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至滇南次答陆进士震韵 其三 游滇池

至滇南次答陆进士震韵 其三 游滇池

明代 王缜

水清鱼自跃,沙暖鸥争眠。一望凝无地,孤舟似上天。

光摇彭蠡月,波压洞庭烟。忧乐江湖意,临流亦快然。

诗人王缜的古诗

送张府判朝用归汀州

明代 王缜

燕山八月天气寒,北风卷地百草乾。送君南浦心翻覆,玉壶醉倒葡萄绿。

酒阑日暮车遥遥,马蹄踯蹢嘶且骄。君才本是天闲骥,胡为飞挽千里万里空招摇。

我闻古人敬其职,寅奔内外无时息。英豪直欲追前修,肯与今人较劳逸。

君不见刘士安,排山干海忘寝餐,神输鞭算天下难。

国赋不匮民亦宽,至今耿耿人犹叹。

和曹刑部良金误朝闻报有感

明代 王缜

整点朝班奏小官,凛然风采动朝端。星辰错落犹疑早,天地生成本自宽。

尚想周公终夜坐,岂论范叔一时寒。多君勇直能磨砺,唤醒偷閒乐宴安。

又叠前韵答黄伯固大理

明代 王缜

碧落苍虬困未登,时来神物自超升。参天鳞甲光芒见,傍日风云庆幸曾。

四面玲珑山叠叠,万家环绕树层层。人间俯仰便陈迹,怀古高歌到处应。

过道州仰周元公次沈副使韵

明代 王缜

太虚无极本无名,独有濂溪象意生。妙道默从神梦领,天机泄与画图明。

千年衣钵归何处,百仞宫墙护寝楹。今日春陵频勒马,斯文山斗不胜情。

送大理黄后峰入庆圣节次韵

明代 王缜

江南六月雨不断,江北双旌云半垂。肮脏感时心独苦,驰驱为国鬓先知。

上元昌运符麟凤,北极祥光绕殿墀。我送君情君自解,高歌不惜酒盈卮。

送夏景升少参之湖广

明代 王缜

全楚山川古六藩,于今凋瘵不堪论。旬宣全藉经纶手,屏翰还参造化恩。

旌节摇春临汝汉,福星随路报薇垣。况闻乐道能清节,活水从来定有源。

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 其一

明代 王缜

园待公归岁欲深,公归不待竹成林。从来出处非容易,白日青天识此心。

走笔次伍松月都宪谢宴诗

明代 王缜

浊醪草具澹初筵,爱得高轩坐榻连。歌彻薰风三唱后,话寻旧雨十年前。

且看易象从龙意,休误庄经梦蝶篇。浅薄不堪专介宠,七言墨使对还专。

待隐图次杨邃庵大学士韵八首 其八

明代 王缜

隐时天子亲临幸,御笔题诗胜赐湖。借问古今贤宰相,老来有此宠恩无。

题西沼祥鳞卷次尚春景元市舶韵时有白鱼入舟沼在乌江山下

明代 王缜

西沼筒笙杂浩歌,画船轻飏急于梭。天教鳞介呈详瑞,从此闽南雨露多。

次陈公远重阳绝句五首 其一

明代 王缜

七载长安未到家,白云长望驻天涯。今朝纵有登高兴,为望孤云不为花。

过龙里次璧间韵

明代 王缜

隐隐奇峰玉笋纤,修途尝遍苦酸甜。了知世事无休日,闲看溪头春水添。

赠廖廷臣参赞归龙湾

明代 王缜

太宰铨衡正,留都参赞尊。不求同世俗,宁退乐田园。

身到东山稳,名依北斗存。龙湾流水急,清烈应高门。

奉酬石太仆允升有怀次韵三绝 其二

明代 王缜

末世颓风事讲盟,翻云覆雨往来轻。先生却是同心者,一味汪汪澹薄情。

哭陆廉伯詹事

明代 王缜

长啸仰天明,哲士何凋丧。贤圣既日远,前辈复谁望。

忆昔公存时,词林有凭仗。英气挺山岳,健笔敌刘项。

追琢金玉相,洒落江湖浪。乾坤百物情,随意咨跌宕。

一官三十年,位已近君相。王曾声价新,范晔才猷壮。

东阁富论思,西垣多述创。当世可无双,前代讵多让。

朝方倚司马,士正思刘向。造化不可知,修短竟难谅。

平生功业志,未得大敷畅。山颓梁木萎,天黑魁星暗。

但闻逍遥歌,不复亲几杖。我本樗枥材,桃李滥收奖。

前路方茫茫,磊落将安放。鸣呼已焉哉,天乎何荡荡。

全椒县察院竹甚美因题于壁

明代 王缜

爱此亭亭竹,清节不随时。借问赏音人,何如王徽之。

月夜江行次权文公韵

明代 王缜

新正月生魄,清风透孤襟。因向江湖游,复见天地心。

野梅弄箫笛,石溜鸣虞琴。浩歌兴正浓,不觉更夜深。

和安南头目邓从矩韵

明代 王缜

南诏衣冠雅尚儒,墨兵半欲作先驱。尖新水贴红蕖蕊,清润冰澄白玉壶。

袖有江山藏宿雨,囊无薏苡当明珠。一声长啸开关去,万里云程正远图。

经长沙

明代 王缜

片帆东下过长沙,湘水平铺入望赊。岳麓水园书院静,洞庭波荡石门斜。

贾生作傅常忧国,屈子离骚不顾家。南去北来琴鹤厌,年年孤客在天涯。

东流舟中阻风险甚时八月十八日 其二

明代 王缜

江浪春天飞雪,野云阁雨高秋。何似渊明归去,北窗高枕风流。

王缜

王缜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2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