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童轩
黄甲声名大,乌台岁月长。风霜飞北阙,山岳动南荒。
献纳才追黯,澄清志似滂。应图边徼事,归去奏明光。
晚泊荻港
渔艇已收纶,斜阳下烟水。寂寂掩篷窗,坐听舟人语。
宫词集唐句五首 其一
水流花谢两无情,还到春时别恨生。明月自来还自往,夜深前殿按歌声。
凤西草堂一首为邹义官赋
清隐台西地位奇,四时佳趣自相宜。秋风萝蔓垂茅屋,春水桃花近竹篱。
劝客小姬歌白苧,遣怀新句写乌丝。相过况有知音在,不用黄金铸子期。
次韵李商隐无题
飘飘身世一虚舟,去住还应作远犹。事业有时能破蔡,功名无意愿封留。
牛羊落日三山路,鸿雁西风二水秋。怅望不胜频吊古,故乡何日大刀头。
庚寅中秋对月
去岁中秋夕,维舟楚水滨。可怜今夜月,犹照异乡人。
次韵杨内翰宾筵留咏二首 其二
木落亭皋白露凉,萧萧秋意近重阳。小楼客去浑无事,唯有寻诗镇日忙。
题画四首 其四 雪竹小雀
冻雪黏寒竹,啾啾雀噤声。东风花影好,何似洛阳城。
送侍御胡先生还朝 其三
按部滇南省,昂藏孰与同。群冤如尽雪,六察欲生风。
骢马人皆避,豺狼迹自空。独惭知爱者,名玷皂囊中。
南安分司
阴风射纸窗,烛影半明灭。四野无人声,寒
癸未八月滥竽礼闱文衡同事杨维新先生有诗见及用韵和之 其一
重帘阒寂似深闺,黔技何堪一试蹄。多士昂藏将得隽,五经模印细分题。
龙蛇夜阵戈声肃,风露秋堂烛影低。明日春官奏桃李,榜花联采灿文奎。
感寓 其三十二
驱车欲何适,驾言陟高冈。阴云垂四野,猎猎北风凉。
豺狼嘷我后,乌鹊噪我旁。岩谷少居人,我行多所伤。
念此不能往,匪云途路长。悠悠岁华暮,伫立空仿偟。
感寓 其四十七
彼姝者谁子,云是南国娃。幽闲不踰节,自幼本良家。
娥眉妒新月,玉貌羞春花。一朝入楚宫,容色绝世誇。
终焉郑袖忌,劓鼻空成嗟。
樵乐生
举世汨声利,君若了不关。孰知天性真,乃在樵斧间。
秋晴微雨歇,黄叶漫空山。长歌入幽谷,无营心自閒。
朝俱白云往,暮随飞鸟还。怡然得至乐,俯仰真无惭。
富贵蚁穴梦,功名蜗角叹。何如一束薪,去取谅非难。
划然动长啸,六合清风寒。
无题集唐句十首 其八
真成薄命久寻思,野寺寻花春已迟。何处相思不相见,九疑云尽绿参差。
感寓 其六十三
驽骀产冀北,十五以为群。秋风饱刍豆,蔟蔟如云屯。
中有八尺姿,天矫同游麟。饥餐玉山禾,渴饮瑶池津。
路远不易得,终岁恒苦辛。盗蹠曝人肝,金玉如烟尘。
颜回一瓢饮,难免陋巷贫。斯理自古来,仁人胡叹哉。
和杜工部三韵 其一
盐车病良骥,涸辙困长鳞。马病汗流血,鱼困目有神。
君看忠谠士,多为名累身。
感寓 其三十八
富贵亲戚惧,贫贱父子离。骨肉尚如此,何况他人为。
季子昔未遇,憔悴面目犁。一朝佩相印,革车千乘随。
揣摩发雄辨,抵掌惊愚痴。还过洛阳境,父母为道除。
蛇行伏妻嫂,局促一何卑。季子不足道,薄俗堪长吁。
题画四首 其一 牡丹群鸟
微雨朝来歇,红芳缀满枝。多情花里鸟,应爱日迟迟。
荅丁凤仪仍次来韵
一官多病故交疏,远道劳君问起居。敝帚道金空自许,短檠二尺竟谁如。
颇因吟苦嫌诗债,长愧时清乏谏书。郭隗台前重回首,数行春树正愁予。
富阳晚眺
渺渺江村路,扁舟薄暮过。人家连竹坞,野烧接山阿。
雁影惊秋远,潮声向晚多。推篷无一事,闲听棹郎歌。
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299篇诗文
南坡草堂为张侍御题
秋闺咏别
无题集唐句十首 其一
九月三日渡钱塘江观潮
哭姊
次韵邹允达怀仙吟十首 其六
题画小景二首 其一
题画四首 其三 薝卜画眉白头翁
江行小景二首 其二
咏马蹄墨一首柬留守郑广之玉峰李景辉二知己
感寓 其五十九
竹枝辞 其六
感寓 其五十一
题菊庵先生挽诗卷
读史十首 其十 王安石
琴轩为同乡聂典史题
竹溪清隐卷为吴昆王益题
和刘工部钦谟无题韵 其三
感寓 其六十五
题刘推府湖山归隐诗卷
挽李恭人
春日卧病柬高仲显一首
南行秋兴 其二
和李翰林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春雨卧病书怀 其十
简溪为吏部吴主事题
秋里行司有成
癸已岁予齿四十九矣宦绩无成道德日负怅然有感因作
砖河
感寓 其四十六
感寓 其五十四
夜宿邓川驿
和韦苏州寄全椒山中道士
沧浪深隐卷为贵阳林都阃题
和刘工部钦谟无题韵 其一
挽邓处士
滇城早秋有怀沈启南
春雨思兄一首
感寓 其六十
暮至金齿
舟中杂咏 其四
丁夘秋予领乡荐之京三兄志广偕亲友饮饯都门之外把袂而别是夜宿龙 ...
田家杂兴 其三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七
挽刘宗文处士
感寓 其三十
感寓 其五十五
次韵李商隐无题 其一
庚寅三月予按思州等郡因过清浪辱参将吴公相留款叙诗以酬之
望云思亲卷为史侍御赋
风木悲乌二操为李景旸侍御作 其一 风木操
感寓 其二十三
送蒋道士还茅山
秋风辞思松云陶先生作
感寓 其五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