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邦畿
廿载须眉似一朝,精神炯炯行昭昭。多轻喜怒天怀直,少见忧愁乐事饶。
绝妙诗篇传后辈,太平人世历先朝。长生参得无生理,奉佛堂西种药苗。
采薪
采薪薪已尽,采采复忉忉。去叶防伤干,留山却惜毛。
微微青霭远,濯濯白云高。自笑斜阳里,飘摇笠影劳。
题画呈梁观
大暑当时局蹐居,故人持画索新书。溪边最爱个亭子,置我其中便自如。
送欧阳韩仲应召参军
一官何足慕,报国敢辞劳。王事至今日,英雄拂宝刀。
潮生南海阔,霜落北风高。夕照河桥上,悲歌倾浊醪。
槟榔歌
槟榔生琼岛,琼岛木本生。本直子离离,用之结新婚。
新婚之乐不可量,新婚之始不可忘。美人饰以双明珰,美人手里成鸳鸯。
鸳鸯飞向大海居,麻姑拾得赤龙珠。赤龙珠,光愉愉,封书付之锦鲤鱼。
鲤鱼负书南风起,鲤鱼乘风日万里。明珠缭绍青琅玕,千颗万颗明海市。
海市海市声嘈嘈,闺中美人心劳劳。纤纤玉手金剪刀,青罗贝叶白玉膏。
白玉膏,青罗叶,胭脂皓齿光华彻。桃花水溅紫罗襦,绣出一双金蛱蝶。
蛱蝶双双不可离,黄金弹破玳瑁皮。西川茧护重重丝,朱砂玓瓅光离披。
五色肝肠锦绣文,玉楼金屋成氤氲。南交赤日无冻云,酒气能生大地春。
可以宴嘉宾,可以赠情郎。少妇低声试问郎,问朗赠宾定赠郎。
石公房罗中谦至
竹院茶初熟,虚堂客正宜。老僧出定后,居士得閒时。
树影圆清昼,墙光漾绿池。几时东海去,一试把情移。
席上有赠呈芝五
台上莺声台下听,截然诸乐一时停。只因郎在歌偏误,不怕人知眼屡青。
当众故开题赠扇,疑人时隐绣花屏。定情岂必烦盟约,醉不逢君意不醒。
杂词 其七
沉香为栋玉为闾,才子佳人自古誉。云暗几时归李靖,月明今夜嫁相如。
一心欲报琼瑶赠,百两何劳玳瑁车。户外众星何历历,横塘秋落下芙蕖。
葵叶扇歌
葵叶青青葵叶黄,葵叶星星葵叶凉。谁裁边幅馀中央,北斗柄摇明月光。
送朱士琏归南州 其一
南天风雨黯南州,折柳春江南渡头。聚散一时君莫叹,百年终有此离忧。
采茶歌
南山山田不种桑,南山山地不种羊,南山山女不缝裳。
女儿七岁学采茶,采茶换得金虾蟆。虾蟆趯趯背光湿,飞作金钗鬓边立。
大姑小姑相欢呼,提筐戴笠日未晡。春风冉冉吹百草,今朝不采明朝老。
蚕女贤,茶女贤,火云生火烧目前。解得目前渴,南山山雨来屋角。
春灯曲 其九
大花红纸榜迎禧,庆赏还同十五时。闻道上元能赐福,也应先赐与穷儿。
淮南篇
淮南王,好神仙,轻薄千岁少万年。水晶屏风珍珠帘,日火不生光见天。
光见天,游天衢。天衢欲登天中枢,青鸾白凤鸣区区。
桑田沧海隙日尘,须臾变化成昔今。成昔今,贵明达,求仙不求至仙伯。
愿乘云气游九州,九州远大心无忧。
易训新婚遽拟楚游诗以寄之
塘柳初花月影新,高烧银烛照青春。相逢神女如轻别,得见襄王亦笑人。
有怀周还梅
春风送别大江边,烈火桃花照客船。海屋火云辞鹤去,石堂明月向人圆。
远山缥缈青无影,近水汪洋白有烟。怅望遥天秋雁断,一书三载不曾传。
秋九咏 其五 奉酬钱牧斋宗伯
宇宙鸿名五十年,小生犹在未生前。著书生进推宗匠,典礼先朝识大贤。
历世见闻成信史,老臣心事付枯禅。何期俚语承优奖,玄晏先生序满篇。
杂词 其六
威仪谱得汉宫妆,云鬓斜松抹两行。眉柳自矜春色嫩,脸桃人恨粉痕香。
未酬心愿依三宝,为爱文章礼七襄。更羡无人知此事,夜深偷绣嫁衣裳。
黄竹岐投陈君宅宿
行止何曾定,于兹忽访君。平田淹潦水,夕日苦行人。
傍路松门近,临堂秋气新。夜深谈夙昔,涕泪欲沾巾。
集自公房 其一
菩提树北戒坛西,禅侣相依好并栖。苔藓喜幽沿地绿,芙蓉宜日与人齐。
看将劫火归鳌背,觅得残碑剩马蹄。有月今宵圆未缺,竹篱新粉不妨题。
当路索近草赋此答之
莺啼燕语一时新,杨柳閒庭懒记春。贫贱姓名犹自厌,那堪吟咏更呈人。
丁亥莫春有怀
一自烟尘后,亲知音信稀。出门芳草绿,闭户梨花飞。
古道行人绝,长城饮马肥。临风倍惆怅,何处送春归。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198篇诗文
客中呈苏元易并示隼儿
忆邝舍人湛若
庚寅冬夜宿诃林
送人游西湖
飓风歌
杂词 其三
往役
人日社集 其四
春已去
赠张穆之 其一
寄朱彝尊
江城三月曲 其三
春灯曲 其一
秋九咏 其二 秋井
游仙词 其十三
己亥八月十四夜望月书怀
送李维生寄陈活残
送陈旦升还浙简董无休
赠祖印上人
走百病行
癸巳岁 其二
哭梁同庵
秋夜宿张过庵宅兼怀陆舍人
宫人入道 其二
癸巳岁 其一
卧病西林闻警有赋
题画寄曾炜
癸巳岁 其四
雷峰道中口号自呈
答光公罗浮见奇
文君
送梁芝五北上
赠张穆之 其二
石涧
春灯曲 其二
游仙词 其四
海市歌
怀魏礼
夏日陪饶座主石航何给事紫屏游
寄王青海相公
人日社集 其五
半峰初还会后却简
借居禅林陶昭辑过访
戊子中秋奉和关蓬石吏部
次韵酬陈大见寄
戊子歌
与梁文桂乞酒
八月十五夜玩月 其二
游仙词 其七
赠屈贲士仪部泰士职方
送潘浣先之官
寄呈楚督何阁部
丙申长至重游端水
雨中书情
游仙词 其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