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马龙州次王朝言都宪韵三首 其一

宿马龙州次王朝言都宪韵三首 其一

明代 王缜

世态如波沉又浮,何人为国抱深忧。极知气运关民事,不但贫穷说此州。

花落花开还自得,春来春去倩谁留。驰驱安得名驹壮,万里长途独驾辀。

诗人王缜的古诗

终望亭为岩州王子谟司谏

明代 王缜

椿萱凋后几经秋,谏议兴思肯暂休。旋结亭依对鬣外,长看云在楚江头。

广南陶侃声犹在,牖下周姜泽尚留。从此卢东山下水,定随忠孝两悠悠。

巡视郧阳城郧阳有行都司成化间新立

明代 王缜

百雉周遭气势雄,一江萦抱步趋同。地分关陕耕桑外,望入荆襄烟雨中。

设险未须占习坎,开司端可应亨丰。从今郧境随时化,尽向诗书乐古风。

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陈廷圭赠诗一律席上走笔次韵三首 ...

明代 王缜

发白颜酡气浩然,诗才可并古名贤。各家机轴千章锦,万顷波涛一色天。

桃李无言终寂寂,女萝关我独拳拳。未须老大怜今日,飞梦还赢吕望先。

黄梅郊行有感

明代 王缜

百里平田草亦焦,数间茅屋树萧萧。民风落寞愁无限,谁解为图献圣朝。

偶成次前韵兼柬祁致和大参 其二

明代 王缜

陋巷萧然一草堂,祇凭书籍借馨香。懒随人事来还往,悔送年光短又长。

才困有时闲笔砚,道高无路到门墙。伫云几向微垣望,夜夜文星烛地光。

过桃川宫次韵

明代 王缜

避秦逃世若登仙,洞里人家别有天。石鼎蒸霞全是药,桃花流水自成川。

厌闻晋代衣冠变,惊讶渔郎道路传。勒马闲来寻古迹,宫前草色亦幽玄。

送吴内翰南夫乃尊可晚归吴门

明代 王缜

老去心闲远世尘,江山难绊往来身。乘流偏自怀渔艇,漉洒何妨卸葛巾。

懒与公卿论行辈,惯从猿鹤结比邻。临歧记嘱仙郎语,好竭忠勤答圣明。

秋日游飞来寺次东坡韵

明代 王缜

混沌初开辟,天河透此湾。峡静翠含滴,岩幽花放颜。

我来登绝顶,醉抱明月还。秋色浓留客,松涛夜拍关。

云横天作盖,叶落风满山。不问今来古,疑非人世间。

阴晴归定罄,泉石动仙环。朝暮行云雨,无人识鬓鬟。

南京察院连日阴

明代 王缜

十月连朝雨未晴,朔风追伴作寒声。夜深灯火愁无赖,日近江湖梦较清。

从古庙堂先足食,而今何处可无兵。剧思安得如充国,屯作三边万里城。

题金舜举大司寇蓉溪书屋

明代 王缜

绵州有蓉溪,溪头结书屋。坐看芙蓉开,天然脱尘俗。

过郧阳神定桥

明代 王缜

夜过神定桥,老僧桥上跪。致语桥有神,曾作民捍卫。

次韵答伍时泰操江

明代 王缜

梅雨江南五月凉,太平弓矢几时藏。且调平气龙关壮,不恃浮沤天堑长。

鼎应实中还虩虩,师从正出自堂堂。济川正藉君舟楫,须竭平生佐我皇。

过道州仰周元公次沈副使韵

明代 王缜

太虚无极本无名,独有濂溪象意生。妙道默从神梦领,天机泄与画图明。

千年衣钵归何处,百仞宫墙护寝楹。今日春陵频勒马,斯文山斗不胜情。

挽临川陈封君荷溪居士

明代 王缜

忆我少游泉郡时,每喜寿公寿考诗。今我宦游京国里,岂忍翻作哀挽词。

将作复止不能止,公之逸行谁与此。彦方义重动顽愚,阳子德声薰晋鄙。

昭昭德义天所临,食报岂不在厥身。九天紫诏绚云彩,千里朱幡送马轮。

圣世推恩有如此,嗟嗟陈翁真有子。况复贤孙次第兴,眼见门庭半朱紫。

一朝骑鹤逐飞仙,回视尘间九十年。高风何处寻踪迹,惟有荷溪浸碧天。

倚韵答莆田陈弘谋侍御

明代 王缜

秋霁天空灏气和,绝无半点野云过。明朝准备登山屐,打伴游山听鸟歌。

同赵克正朱懋忠蒋肃之吴献臣胡伯珩登报恩寺塔次联句韵

明代 王缜

萧寺高标信步登,渐高旋觉此身升。云中四望全无碍,春半同游本亦曾。

日射琉璃花片片,地浮江海浪层层。金陵自古多佳丽,料理风烟恐未应。

送张达卿正郎出守保宁

明代 王缜

省郎作帅瞻依重,山水于人亦重哉。剑阁倚天随险设,巴江如锦逐春来。

法须在我无关节,泽好因时及草莱。赤子保民民自爱,龚黄元是出群才。

九月九日寓九江时户部李时雍同年预约游庐山以是日雨作中辍时雍复 ...

明代 王缜

满城风雨菊初开,知是东君着意栽。莫待明朝花冷淡,清香留待故人来。

和安南头目陈光瑾韵

明代 王缜

三尺龙泉紫气腾,一生志节有谁淩。凤归宵汉鸣朝日,龙引云雷起冻冰。

未许豳诗留久住,直从羲卦利冥升。安南信是诗书国,英俊中朝见未曾。

过信阳州

明代 王缜

南阳东去信阳城,中土风烟分外清。湖洛要枢须此地,满州牛马尽农兵。

王缜

王缜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2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