丹归江东

唐代 李端

故山霜落久,才子忆荆扉。旅舍寻人别,秋风逐雁归。
梦愁枫叶尽,醉惜菊花稀。肯学求名者,经年未拂衣。

题故将军庄

唐代 李端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塞北征儿谙用剑,
关西宿将许登坛。田园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张左丞挽歌二首

唐代 李端

素旆低寒水,清笳出晓风。鸟来伤贾傅,马立葬滕公。
松柏来山上,城池白日中。一朝今古隔,唯有月明同。
祸集钩方失,灾生剑忽飞。无由就日拜,空忆自天归。
门吏看还葬,宫官识赐衣。东堂哀赠毕,从此故臣稀。

送郭参军赴绛州

唐代 李端

登车君莫望,故绛柳条春。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佐军髯尚短,掷地思还新。小谢常携手,因之醉路尘。

送马尊师(一作送侯道士)

唐代 李端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云中采药随青节,
洞里耕田映绿林。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晓发瓜州

唐代 李端

晓发悲行客,停桡独未前。寒江半有月,野戍渐无烟。
棹唱临高岸,鸿嘶发远田。谁知避徒御,对酒一潸然。

云阳观寄袁稠(一作元阳观寄元称)

唐代 李端

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漱泉春谷冷,捣药夜窗深。
石上开仙酌,松间对玉琴。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留别故人(一作李颀诗)

唐代 李端

此别不可道,此心当语谁。春风灞水上,饮马桃花时。
误作好文士,只应游宦迟。留书下朝客,我有故山期。

元丞宅送胡濬及第东归觐省

唐代 李端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旧楚枫犹在,前隋柳已疏。
月中逢海客,浪里得乡书。见说江边住,知君不厌鱼。

芜城

唐代 李端

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与苗员外山行

唐代 李端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慈恩寺怀旧

唐代 李端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霄文友,登龙年月久。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郄公况重臣。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送何兆下第还蜀

唐代 李端

重江不可涉,孤客莫晨装。高木莎城小,残星栈道长。
袅猿枫子落,过雨荔枝香。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赠岐山姜明府

唐代 李端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酿酒栽黄菊,炊粳折绿葵。山河方入望,风日正宜诗。
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兰凋犹有气,柳脆不成丝。
别后如相问,高僧知所之。

秋日旅舍别司空文明

唐代 李端

凉风飒穷巷,秋思满高云。吏隐俱不就,此心仍别君。
素怀宗淡泊,羁旅念功勋。转忆西林寺,江声月下闻。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唐代 李端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卧病寄阎寀

唐代 李端

病中贪好景,强步出幽居。紫葛垂山径,黄花绕野渠。
荒林飞老鹤,败堰过游鱼。纵忆同年友,无人可寄书。

听夜雨寄卢纶

唐代 李端

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唐代 李端

欹冠枕如意,独寝落花前。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
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谒客唯题凤,偷儿欲觇毡。
失杯犹离席,坠履反登筵。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
卧龙髯乍磔,栖蝶腹何便。阮籍供琴韵,陶潜馀秫田。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顾我非工饮,期君行见怜。
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炙熟樽方竭,车回辖且全。
噀风仍作雨,洒地即成泉。自鄙新丰过,迟回惜十年。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唐代 李端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
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0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