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童轩
冻雪黏寒竹,啾啾雀噤声。东风花影好,何似洛阳城。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三
高阜棱层下坎平,望中银汉觉虚明。当窗中辨青松色,近水惟闻折竹声。
无数鸥群眠浅渚,一行雁字迹高城。吟窝此景须增价,纸帐围屏分外清。
寒食漫兴
黄鸟绿阴春树浓,韶光大半转头空。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
杜老只应偿酒债,步兵何用哭途穷。人生遇景且为乐,莫遣霜华点镜中。
瞿谷图
性慧能言异众毛,云霄千里路劳劳。绿杨枝上东风软,却笑群飞燕雀高。
春雨卧病书怀 其十
狡兔谋三窟,寒乌借一枝。浮名成底用,薄俗不堪医。
竹色团书屋,芸香落砚池。投闲聊尔遣,知命复何疑。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七
片片飞来影半潜,润回阳脉底须嫌。樽空谩用春衣典,炉冷频将宿火添。
带雨缤纷轻着砌,傍人零乱巧穿帘。也知内翰多清兴,愧我徒将剩馥沾。
感寓 其六十四
蜉蝣衣楚楚,生死随朝昏。蟪蛄吟夏树,秋委落叶根。
人生亦祗尔,鬒发忽素茎。何如秘元命,囊括经世文。
葆真鍊精魄,龙虎相吐吞。黄芽变仙骨,永与天地存。
底须谢尘世,远赴沧洲云。
和杜工部三韵 其一
盐车病良骥,涸辙困长鳞。马病汗流血,鱼困目有神。
君看忠谠士,多为名累身。
赠明上人
悟得西来意,禅关养性灵。藤阴侵座满,竹色覆池青。
洗钵鱼吞饭,传灯鹿听经。自无名利梦,不著息心铭。
感寓 其三十四
朝适易水湄,鹬蚌方怒争。今日复明日,渔者得并擒。
齐楚擅敌国,干戈日相寻。宁知兵久敝,坐使嬴氏并。
九月三日渡钱塘江观潮
扬帆过钱塘,秋潮正掀涌。浪花蹴天飞,涛影压云涌。
初疑海窟沸,复讶地轴动。雪山半空来,雷鼓六丁拥。
阳侯叱洪威,海若扇馀汹。声喧战马驰,势怒老蛟耸。
云梦敢言大,吴会讵敌勇。钱弩竟虚发,越舟尽成恐。
快哉天下奇,异矣泽中孔。斜阳一镜平,飞鸥集如蛹。
题鄱江小隐图
鄱江西上是吾家,帘卷青山寂不哗。杨柳卷烟迷燕垒,蘼芜春雨涨鸥沙。
牙签插架堆书帙,竹笱悬流泊钓槎。今日长安看图画,不胜归兴绕天涯。
寄贺友菊先生
穷巷萧条坐掩关,冠缨尘满谩思弹。半生杜甫空悬室,十载扬雄不徙官。
世事真成棋局换,生涯无奈砚田乾。镜湖诗叟闻应笑,信有人间行路难。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六
非沙非屑迥无尘,六出天然剪刻新。积路崎岖妨过客,扑窗撩乱恼吟人。
看来楼阁疑铺画,飞入园林似放春。酒伴高阳尽凋落,小炉榾柮自堪亲。
感寓 其二十九
食客世恒有,义士天下稀。田光报太子,杵臼存孤儿。
英声振今古,名与金石俱。彼有廊庙器,佩玉飘长裾。
国难仅一发,缩首思全躯。吁嗟长乐老,遗臭将谁欺。
咸阳晚眺
渭水东流落日西,咸阳秋色望中迷。荒烟古渡人稀到,衰柳空城马自嘶。
霸业已消三月火,断碑犹载数行题。东门牵犬人何在,空见年年碧草齐。
读史十首 其七 于定国
民不称冤狱讼平,于公持法擅高名。不知京兆当年死,廷尉如何未得情。
头陀寺和壁间诗韵二首 其二
使节驱驰万里游,何曾骑鹤上杨州。萧萧疏雨空山夕,且办僧房一榻谋。
南行秋兴 其一
皇华才咏出神州,泽国砧声已报秋。江上西风吹短发,天涯明月送孤舟。
仲宣自笑贫犹客,李广宁知老未侯。世事悠悠何足问,且将吾道付沧洲。
经沛县怀古
芒砀山前起白云,龙飞犹忆汉时君。高台芜没西风急,彷佛歌声入耳闻。
竹枝辞 其五
山桃花开红更红,朝朝愁雨又愁风。花开花谢难相见,春色无边愁杀侬。
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299篇诗文
送侍御胡先生还朝 其三
癸未八月滥竽礼闱文衡同事杨维新先生有诗见及用韵和之 其一
风木悲乌二操为李景旸侍御作 其一 风木操
感寓 其八
观捕鱼者
送侍御胡先生还朝 其一
次韵邹允达怀仙吟十首 其六
滇城早秋有怀沈启南
点苍山
题胡得和金峰樵隐卷
砖河
次韵邹允达怀仙吟十首 其四
思与君别来
次韵李商隐无题 其一
渡江二首 其二
暮过山寺
春日卧病柬高仲显一首
竹堋口
春雨思兄一首
次韵邹允达怀仙吟十首 其三
题逸庵卷送王封君还庐陵
春水一首次张叔勉韵
宫词集唐句五首 其三
感寓 其六十三
湘灵鼓瑟辞
题画小景二首 其二
题西蜀江山图
简溪为吏部吴主事题
春雨卧病书怀 其五
次韵李商隐无题 其二
题画小景二首 其一
久雨一百韵
南行秋兴 其二
感寓 其三十三
竹枝辞 其六
挽李恭人
感寓 其五十五
郭汾阳轻骑见虏图
感寓 其四十六
竹溪书屋卷
感寓 其五十四
送侍御胡先生还朝 其四
无题集唐句十首 其十
田舍杂咏五首为梅庄诸处士赋 其三
田家杂兴 其三
晚泊荻港
田舍杂咏五首为梅庄诸处士赋 其一
感兴一首
晚至华阴拟唐人作
感寓 其六十八
和陶彭泽归田园居 其三
思兄
题居易斋
次韵邹允达怀仙吟十首 其九
感寓 其四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