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越王台怀古 其二

登越王台怀古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高台千尺俯崚嶒,伯业王图万里仍。钱俶早闻归职贡,窦融先已识符徵。

澄江落雁迷寒浦,绝壑深林堕石藤。感慨日新形胜旧,露丛风径夜篝灯。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赠方西樵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游心寓太初,大道溥以正。一原故玄化,万物托基命。

浊世迷其源,眩私巧相并。畦町既以立,藩篱自森映。

所以古圣贤,穷居乃殷病。遑遑鲁中叟,列国环以聘。

历险讵不辞,小试足为庆。君子慎所之,疾固未云佞。

我思古训言,穷理以尽性。曲江启开元,清献在嘉熙。

贤风散今古,淑问昭华夷。公今际嘉靖,名位遥相驰。

眷顾意弥勤,蒲轮应山扉。道沛古所歆,时失讵能来。

二礼起芜废,学庸饮英奇。精义期致用,绝学未云疑。

景光迈奄忽,岁月不我依。愿言崇素心,令德以为期。

别何古林八首 其七

明代 王渐逵

四郊风景自村家,春入林塘净晚霞。月落尊空人醉后,几多离思付桃花。

留别伦右溪十咏 其五 朱明洞

明代 王渐逵

羽驭飙轮何处依,归来应与稚川期。罗浮月色明如昼,万树梅花开雪扉。

谒苏东坡祠

明代 王渐逵

危栏曲径自逶迤,独挈荃衡酒一卮。宋室昔尊王氏学,鳌峰今拜长公祠。

灯涵莲炬人归晚,枫冷林皋鹤梦奇。遥识此生如幻化,登临谁复问禅师。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六

明代 王渐逵

学圣人人共一班,每当粘滞廓清难。欲知跬步还千里,诚意津头仔细看。

玉泉歌赠莫希颜锦衣

明代 王渐逵

谁似玉泉子,锦衣抛掷金吾去,独向渔樵结俦侣。

长镵大笠卧烟霞,世上皇王杳何许。有时走上西山巅,倚剑挂天默无语。

君不见城中甲第真可怜,梁肉饱饫绮纨鲜。朝喜承恩暮沾赐,何人勒石登燕然。

匈奴昨日窥边郡,羽书夜入榆林镇。好驰十万清幕庭,归来笑取封侯印。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 其六 衡岳

明代 王渐逵

火德自当荆楚望,离明上直祝融宫。相逢晞发峰头坐,九点齐烟俯瞰中。

别方棠陵宪副三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鳌峰高几许,相携忽踟蹰。踟蹰复四顾,照见承明庐。

山川万里馀,直北是大庾。客从大庾来,遗我梅花裾。

南枝有越鸟,北枝多云衢。相逢此中过,岂不怀旧居。

但恐贤劳催,对之相叹吁。

访冯次冈林塘幽筑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名苑三城著,君家质更清。回廊依绿树,曲洞际芳汀。

石发侵衣袂,山颜敞画屏。徘徊不忍去,呼酒入深更。

南华十咏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远渡溪头入翠微,钟声缥缈隔烟霏。遥知古刹深藏处,夹岸青松尽合围。

厓山感兴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史笔重看纪宋书,天王遥傍两厓居。千年尚蔓羌胡种,一旅谁兴夏后储。

溟海落星应不返,楼船浮国欲何如。空馀万古英雄泪,洒向冈州忆故墟。

初访中洞山八咏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苍盘翠磴郁玲珑,浑沌何年此幻空。狐兔不知潜莽穴,山灵应为惜奇踪。

表章名胜君无负,落寞荒丘我自容。便欲编茅同结搆,他年中洞看高峰。

一川亭为高明杨上舍题四首 其三 秋

明代 王渐逵

苍松翠竹逐年芳,三径由来晚未荒。已约黄花重载酒,不堪风雨近重阳。

南华十咏 其五

明代 王渐逵

远从天竺溯源芳,万古曹溪脉更长。草木已知津润合,至今山茗亦凝香。

赠程玉峰

明代 王渐逵

阁皂新添碧玉峰,罗浮孤影对相容。葛洪已熟三千鼎,禦寇还乘几日风。

沃渚露寒秋色瞑,青丘云迥鹤声雄。尘嚣未脱冥冥翮,竟日驱驰愧尔同。

三清山

明代 王渐逵

三峰敝遥汉,团团宿云烟。彭蠡出其西,两浙亦萦连。

风门豁寒窍,天梯亦攀缘。昔闻李尚书,服食乃成仙。

丹炉驻青璧,遗址尚依然。玄泉如可饮,藉此涤烦喧。

绝句十首 其九

明代 王渐逵

雨涨咸潮欲退时,沙螺

春日宴钦桃李园续太白之兴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红白互相竞,芳菲亦自齐。春应怜隐僻,吾以慰幽栖。

太白文先著,渔郎醉后迷。徘徊日将暮,惆怅石桥西。

春日宴钦桃李园续太白之兴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胜地深深际,霏烟潋潋重。春回三径里,人在万花中。

曲岸依瑶圃,回流对碧峰。辋川馀画幅,诗思苦为工。

答佛山社老见寄和韵二首 其一 答洗锦厓

明代 王渐逵

右溪门下称多客,刚直如公迥不如。别后诗篇劳远寄,老来精力尚工书。

遥从脱洒超凡乘,每见依容是陋儒。若向两关能勘破,始知真乐在樵渔。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