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陶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偶成四首 其四
博学草庐翁,还存荆陆风。欧黄皆后出,绳墨是良工。
南土文华盛,中州景慕同。九原不可作,我亦老江东。
习静
双闼晓来辟,一天秋气清。雨溪分砚水,风木厌瓢声。
习静调冲气,耽书老此生。上官询近候,片语对真情。
昱至枞阳喜而有赋
宇宙身如寄,星霜岁易周。客乡惊见面,父子共忘忧。
话里知亲旧,灯前问进修。若兄能守舍,此处暂堪留。
太常引 壬寅季夏即事
江城六月雨声寒。河汉倒云端。白浪渺怀汉。笑门巷、撑船往还。
龙吟水面,鱼游砌上,田野势漫漫。稼穑本艰难,问何事、天公太悭。
送刘生省亲三首 其一
江郭橙香蟹正肥,乍寒游子已成衣。经书满架堪探讨,底事秋风苦忆归。
晚过三山
寒江浸天影,暮色接苍茫。帆落波迎棹,船虚月到床。
断矶成豕突,平渚衍蛇长。黄帽齐宣力,知吾去意忙。
寄孔佥宪二首 其一
骢马出门早,天清霜满林。有官簪白笔,无欲贱黄金。
爱此双溪月,知人一寸心。同僚得佳士,来听杏坛琴。
送刘生仲孚
当门一带溪流奔,左为青山右天门。苍林隔市秘亭馆,满天清气胸平吞。
牙签鳞动书万轴,古鼎香烟昼凝馥。父子兄弟自师友,天伦至乐其家独。
世路黄尘飞不到,理窟游心在深造。云间桑梓隔重湖,艇子如飞波浩浩。
昱至桐城二日别去
儿曹各西溯,吾亦欲东归。陆走百馀里,一见复相违。
雪晴沙路软,天阔雁鸿飞。新年望还舍,柳下浣征衣。
寄示从子旻二首 其二
东郭多佳阜,西风息战尘。故家丘陇在,经乱树为薪。
岁久羁人远,霜寒节序新。无由亲拜扫,怅望泪沾巾。
桐城杂咏四首 其二
仁杏两巨株,夹立门左右。栽植多历年,干直枝叶茂。
两淮兵祸烈,邑屋残燬久。岁徵战舰材,穷谷斧斤走。
居然脱戕毙,疑有神明守。此来筑室居,乃喜见骈秀。
西株戈戟张,东株车盖覆。又如卫士严,猛气出介胄。
主人爱护之,从此保真寿。物遇自有时,不必计迟骤。
雪洞
太素中含月窟圆,凿开冰玉万重坚。明生虚室疑无夜,冷积阴岩自有天。
琪树飞花迷鹤侣,石门掣锁露棋仙。玲珑相对同高洁,宛在华阳福地眠。
书事五首次郡侯韵 其三
古昔兵农一,方今此法成。忠勤争禦侮,字牧必留情。
牛酒行郊劳,熊罴听鼓鸣。倘非明纪律,未见有功程。
腊月四日
昨日飘来几雪花,晓云飞出一金鸦。迤南腊月东风暖,吹得柔青绽柳芽。
渔问
我在江湖子在山,山中斤斧几时闲。何如吹笛沧浪上,浩荡烟波任往还。
寄刘伯温宋景濂二公
水溢中原又旱乾,风尘从此浩漫漫。东山尘慰苍生望,南国那容皓发安。
要整纲常崇黼黻,还成文物萃衣冠。圣贤事业平生志,幽乐何须恋考槃。
题鸂
珍禽文采明金沙,相顾似怜毛羽嘉。托邻喜傍君子竹,忘忧更有宜男花。
良工笔意何处好,林雀哺雏心使饱。北堂留得此图看,依旧春晖照幽草。
见饥民
伛偻提携面黑黧,如柴瘦骨强撑支。充肠犹欲延躯命,扳上高枝剥树皮。
腊月六日雪
腊天初见雪,日午已开晴。微暖空檐滴,馀英老木擎。
荒城无酒卖,疏牖照人明。风自西南起,遥知送客程。
江色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479篇诗文
和张景中经历三首 其二
水龙吟 三首 其一 寿青溪主者
挽陆茂先
重过小孤山
幽居九首次监郡韵 其五
泊沙口
望东流
富春山僧隐居
首尾吟六首 其四
送师鲁倅庐城
晚至白兔河
龙湾舟师二首 其二
徒氏世德
岁暮即事
苦斋 其一
秋江雁影
闽中王指挥报捷来金陵就送其归
阳罗堡㈠
水调歌头 其七 秋兴
葆和观
龙江阅兵
除教职
送贺宪史赴广东
哭胡通甫参政
首尾吟七首 其五
登陆往桐城县
送刘生二首 其一
泊江州
李氏孝义
忆别三首 其二
送丰叔良
水调歌头 其二 送宗文山长孔子充秩满
风雨中过阳罗堡矶
次韵画松二首
赵老洲
桐城杂咏四首 其三
送刘仲彬
客子
富池㈠遇顺风
十月七日舟发枞阳
喜伯温景濂辈至新京
锄草二首 其二
大江东去 送段伯文赴太平帅府经历
菊泉
题张源相辛巳试院唱和诗卷
至正戊子下第南归与同贡黄章仲珍雷燧景阳同舟仲珍赋诗因走笔次韵
溧水湖乡夏末述事二首 其二
闻友人童溺
过道士洑㈠
咏史十五首 其一 留侯
追挽主簿汪古学
荡桨
凤台晓望
过平江
淩歊台
龟头山
太常引 晚景
次韵画松二首 其二
送小毛秀才
三月三十日费安中山长告别走赋六首 其一 送安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