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刘见颙海宪还楚

送刘见颙海宪还楚

明代 王邦畿

泽兰湘芷待行人,越海离情去鸟频。数四海归今始许,十年旅宦已全贫。

看山莫忆前时路,学道偏宜未老身。惭愧天南旧桃李,东风三月不成春。

诗人王邦畿的古诗

蚯蚓歌

明代 王邦畿

蚯蚓鸣,天气清。蚯蚓伏,天气浊。汝处何卑,汝躬何微。

澌澌漓漓,夫何变化而神奇。

春灯曲 其九

明代 王邦畿

大花红纸榜迎禧,庆赏还同十五时。闻道上元能赐福,也应先赐与穷儿。

秋九咏

明代 王邦畿

绕屋寒塘水气空,竹篱疏映拒霜红。笛声犊返斜阳里,人语鸡鸣晓露中。

酒兴并高时岁稔,诗情多向菊花丛。年来古木稀能贵,留得孤松在社东。

卧病西林闻警有赋

明代 王邦畿

离乱家何在,忧时病转亲。一身泊异县,八口寄同人。

支夜惟高枕,闻钟亦怆神。严城明月里,独对野塘春。

夏日承本师天然和上属阿字持书沈阳诗扇寄示赋此奉答兼怀阿公

明代 王邦畿

法王垂念严蒸苦,惠我清风白雪词。良友几年无信息,辽阳秋听鹤归时。

赠祖印上人

明代 王邦畿

茅庵城外附西偏,稍远人家好习禅。不敢遨游惟母在,绝灵方术得师传。

胸中俗事皆无著,遇处文人便有缘。寻访十朝才一见,近来多过隔江船。

忆邝舍人湛若

明代 王邦畿

生死曾何恨,孤忠独有君。遗书当世重,大节后人闻。

霜白林初落,秋黄菊又芬。悠悠今夜月,谁与论予文。

苦役行

明代 王邦畿

昔日苦征役,乃是耳闻之。今日苦征役,乃是亲见之。

昔时役苦犹可闻,今时役苦不可陈。陈之不能罄苦辛,陈之有耳不汝闻。

陈之又恐长吏嗔,人宁犯虎勿犯吏。猛虎杀人人立死,长吏杀人不得死。

上悬于天,下踏实地。长吏徵夫直入庭,长吏徵夫不容停。

一户一月凡三徵,二户男成丁一丁。上写年岁五十零,紫膛面色今黄青。

脚气浮肿心不宁,只得出门赴王程。回头低向役妇陈,十家为甲五为邻。

不得脱身,不敢脱身,恐贻汝祸并他人。前日畜鸡畜至今,乡秤曾秤重两觔。

卖之可得银六分,此鸡与汝办米薪。薪难妇采,役难夫代。

哀哉先哲言,难保谁在谁不在。

游仙词 其十六

明代 王邦畿

白玉精神赤玉颜,早云出去暮云还。神仙不绝人间世,多在名山大泽间。

送陈旦升还浙简董无休

明代 王邦畿

何如相见复相违,衰柳江边带夕晖。话到别离心便咽,明年又恐送君归。

游仙词 其七

明代 王邦畿

黄竹心虚户可开,小仙人爱住楼台。高高层数明窗里,亲见周王八骏来。

黄舍人符升秩迁客部奉使册鄢陵王兼捧前任荣封诰命就道还里赋此送 ...

明代 王邦畿

青山相送草茸茸,二月桃花客路秾。家学相公敷教远,中兴天子赍恩醲。

芝传西省泥初熟,桐拜南宫叶可封。惆怅倦游辞赋客,长杨春色听晨钟。

寄袁特丘总宪

明代 王邦畿

香台鸟语隔高岑,二月桃花风满林。古寺疏钟居士法,夕阳流水老臣心。

异乡久住通蛮语,饮酒移时爱楚吟。惆怅五更清漏永,谏书犹自梦中深。

人日社集 其五

明代 王邦畿

酒筵欲罢蜡红催,例不成诗不许回。携得一双金橘子,袖中无计放将来。

高歌

明代 王邦畿

芙蓉红白间花开,水满溪头酒满杯。且莫高歌怨灵雨,恐惊山鬼向人来。

酬和公芝五宿灵洲寺见怀病中

明代 王邦畿

禅栖林影在虚空,佛火如星浪里红。百八火钟开鬼国,二时潮鼓报鲛宫。

鹤移高树惊生客,月起前山忆病翁。此夜老龙曾不寐,听君吟咏水声中。

刻烛行

明代 王邦畿

刻烛嘱莫速,刻烛速尔嘱。尔停嘉尔淑,尔速詈尔毒。

毒莫毒乎文人文,一褒一贬能杀人。淑莫淑乎文人心,一哀一乐任天真。

真伪不难欺幽独,幽独反难欺此烛。天下无心有心毒,天下有心无心淑。

两心相对笑嬉嬉,绛纱笼著珊瑚枝。千年黑漆光离离,中有真人戴金冠,披紫衣。

端坐日月光华里,不知出在何时,驰驱四座发妙思。

语塞眦裂竖两眉,约束如大将行师。三令五申,斩头馘耳,日中为期。

疾风骤雨笔淋漓,怒雷霹雳电奔驰。诗成烛在不烛詈,詈烛嘉烛烛不知。

朗诵一遍烛听之,深夜诗成不可读,寒风易动鬼神哭。

马行海,舟行陆。截竹截竹阴阳六,茧丝不抽明朝续。

游仙词 其十

明代 王邦畿

帝子曾游伊洛间,紫云如盖护高山。殷勤寄向时人语,有日仙人驾鹤还。

明珠曲

明代 王邦畿

大海明珠得最难,白云渺渺水漫漫。山川至宝多灵秘,不世佳人奉一丸。

客中呈苏元易并示隼儿

明代 王邦畿

草生堂砌烟皆绿,梅借晴光色自增。长路借行怜稚子,旅怀同住喜良朋。

十年屏迹同圆月,此夜寒斋共一灯。西望越云最高处,名山惭愧未能登。

王邦畿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19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