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 其十三 洗衲池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 其十三 洗衲池

明代 王夫之

瀑布良可观,临之喧不清。水帘垂一尺,微送佩环声。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 ...

明代 王夫之

败叶留不扫,鏦铮扣哀弦。虫吟凄切外,秋色倍清喧。

和梅花百咏诗 其九十二 二月梅

明代 王夫之

□馡怕被素玚欺,青豆傍看玉蕊垂。听彻莺喉邀蝶舞,风流何必少年时。

绝句八首 其八

明代 王夫之

閒简蝇头字,芭蕉雪里心。青青河畔草,自有鬼能吟。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三十三

明代 王夫之

担头旧卖雨霏微,错惹桃花扑岸飞。缩项惹能师鳖智,食心螟不慰蝗饥。

墦间鬼食乾糇德,牛口妻□伏卵悲。待夺耕夫黄犊子,一溪春草衬蓑衣。

挽烈妇廖周氏

明代 王夫之

冒刃扶姑命,躯残刃折铓。至今荒冢里,赢得血痕香。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五 袁御史凯 白燕

明代 王夫之

乌衣莫与怨斜阳,雪色新裁素练裳。隋苑柳疏长带月,河阳花满不惊霜。

琼窗瞥眼窥银字,玉镜偷临斗靓妆。似妒蘋花秋色好,不留清影照寒塘。

和梅花百咏诗 其九十九 玉笛梅

明代 王夫之

曲里寻春已惘然,瑶村况觅洞庭仙。空花和合声香色,带影独头起识田。

南岳摘茶词十首

明代 王夫之

深山三月雪花飞,折笋禁桃乳雀饥。昨日刚传过谷雨,紫茸的的赛春肥。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二十 歌梅

明代 王夫之

乍炙银笙试朔吹,旋抛珠串赛清姿。晓风残月伤心句,不待杨花扑岸时。

春尽从子敞寄山居雪咏绝句歘尔隔岁聊复和之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残雪留双鬓,馀寒抱死灰。君还愁岁暮,不畏老夫猜。

同欧子直刘庶仙登小云山

明代 王夫之

青天下镜倒晴空,战垒仙坛碧万丛。终遣垒平疑邃古,谁从阮籍哭英雄。

大荒落日悬疏槛,五岭孤烟带远虹。独坐上方钟磬里,消沈无泪洒羊公。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五

明代 王夫之

肯死魔留佛种,再来鹰化鸠啼。借问邦昌伪相,何如任永淫妻。

感遇十一首 其十

明代 王夫之

阪月漾初暄,桃李耻未开。既欣新绪荣,亦畏霜雪摧。

迟疑志不决,东风徒增哀。两者谁为佳,旁人难与裁。

静女远逢迎,置彼良愿乖。巫咸已上天,鸩鸟非吾媒。

欢怨物自劳,于我何嫌猜。

生查子 秋感

明代 王夫之

藕花艳银塘,玉露凋零尽。素蝶不知愁,波影弄金粉。

飞飞飞不去,日暮西风紧。为惜白蘋香,怕受微霜损。

鹧鸪天 藤蓑词○藤蓑白沙隐服五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籊籊江门旧钓竿。如今落手尽清閒。鳞鳞三六双双鲤,历历千重叠叠山。

斜月落,晓霜残。藤蓑耐得一江寒。橛头信水亭亭去,鲸浪惊雷午梦安。

佛山

明代 王夫之

昔闻沧波兴,挂席奖微向。荔棹戒晨征,葑微果迎望。

山尽时远飘,川分故微漾。星河摇碧缀,天气复青荡。

寄身良已孤,行吟空自壮。万端散纷诡,吾道有兴丧。

无取笑支离,徒滋罥禽尚。繁虑本物先,冥欢辍想像。

迟尔海鸿飞,明珠怀佳贶。

咏史二十七首 其六

明代 王夫之

中垒传经烧汞,东坡抗疏逃禅。梦傍昌黎床榻,炉兼万毕铜铅。

摊破浣溪沙 始春新月

明代 王夫之

嫩柳梢头挂一分,玉痕松浅绿烟轻。空里流霜荡漾,逼天清。

瘦影徘徊还似梦,朦胧雪鬓未惺惺。却恼人间菱镜,太分明。

旅警五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闭户读残书,居然有户牖。出门对群动,未必免濡首。

无曰无知音,日月皆针灸。彻骨疗沈疴,焉得辞老丑。

读泾阳先生虞山书院语录示唐须竹

明代 王夫之

泾阳先生不复作,泾阳遗编县高阁。彩虹垂天漫璀璨,大造徒尔鼓空橐。

永陵之季狂澜惊,倒吹枯瓠为玉笙。平地跃起攫光影,失足犹漫誇轻清。

先生两足不妄插,矗立欲撑银汉倾。鸟舌无从说鸟梦,人头定可作人鸣。

毫发析作千万片,一丝独飞挂匹练。亭亭万岁终不欹,世人皆见莫能见。

呜呼乎吾不知麟衰凤去将谁传,区区下界萦寒烟。

秉烛对读过深夜,诘旦赤日生高天。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