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渐逵
接得绯桃谨护持,那堪生意太迟迟。祇缘冈土多黄瘠,春到开花仅一枝。
环谷八咏 其四 荔阴渔矶
兴足不设机,只以荔为饵。犹恨风触枝,深我群鱼智。
绝句十首 其四
田头五亩接生涯,半莳茄瓜半莳茶。莫道耕园强种树,荔枝龙眼更多花。
临清赠张宪副同年
握符明府重儒绅,漳水齐封动四邻。尊俎诗篇供暇日,旌旗杨柳映深春。
雄关自具临淄甲,博带谁为稷下人。笑却迂生成懒癖,早从明主乞闲身。
送王檗谷之西瓯
忠简祠边潮漫生,紫微楼下花妍明。碧云不隔西瓯路,暝色还留穗石城。
即有江山怜旧主,更于闽越见乡情。莫言铜柱由来久,马援勋名在中兴。
南华十咏 其八
未誇水碓过佣力,却爱溪流适性真。米熟欠筛元自会,不知千载属何人。
初访中洞山八咏
代纪皇明传胜异,游当春日陟崔嵬。灵光自直南离盛,瑞气多从午会开。
题石即为王子洞,寻源堪筑右溪台。吾儒真乐堪如此,招隐移文莫浪猜。
藩司诸公见访失迓诗以谢之 其一
岳伯新凝节,山人远泛槎。隼旟惊宿鸟,文佩散幽花。
樛木如攀驾,春风合□茶。尚馀南浦月,光映北山霞。
答冼少汾新春见寄诗二首 其一
澄馀心地觉清娱,茅本无根岂有殊。留得年来真种在,与君同看月中株。
陈瑞山大巡过访以诗谢 其一
两持麾节向明都,父老欢传自下车。威望远钦南海若,福星高映祝融墟。
迂儒喜慰迎冠盖,野鸟惊看驻隼旟。嬴得光风满归去,竹砰梅浒散幽虚。
山中秋夜感兴 其二十一
声音之学久相违,养德陶心自不支。不见齐门驱御速,却于韶乐识婴儿。
寿伦右溪
十月小阳春酒生,菊花森对芙蓉屏。煖日花风歌吹动,越山珠海瘴烟清。
古今五福在康健,世代几人逢圣明。深杯酌子勿辞醉,共泛星槎朝玉京。
暴雨涨街柬伦樾溪二首 其二
帘幕阴阴燕子留,薇花初放野塘幽。闲来哦得相思句,万绿潇森独倚楼。
寿伦右溪诗三首 其二
逍遥高枕越山扃,云谷看云远避名。懒去经年回勘合,悟来深夜读黄庭。
床头酿黍惟真诀,世上观棋亦浪评。沧海白云谁作主,知公元是太微星。
山中秋夜感兴 其四
击壤吟成梦已非,每因康节畅玄机。閒随安乐窝边去,带得先天一片归。
谢蒙泉方伯惠物
远传珍赐向岩居,风雨遥深拥弊庐。稚子扫云冲晓径,野人清盥折缄书。
幽怀阅世常怜癖,硕德如公自不迂。再拜峰头勤使者,白云瞻望更踟蹰。
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 其二
山亭静倚湖之滨,晴光晦色俱相匀。闲从花下一岸帻,时有好风来趁人。
同区白斋梁毅所江虚谷伦右溪何古矢宴饮席中限杜韵三首 其一
潇潇骈荫午生寒,壶矢棋枰兴未残。为爱矢塘携杖去,每怜风雨倚楼看。
而今亲旧逢人少,自古勋名盖世难。惟有故园堪共乐,竹床青簟梦相安。
再游波罗
云磴霏微紫翠环,清秋载酒一凭阑。江山对客还如识,风雨欺人故着寒。
地轴半随南极尽,海潮多趁暮天宽。却从浴日亭边望,绝胜罗浮夜半看。
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一
领略名山得更奇,仙姿灵质夙深期。青城道士多相识,新写参同注疏归。
金华山
忆昔初平子,蚤龄弃人间。草木自为侣,烟霞驻容颜。
珠宫上丹书,玄阁跻仙班。兄弟顾不违,灵踪杳难攀。
至今山上石,犹似牧羊还。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山中秋夜感兴 其三
次方实夫及诸弟游青萝峰顶韵二首 其一
寿岑浦谷二首 其一
西湖赠督学徐少湖
忠烈陶氏先祠诗 其四
题伦樾溪秀野亭三首 其二
别孙德谦节推四首 其一
饮少登伦贤侄桂花居时菊品盛开诗以纪之 其二
三月脩禊事同少参王一江佥宪龚心韦伦右溪赋
别王立庵 其二
宴饮伦氏园亭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 其六 衡岳
山中秋夜感兴 其二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 其七 南牌山
绝句十首 其九
春日写怀二首 其一
答王岱麓一首
赠灵洲云山师
任方伯李宪长邀游三笠孤山赋此谢之
避暑山中十咏 其九 柬黄伯才
寿伦樾溪诞日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二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六
寄王岱麓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五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 其三 文屋山
席中和方丹山韵
寿岑浦谷二首 其二
南华十咏 其七
赠方西樵 其三
灵鸟篇赠李三洲 其三
别何古林八首 其四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 其八 青城山
别何古林八首 其二
题樾森楼四首 其二
观泉亭 其四 冬
曲肱吟 其四
云谷谒白沙先生祠
南华十咏 其九
喜伦右溪回十首 其四
西樵金牛洞歌
祝圣会感兴二首 其一
别郑东溟同年 其二
九日与招勤卿大尹登高
途中寄黄樗亭社长二首 其二
送冼太仆之京 其二
喜何悔斋杨少槐过访中洞岩
避暑山中十咏 其十 暑甚得雨
山中秋夜感兴 其六
西湖十咏 其五 山居寺
别孙德谦节推四首 其二
赠梧窗先辈
栖贤桥
再游玉蕊岩稿 其一
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二
和王岱麓一首
诸君过访西园兴感赋此
访陈天游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