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灵鸟篇赠李三洲 其一

灵鸟篇赠李三洲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灵鸟振云翮,乃在桂林飞。亭亭九疑黛,郁郁苍梧枝。

五色焕文明,瓯楚生光辉。重阴冱寰宇,百年爰凄腓。

安淂望朝阳,戢翼仪天池。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寿伦右溪诗三首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右溪道人初度日,桃花满逐小阳开。携壶社老扫坛去,爱客山灵送月来。

笑我欲为勾漏令,知公真抱谪仙才。还期共驻飞云顶,羽驭星轮遍九垓。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 其五 会稽山

明代 王渐逵

女童五百归沧海,甲楯三千入土城。君向会稽山上望,路人应指禹王陵。

送李三洲之湖广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衡岳镇南离,亭亭祝融峰。闻有神禹碑,旷世罕其逢。

圣朝启灵运,一朝显奇踪。烦君打数幅,寄我千虬龙。

同王岱麓李三洲伦右溪泛舟越深楼歌一首

明代 王渐逵

樾深楼头风雨多,落花满径将奈何。有时飞入扁舟去,粘尊泊棹香盈波。

不惜落花起,但惜芳春回。丰隆阿香亦知意,霁色似为山人开。

汀蒲渚荇增光洁,曲池文榭生佳气。送酒遥停竹外舟,闻钟始觉山间寺。

夜深萧鼓乐未央,堂前灯烛相辉煌。骊驹在道已促驾,主人惜别还称觞。

君不见苏子与同舟歌赤壁,回首江山已难识。

喜伦右溪回十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五年暌别奈君何,君酌金华我放歌。龙眼荔枝应未熟,及归犹得对沙螺。

水濂洞用洗少汾韵

明代 王渐逵

容与步丹巘,逶迤转瑶石。飞声林杪度,玄韵岩端出。

霏微绝禽鸣,莽荟暗浮迹。萧然独凝伫,万虑况空寂。

初疑雨藏山,迟听风生壁。源泉神鬼呵,渊窅洞不测。

临流发长啸,馀响杳无极。凌空散羽翰,逸思敞胸臆。

众山何累累,俯瞰失群垤。日慕薄言旋,帘开月虚白。

赵家津口阻风逢陈都阃巡湖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狂风吹衣酒力微,主人劝客更深卮。隔江呼渔不可见,目断苍茫自咏诗。

玉山馆偶成

明代 王渐逵

广树瞰窗佳气凝,寒光窅窅烟风生。短帘疏雨客睡足,密叶高枝看鸟鸣。

题樾森楼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独上高楼眼倍空,青苍不尽意何穷。歌鸾苍凤依稀见,银汉星槎缥缈通。

石榻几宵眠傲客,洞门终日贮凉风。便应题作仙人馆,浪说蓬壶第一宫。

再答诸友五层楼之什用韵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振衣千仞倚层楼,碧水丹厓翠一丘。归去水霞犹两袖,别来风雨已三秋。

心同每惜交游晚,老去空嗟岁月流。莫向炎荒怜僻地,扶舆清淑即中洲。

同六舍弟卜居城西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区分虽井闬,潇旷自村家。列树遥团盖,栖禽似报衙。

里人新约社,稚子旋栽花。兄弟欢娱地,吾生未有涯。

伦何二君访予于双峰山庄用前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万丈疑看玉井莲,旋栽兰杜种蘅荃。南华栽用袈裟乞,岳麓应期待圣传。

暂为幽栖成小筑,远从开辟觅前缘。罗浮东去遥相望,合作人间八洞天。

棠花馆为方棠陵题

明代 王渐逵

三衢山中棠欲丛,主人自号棠陵翁。才名已入承明第,鲍谢诗词清更丽。

东南逸士多好贤,满种棠花开绮轩。主人早慕赤松子,归来直向鸣珂里。

春风草色绿如茵,花下小车来正频。燕子双飞莺语滑,浥露含晞竞妍发。

东华红软多更嫣,爱尔孤芳是岁年。

登越王台怀古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高台千尺俯崚嶒,伯业王图万里仍。钱俶早闻归职贡,窦融先已识符徵。

澄江落雁迷寒浦,绝壑深林堕石藤。感慨日新形胜旧,露丛风径夜篝灯。

闻诸君许过访再诗以迓之

明代 王渐逵

不教尘滓腻芳裳,一枕松风浣石床。懒惯儿童多任性,野便鱼鸟亦生狂。

书缄缥缈来鸾使,梦觉依稀似水乡。犹有倚楼频伫望,蒹葭摇影月明方。

山中秋夜感兴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云谷归来夜未央,绕篱黄菊映秋芳。閒陪无极翁迟坐,风月满庭花正香。

喜伦右溪回十首 其六

明代 王渐逵

玉简金涵藉未除,旧时真兴定何如。青萝大隐春无恙,已遣山灵整鹿车。

咏奇石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幻出神工自泬寥,东南奇胜竞新标。凉风翠黛疑成雨,润入寒泉欲上潮。

梦近桃源花径小,冥通太华井莲翘。洞庭未必能胜此,一点君山望里遥。

山中秋夜感兴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击壤吟成梦已非,每因康节畅玄机。閒随安乐窝边去,带得先天一片归。

谢蔡半洲司马见访

明代 王渐逵

忽传文旆到山居,童仆諠呼竞扫除。地散苔芜拥旌骑,春从杨柳映冠裾。

才华早见推名镇,勋业遥知愧腐儒。圣主只今奠荒服,远人应望指南车。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