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宫人入道 其二

宫人入道 其二

明代 王邦畿

平明西院尽门开,敕赐宫人送别台。粉黛一时皆出送,众中香引玉冠来。

诗人王邦畿的古诗

有怀周还梅

明代 王邦畿

春风送别大江边,烈火桃花照客船。海屋火云辞鹤去,石堂明月向人圆。

远山缥缈青无影,近水汪洋白有烟。怅望遥天秋雁断,一书三载不曾传。

眼热

明代 王邦畿

成仙真不易,无病且将难。近得眼中热,知为火在肝。

市分桃核散,人惠菊花乾。只着关门坐,唏嘘静五官。

宋人咏

明代 王邦畿

苗长低田病上身,变将旧业别乡邻。谋生且莫誇奇货,章甫何劳适越人。

枇杷子

明代 王邦畿

枇杷子熟柚花香,游子东风欲断肠。溪上有云谁可渡,数声啼鸟在斜阳。

雷峰道中口号自呈

明代 王邦畿

落日谁为侣,长途秖有君。远钟寒带雨,近水暮穿云。

草坦潮平合,秧田路细分。一灯在林麓,归鹤已声闻。

送俞掌天还浙次刘语石韵

明代 王邦畿

谁忍佳吟此日诗,客亭西畔草离离。与君亭聚无多日,良友难为遽别时。

拟到山川留后会,约归鸿雁恐愆期。武林烟月罗浮梦,白白分为两地思。

水陆道场祭幽歌

明代 王邦畿

白日堕落山气腥,黑云飒沓海气凝。老僧云力开幽冥,天坛之上位之中。

莲花佛顶六角红,古铜铃铃声吽吽。吽吽咒语不可议,上彻九天下九地。

地上死人地下生,嗜欲饮食如生平。老僧观水天雨雨,老僧观药天雨乳。

老僧观日天与光,老僧观花天与香。盘桃千颗生火瘢,香黍如珠饛丘山。

老僧悲,鬼子啼。老僧喜,鬼子嬉。老僧穆穆鬼子肃,百宝光明透重狱。

南无接引阿弥陀,昔时鬼少今鬼多。昔时鬼子多白头,今时鬼子多缺头。

缺头持头来,持头续头去。老僧指向鬼子陈,眼前黑面是仁人。

送慧清上人往天童

明代 王邦畿

近来耆宿多衰谢,白发如师兴志高。年踰发旬犹好学,日行千里不辞劳。

贱沽器皿供于役,贵得因缘在此遭。寄语远山诸老大,南能溪水盛吾曹。

赠百岁人

明代 王邦畿

斯世人如上世人,游鱼天外不惊纶。百年治乱无闻见,却笑桃花更避秦。

巫女

明代 王邦畿

山色微濛月色黄,西风零雨未成行。高唐复见游云梦,帝女偏留嫁楚王。

两度光华频出峡,一秋鸿雁不浮湘。贵家公主宜珍重,瑶瑟声哀隔汉阳。

送梁芝五北上

明代 王邦畿

霜天云影散秋阴,白鹤高飞出旧林。万里路程今日别,三春书信隔年心。

沿江就店频沽酒,拉客弹君始赎琴。明月满蓬风更好,梅花香梦岭头深。

春已去

明代 王邦畿

荒郊寂寂雨初晴,燕语莺啼野水清。日暮落花春已去,东风依旧尉陀城。

游海珠寺呈同游诸公

明代 王邦畿

万里波涛万里风,明珠流落大江东。楼台谁信神仙宅,冰雪偏疑日月宫。

镜影鸟飞霄汉上,莲花人坐海潮中。何期嘉会叨陪赏,才调中原数数公。

游仙词 其三

明代 王邦畿

池藕生花月满圆,遥闻天乐宴诸仙。彤墀玉女皆朝立,王母新开第九筵。

赠张穆之 其二

明代 王邦畿

廿载文章动汉京,黄金如土不留情。名山游尽逢僧语,半偈常参气渐平。

海市歌

明代 王邦畿

虹蜺驾海海市开,海人骑马海市来。白玉人阁黄金台,以宝易宝不易财。

骊龙之珠大于斗,透彻光芒悬马首。若将海宝掷人间,小者亦能亡桀纣。

海市市人非世人,东风皎洁梨花春。海市人服非世服,龙文象眼鲛绡幅。

海市人事非世事,至宝不妨轻相示。市翁之老不知年,提篮直立海市前。

篮中鸡子如日紫,要换市姑真龙子。龙子入海云雨兴,九州之大无炎蒸。

刻烛行

明代 王邦畿

刻烛嘱莫速,刻烛速尔嘱。尔停嘉尔淑,尔速詈尔毒。

毒莫毒乎文人文,一褒一贬能杀人。淑莫淑乎文人心,一哀一乐任天真。

真伪不难欺幽独,幽独反难欺此烛。天下无心有心毒,天下有心无心淑。

两心相对笑嬉嬉,绛纱笼著珊瑚枝。千年黑漆光离离,中有真人戴金冠,披紫衣。

端坐日月光华里,不知出在何时,驰驱四座发妙思。

语塞眦裂竖两眉,约束如大将行师。三令五申,斩头馘耳,日中为期。

疾风骤雨笔淋漓,怒雷霹雳电奔驰。诗成烛在不烛詈,詈烛嘉烛烛不知。

朗诵一遍烛听之,深夜诗成不可读,寒风易动鬼神哭。

马行海,舟行陆。截竹截竹阴阳六,茧丝不抽明朝续。

对影

明代 王邦畿

所亲惟是汝,真有古人风。贫贱不相失,悲欢常与同。

微霜朝镜里,明月寺垣东。颇喜年来事,无惭清夜中。

客中呈苏元易并示隼儿

明代 王邦畿

草生堂砌烟皆绿,梅借晴光色自增。长路借行怜稚子,旅怀同住喜良朋。

十年屏迹同圆月,此夜寒斋共一灯。西望越云最高处,名山惭愧未能登。

日中

明代 王邦畿

日中晴色出云端,楚楚精神晔晔冠。路遇故人频告语,承恩新拜广文官。

王邦畿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19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