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唐代 李益

路傍一株柳,此路向延州。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诗人李益的古诗

过五原胡儿饮烟泉 / 盐州过饮烟泉

唐代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烟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

唐代 李益

边城已在虏城中,烽火南飞入汉宫。
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

城旁少年

唐代 李益

生长边城旁,出身事弓马。
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
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写情

唐代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

唐代 李益

策杖迎诗客,归房理病身。闲收无效药,遍寄有情人。 ——广宣
草木分千品,方书问六陈。还知一室内,我尔即天亲。 ——李益

春晚赋得馀花落(得起字)

唐代 李益

留春春竟去,春去花如此。蝶舞绕应稀,鸟惊飞讵已。
衰红辞故萼,繁绿扶雕蕊。自委不胜愁,庭风那更起。

柳杨送客(一作扬州万里送客)

唐代 李益

青枫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南渡水悠悠。

献刘济

唐代 李益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唐代 李益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罗冒水绿。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跼促。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赠宣大师

唐代 李益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先皇诏下征还日,
今上龙飞入内时。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
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观骑射

唐代 李益

边头射雕将,走马出中军。远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

相和歌辞。从军有苦乐行

唐代 李益

劳者且勿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本居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北至太原

唐代 李益

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艰。
南厄羊肠险,北走雁门寒。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
唐风本忧思,王业实艰难。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
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作题太原落漠驿西堠)

唐代 李益

征戍在桑干,年年蓟水寒。殷勤驿西路,北去向长安。

送柳判官赴振武

唐代 李益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
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乞宽禅师瘿山罍呈宣供奉

唐代 李益

石色凝秋藓,峰形若夏云。谁留秦苑地,好赠杏溪君。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唐代 李益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暮过回乐烽

唐代 李益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唐代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代 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 ——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广宣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159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