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感怀五首 其三

感怀五首 其三

宋代 陶梦桂

佐岳归来得自如,依然服色似芙蕖。儿童痴绝牵衣问,腰下如何不见鱼。

诗人陶梦桂的古诗

重九与坚大师登坟庵新阁因忆癸已岁此日同在

宋代 陶梦桂

茱萸笑把登高阁,菊蕊才堪荐一觞。
却忆当年关表路,无花无酒更凄凉。

黄澄伯下第以诗来访次韵

宋代 陶梦桂

平塘水外竹三亩,古木阴中屋数间。
天幸诸贤皆大用,分甘少病比长闲。
百年世事皆前定,一枕清负无后艰。
多谢新诗来慰藉,不堪溢美欲封还。

山礬

宋代 陶梦桂

香远花繁叶耐冬,人人道与木犀同,
一般赛得木犀过,能为人间报岁丰。

青山夹

宋代 陶梦桂

天宇秋来淡,江流急处鸣。
小风旗脚活,晴日鼓声清。
岁晚冬归客,时危北望情。
沿江十万户,流寓若为生。

次韵王衡甫

宋代 陶梦桂

野径溪桥取次行,山青水秀眼增明。
身居尘外年年健,心到灰时事事轻。
文阵挥戈吾退舍,诗坛歃血子同盟。
直将修月拿云手,拾得人间句见成。

望郡城酬舟中诸丈

宋代 陶梦桂

归路宁迂三两程,落霞孤鹜近乡城。
水连霞浦天然碧。秋入西山雨后清。
鹿梦已醒谙世事,鸥盟独在见交情。
近来一事君知否,耳畔全无鼙鼓声。

次韵张彦谟

宋代 陶梦桂

沧海张公子,秋来会面稀。携诗晓相访,话旧夜忘归。

德劭吾身润,道行天下肥。穷通都莫问,一炷篆烟微。

寄王良佐

宋代 陶梦桂

高高林木带烟霞,短短茅檐寄水涯。
尽有清风疎种竹,苦无倾家荡产地密栽花。
云停栗里渊明屋,月满剡溪安道家。
会待子猷清兴发,扁舟一叶看平沙。

大儿时中堂成德修弟喜而赋之因次元韵

宋代 陶梦桂

有谭名利者,耳若了不闻。
心乎平似水,身也懒於云。
眇眇居人世,骎骎过隙曛。
田园趣归去,风月谩平分。
有子万事足,一堂何足论。
还欣身有托,或谓寿无根。
静处安吾分,超然忘世纷。
炉薰祝万寿,持用答吾君。

寄椿上人

宋代 陶梦桂

颜童齿豁老书生,羽气消除道气增。
自止酒来疎酒伴,闲吟诗去寄诗僧。
不才臃腫庄周木,无尽光明摩诘灯。
解道本来无一物,未容尽逊岭南能。

游永福寺二首 其一

宋代 陶梦桂

二十馀年不入山,重来疑是梦魂间。薰炉已冷灯犹在,经卷才收磬自闲。

寂寂禅关人罕到,茫茫人世事多艰。朅来细说无生话,稳坐蒲团不忍还。

题涂季儒愚安堂

宋代 陶梦桂

而翁吉德怕人知,天与良孙一似之。
自分随缘栖矮室,何曾弄巧蹈危机。
人生怀抱只平易,天下道涂皆坦夷。
此语莫书堂上壁,客来徒说是和非。

次韵汪子与

宋代 陶梦桂

生来骨相不如人,那更心空似此君。
一见好书惟恐尽,每逢佳客怕言分。
自知原宪贫非病,莫问琴张达是闻。
吟罢不知身已老,莫教万里净无云。

舟次吴城山

宋代 陶梦桂

淮蜀荆襄老此生,归与双眼识吴志。
树依神力连云暗,水到江西彻底清。
去棹来帆南北客,孤鸿落日古今情。
枯肠尚可搜诗句,三老放船钲一声。

游水福二首

宋代 陶梦桂

二址余年不入山,重来疑是梦魂间。
薰炉已冷灯犹在,经卷才收磬自闲。
寂寂禅头人罕到,茫茫人世事多艰。
朅来细说无生话,稳坐蒲团不忍还。

送敞上人游湖湘

宋代 陶梦桂

分手仍携手,南昌更武昌。
细论文畅序,重忆赞公房。
衡岳云如故,曹溪水更香。
不须论远近,秋尽却还乡。

与弓王二尉谈诗二首

宋代 陶梦桂

从来造物只儿嬉,用舍行藏各一时。
玉兔金乌元去速,晓猿夜鹤怪归迟。
幸然三径菊如旧,且与两梅仙说诗。
试问钓车茶具外,当时谁予伴一随。

送舒用之葬有感

宋代 陶梦桂

藕塘三亩宅,松竹荫兰荪。
有酒曾留客,无香可返魂。
亲朋惟我老,心事与谁论。
苦泪如縻绠,随风洒墓门。

追次前韵

宋代 陶梦桂

清泉白石故依然,俚语当时已浪传。
千里归来寻旧约,一生鞅掌任前缘。
身强只欠登山屐,老去何须负郭田。
金石旧交半沦谢,新松嫩竹是忘年。

次韵汪山园

宋代 陶梦桂

泉石相干兴味长,梦魂飞不到钱塘。
病来弘景难忘药,老去渊明不御觞。
旧馆溪山勤检校,新收风月懒平章。
读书事业依然在,一目犹惭不十行。
陶梦桂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 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 6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