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元日纪兴

元日纪兴

明代 王渐逵

云日菲微曙色分,岁华又逐一年新。迂儒薄劣惭縻食,竹牗篷门亦借春。

天地几能逢盛世,江湖应许著闲人。明朝合疏山中伴,管领东风是此身。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春日宴钦桃李园续太白之兴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春日忽相慊,携壶尽日看。风生锦步幛,露滴玉琅玕。

细草迷芳渚,轻桡泛碧澜。蓬壶知不远,为尔重盘桓。

同江虚谷何古林在吴少岩宅上宴聚一首

明代 王渐逵

旬日苦炎热,逼则悲昏明。五内既郁沸,四体如沃蒸。

夜来如雨过,爽气嘘清泠。绿荫舒且坐,驾言思我朋。

肩舆渡长陌,奄忽至西城。相知二三友,坐我居广庭。

温言慰缱绻,促席喜弗胜。旨酒荐馨嘉,时物亦合并。

大斗瓷深酌,严令复兼行。剪烛不见跋,兴洽杯自倾。

古来重久要,胶漆皮喻情。归路倍踟蹰,恍惝复屏营。

终晚不能寐,旭日已旦升。

寓广陵寄马道长

明代 王渐逵

仲默才华众所怜,汝南风壤故多贤。海陵南逅见吾子,怀抱相逢如昔年。

诗名不在建安下,文体亘回嬴汉先。别来江馆几相忆,云树清秋空暮天。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五

明代 王渐逵

名利滔滔逝不还,是谁于此更开颜。人间尽遂浮生乐,梦觉元来第一关。

初访中洞山八咏 其五

明代 王渐逵

可怜孤岛绝尘寰,索隐探奇快一攀。自有灵岩开此日,信知中洞是名山。

层峦合拥神仙窟,上界多留虎豹关。愧却廿年贪远胜,空歆图像向人间。

南华十咏 其六

明代 王渐逵

由来礼义重华居,毁性穷栖岂乐趋。堪叹腐儒无定识,尽将衣钵欲消除。

七日饮伦右溪宅用社韵一首

明代 王渐逵

忽闻七日坐来经,草树萧森散一庭。天上月华初朗耀,人间秋色半凋零。

悟回诠疏空馀象,凉入郊原独倚棂。堪叹古今迷不醒,浪传牛女是人星。

环谷八咏 其二 桃坞蒸霞

明代 王渐逵

道人性适真,茅斋卧空碧。种桃岁月深,染遍青山色。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玄春变时叙,频夜梦故乡。故乡亦何为,母故在北堂。

白发遥倚门,兄弟罗其傍。廿年侍羞馔,一朝异飞翔。

燕越邈脩阻,尺书非所将。飙车何时驭,我心悲以惶。

环谷八咏 其五 雪岩晚眺

明代 王渐逵

冬雪亦自佳,此意向谁论。推窗试一观,天地正混沌。

任方伯李宪长邀游三笠孤山赋此谢之

明代 王渐逵

使君高兴动幽岑,佛国诸天遍一临。遂有管弦惊伎俩,故令风雨暗岩林。

白云堂上客初醉,和靖祠前漏已深。嬴得烟霞共归去,竹床清梦怯单衾。

和王岱麓一首

明代 王渐逵

移家遥傍翠微开,委巷真成避地来。癖病淹留虚岁月,清秋怀抱向楼台。

携壶每爱依芳社,席地何妨散绿苔。多谢右丞情独至,殷勤杯酒故相催。

毗陵道中寄友人

明代 王渐逵

毗陵道人入烟霞,钓竿遍插江上沙。有时自汲惠山水,尽日来烹阳羡茶。

三吴高士多俦侣,前有鸱夷后陆羽。他日扁舟为尔寻,莫隐芦花更深处。

寿岑浦谷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少小才名动海崖,山川灵孕羡南离。化分周室东西陜,道著虞庭礼乐司。

腊荐嘉平春酒盎,池开六脉瑞光奇。商颜绮角闲相伴,共向东风问紫芝。

和李三洲一首

明代 王渐逵

七月林亭初送暑,经秋荷渚尚馀花。子猷秋好还堪过,崔灏诗成不用加。

灯火楼台悲管吹,茑萝门外少尘沙。清时乐事如相待,不见城南奏暮笳。

闻诸君许过访再诗以迓之

明代 王渐逵

不教尘滓腻芳裳,一枕松风浣石床。懒惯儿童多任性,野便鱼鸟亦生狂。

书缄缥缈来鸾使,梦觉依稀似水乡。犹有倚楼频伫望,蒹葭摇影月明方。

山中秋夜感兴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白日青天迥不沦,帝王中国自传神。庄周万古堪长罪,幻说西方有圣人。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六

明代 王渐逵

圣世崇作述,礼乐嘉虞周。猃狁窥朔方,檄书动明旒。

嗟予蹇迂谬,抗颜出山丘。一朝上封事,疾者如寇仇。

文犹既已违,武志亦未酬。慷慨动悲歌,但为识者羞。

居诸忽已遄,冥心更何求。九十行带索,荣公乃吾俦。

同诸公泛舟一首

明代 王渐逵

春水生桃渚,扁舟遥自通。浦云低压岸,花雨细从风。

鼓急疑牵濑,歌残欲罢钟。山人亦何幸,文会兴相同。

送刘石桥之江西廉宪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十年荒徼尚留名,阅尽风霜见老成。旌阳剑气应常在,为扫妖氛答圣明。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