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毗陵道中寄友人

毗陵道中寄友人

明代 王渐逵

毗陵道人入烟霞,钓竿遍插江上沙。有时自汲惠山水,尽日来烹阳羡茶。

三吴高士多俦侣,前有鸱夷后陆羽。他日扁舟为尔寻,莫隐芦花更深处。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寿区白斋梁毅所二同年七十一同四月生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四月天气佳,景风扇融和。葭灰转仲吕,万物熙以讹。

遥持一杯酒,兄弟相经过。何以介眉寿,肴馔列前罗。

时果荐荔支,园畦摘嘉蔬。虽无珍与馐,寄兴则已多。

旅寓百年内,居诸倏如梭。为乐须及时,不饮将奈何。

但罄同心欢,不惜春颜酡。请君且尽酌,贱子当筵歌。

珠海渊且深,白云高嵯峨。相期祝无疆,长醉南山柯。

山中奉怀诸君十一首 其六 伦通参右溪

明代 王渐逵

银台挺间气,豪达任天真。暂作右溪主,终非凫鹄群。

云谷想高度,樾楼觇清芬。爱君灵性资,契我参同文。

安德道中杏花盛开感而赋此

明代 王渐逵

一从羁客落天涯,两见青春管物华。黄鸟相呼如唤友,杏花虽好不为家。

平川渺渺际烟树,远戍悠悠隐暮笳。惟有萝峰旧时月,傍人深夜印晴沙。

望罗浮和甘泉韵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历遍堪舆未畅怀,直从沧海见斯涯。山当午会千年出,谁向三峰上界来。

真诰谩将符录主,万灵应护洞天开。凭公为写丹青幅,四百峰头取次裁。

西湖十咏 其八 飞来峰

明代 王渐逵

灵隐山前万石峰,峰峰相对驻芙蓉。浮生踪迹应如许,莫讶飞来是幻空。

京行诸亲送行饮钱飞来感兴

明代 王渐逵

江水江花漫石台,廿年曾此坐崔嵬。猿哀似欲撩人别,僧老还能待客来。

载酒直须凌绝顶,题厓应遍扫苍苔。峰头不碍中原望,满目浮云得尽开。

登越王台怀古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深秋怀抱向谁凭,访古登临意转增。衢井万家刘氏宅,牛羊衰草赵王陵。

天空巽鼓浮南极,日落神鹅见急淜。犹自荒台寻故事,鹧鸪飞上木瓜藤。

碧桃和五舍弟用陆龟蒙韵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吾道年来只自芳,孤标怜尔许登堂。为含贞素原无色,远谢妍华不著香。

兴好欲先梅菊谱,神交聊共水云妆。松关石窦何人到,万绿深浓怯晓霜。

西湖十咏 其一 南高峰

明代 王渐逵

天目山头紫气空,钱塘江上暮烟重。王图伯业无消息,潮水年年入巽峰。

山中苦雨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年来贫病苦相遭,老屋春深未缉茅。可是青山原有意,翠榕深护绿萝交。

别罗楠塘五首楠塘江右新昌人善河洛真数推易理以示人趋吉避凶甚验 ...

明代 王渐逵

晦翁封事亦草草,筮得遁爻始焚稿。何如高卧武彝峰,九曲棹歌泛玄岛。

又答和区白斋一首

明代 王渐逵

家住山林只爱山,采薇煨芋即为丹。眠馀芳草醒仍醉,歌入沧浪去复还。

每为高贤三避舍,独怜知己更开颜。老来六籍成何补,马郑源头见一班。

天华宫用甘泉韵

明代 王渐逵

蓬莱古仙阁,天华闻妙香。两涧流石髓,一歃充饥肠。

我爱轩辕生,卜筑山之阳。时主不能致,浩然天一方。

至今御园柑,犹复栖鸾皇。昔我往从之,铁桥亘且长。

朝宴夜乐洞,夕宿金沙庄。烟霞驻羲望,倒景怜清光。

安得谢世人,山中日相忘。

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筑石栽花自作台,迎风一面向湖开。流莺语燕时相过,带得西山爽气来。

赵东台携酒过访诗以谢之

明代 王渐逵

长夏散幽况,泛舟石桥西。好风亦如閒,相与来树间。

玄蝉送清韵,丹荔垂芳妍。况逢贤主人,契谊相懿敦。

绸缪款嘉宴,兼得承惠言。寒泉有馀洌,溽暑无蕴烦。

翛然游物表,我思穆以玄。愿得藉辉光,曲阿澹神诠。

春日田园漫兴

明代 王渐逵

圈牛眠犬自村家,淑气晴烟改岁华。人日已过还谷日,梅花开尽见桃花。

抛书扫榻惟耽枕,戒酒逢人祇啜茶。津口不遥渔子熟,旋将舂米博鱼虾。

寄蒋道林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君家遥近武陵津,翠竹霜枝满涧春。拟办一舟期过访,共依渔父看秦人。

闻祷雨有应

明代 王渐逵

苦旱经旬势欲燃,病夫无奈曲肱眠。忽惊夫气侵垣外,渐觉泉声落枕边。

夹岸碧峰明浦淑,出门清浪满溪田。神功寂歛知无报,鼓腹行歌贺有年。

曲肱吟 其九

明代 王渐逵

风满晴林月满天,须知此乐属无边。梦中已涉华胥境,城里如观太极圈。

濂洛以来犹有作,江门之外更谁传。愁看汨汨江头水,日夜东流倍可怜。

寄蒋道林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秋月秋风动远思,衡阳归雁暗相期。何当鼓柁湘江上,岣嵝峰头读禹碑。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