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上御文华殿觐见十一国使臣恭纪

上御文华殿觐见十一国使臣恭纪

清代 王昌麟

当日开皇奋武时,八荒蛾伏拜丹墀。新罗荒锦都成颂,倭贾归装尚购诗。

奉贽共依秦正朔,入朝敢失汉官仪。王商威重今难见,独对觚棱有所思。

诗人王昌麟的古诗

拟杜子美诸将五首 其五

清代 王昌麟

锦城西障峻连天,下有骊龙百丈渊。晴霁雪山来眼底,风烟吴舶叩关前。

歌成相和流金石,曲用横吹壮管弦。岂独一隅资保障,更看磨盾勒燕然。

内湖口占

清代 王昌麟

楚汀风浪未全平,佩剑聊为泽畔行。船隔荷花无一尺,月陪人影坐三更。

狂歌濯足惊山鬼,细绎离骚得草名。妙有轻纱筠骨帐,不愁蚊起作雷声。

东征纪事 其十八

清代 王昌麟

挽辂声哗朵殿头,红灯张乐使星愁。捷书又报西河馆,唾手燕云十六州。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一

清代 王昌麟

风雅重开霸业光,邺都高唱接河梁。性情催出才华盛,肠断临歧白马王。

五君咏 其二 欧阳沏

清代 王昌麟

德明美须眉,忧国出天性。著书三巨轴,精心研利病。

徙步走行在,风疾草逾劲。谁使陈少阳,千载独标映。

闻胶州事有感 其三

清代 王昌麟

大小珠山地,悲声激海隅。愤农思制梃,骄虏说蠲租。

何计移鲸窟,还闻罢虎符。莽苍成积气,真触杞人呼。

东征纪事 其二十

清代 王昌麟

公车书奏九霄闻,宣室无人泣夜分。汉帝几曾忘钜鹿,殿头亲问李将军。

黄金台怀古

清代 王昌麟

齐兵退后燕王耻,马骨千金自隗始。仗钺东麾七十城,得士者昌古如此。

吁嗟乎,古人贵士士乃贫,堂堂乐毅售其身。今人贱士士转裕,自辇黄金献当路。

一古一今翻覆掌,荒台厌听秋虫响。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三

清代 王昌麟

三张二陆亦铮铮,刘郭裒然掩盛名。终是左思才卓荦,华峰高处瞰长城。

东征纪事 其十七

清代 王昌麟

马下头颅马上身,参军归帐血痕新。彭郎拍手孙郎笑,同命书生大有人。

岁宴行

清代 王昌麟

镫光炉焰红氤氲,庭芜枯尽蛩不闻。树颠月色送虬影,天上北风躯冻云。

仰天一笑开颜色,今宵始觉栖京国。沉吟身世感天涯,呼童进酒浇胸臆。

忆昔江楼酒中别,梅花满枝耀晴雪。共誇咳唾气成珠,谁分飘零衾似铁。

文章不信天真妒,求仙仍傍天衢住。四望空增平子愁,千金难买孙阳顾。

太行峻阪与天齐,骥犹难上况驽蹄。耻从人海随鸣雁,聊向黉宫听晓鸡。

典胄高堂执卷升,掉头三见璧池冰。顽金再入昆吾冶,散木重经大匠绳。

积分无多膺奏最,此生敢在诗书外。不劳空舍闭何蕃,已见文章留郭泰。

自从海上妖氛黑,吾侪抗议排杨墨。及今未见天清澄,还抱遗经三叹息。

儒生干禄术恒诡,简练揣摩学苏子。但求一击攫金貂,岂念三冬足文史。

尺管何能测圣涯,朽株自合随风靡。千年古柏蟠蛟龙,枝叶苍苍在瞽宗。

谁能图画传标格,明朝踏雪吾其从。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十六

清代 王昌麟

织性雕情学楚词,深心未许浅人知。义山毕竟师昌谷,莫怪延陵但相皮。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六

清代 王昌麟

铺扬排比代行篇,爽口哀梨泛指弦。谢后颜前谁抗手,龛头拜倒李东川。

东征纪事 其二十四

清代 王昌麟

新闻一纸未全虚,日日谈瀛海屋居。幸有春申门下客,罪言不及老尚书。

东征纪事 其十二

清代 王昌麟

何人一旅驻珲春,愁见金山杀气新。不辨髑髅台上骨,道旁争掷管宁巾。

五君咏 其五 华岳

清代 王昌麟

华岳谏无战,语乃异陈东。始知君子心,不在形影同。

诋韩既慷慨,杀史亦英雄。枉读兵书意,徒然叹宋聋。

东征纪事 其十三

清代 王昌麟

羽卫桓桓竟死绥,黑龙江上有新祠。霁云只合登陴哭,不道萧娘掌六师。

东征纪事 其九

清代 王昌麟

夜深长鬣向艅艎,徐衍真成蹈海亡。不见檀公能出走,禦衣翻得赐鹅黄。

闻胶州事有感

清代 王昌麟

鞭尽山中石,难填海上波。敌情今已见,天意竟如何。

流涕书生策,伤怀猛士歌。腰间雄剑在,谁更说横磨。

拟赵嘏昔昔盐二十首 其四 暗牖悬蛛网

清代 王昌麟

晨光穿牖入,蛛网暗中悬。新绪千重结,晴丝一缕牵。

空闺疏洒扫,虚室自回旋。蟢子占何益,音书尚渺然。

王昌麟

王昌麟

王昌麟(1862年~1918年),别名正豫,字瑞徵,柳街乡人。他敏慧过人,5岁其父授之以书,渐长即能赋诗作对。6岁丧父,家境日衰,其母张氏,尽售其田,以偿债所余,佃田耕作。王昌麟为人耿介,不苟取与,处世以诚,待人以礼,飘泊一生,才未竟用。民国7年(1918年)12月病逝,终年57岁。其遗著有《周官通释》《文学通论》(一名国文讲义)《晴翠山房文集》《惜斋文录》等共19卷。► 76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