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渐逵
一见知符子,仙姿出世寰。论韶千载上,坐我万峰间。
月印曹溪水,花凝锦石山。相思不相对,清梦隔云关。
登镇海楼二首 其二
紫霞玄雾护崔嵬,海若阳侯入贺来。天地独怜形胜在,江山如待使君回。
归墟落际遥相瞰,牛渚星槎远更开。闻道登高能作赋,文园空羡马卿才。
访甘泉小华山 其二
古今贤哲起高风,五百人间未易逢。寄语希夷莫耽睡,华山今又属泉翁。
张宪长过访诗以谢之
问俗惊看到野人,怀贤今喜得相亲。荒林已见无留暑,冻雨应先为洒尘。
礼介岂堪从委巷,青山久不拜朱轮。三吴明日空回首,愁对文星入望频。
送冼太仆之京 其四
南北江天梦独殊,迩闻朋旧半华居。青萝潦倒堪谁问,岁晚穷愁只著书。
绝句十首 其九
雨涨咸潮欲退时,沙螺
登中洞绝顶寄伦右溪何古林 其二
散瀑流霞自化工,澹然幽兴恰相逢。悟来石室图书契,梦入禅关色相空。
已见东皇归下界,即看南斗近中峰。何时卜筑从前约,煨芋岩根荐晚风。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 其五 会稽山
女童五百归沧海,甲楯三千入土城。君向会稽山上望,路人应指禹王陵。
寄蒋道林
衡岳孤且高,亭亭祝融峰。屹立镇南纪,瞻依世云同。
美人居其下,云萝漫相封。安得一见之,我心则以降。
咏白鹦鹉五首 其五
羞将灵慧学霓裳,画栋彫笼浣素妆。世态于今多妒忌,莫从飞燕向朝阳。
寿伦右溪
十月小阳春酒生,菊花森对芙蓉屏。煖日花风歌吹动,越山珠海瘴烟清。
古今五福在康健,世代几人逢圣明。深杯酌子勿辞醉,共泛星槎朝玉京。
咏东岳古梅
东岳祠前千叶梅,琼花铁干凌空台。每从幽绝见标格,应不荣枯同草莱。
邑有贤侯能作主,道逢高士得相陪。未应留作青山镇,九鼎和羹待尔来。
白鹿有怀平嵩刘同年和玉溪
佳人在浚谷,婉娈美容姿。玄露荫瑶草,玉洞环青芝。
旅石自成磴,方流以为池。林深不可见,筇履遥相逢。
猿鹤守空山,白云还候期。无为渡虎溪,溪流漫多岐。
寄罗浮李鍊师
闻道青霞扫石眠,曲肱犹枕蕊珠篇。即看篆竹惊蛇虎,遥见星松出洞天。
共忆庚申曾守日,只今甲子又经年。书来问我无多事,嬴得闲游似迹仙。
绝句十首 其八
溪头谷日罕逢人,历日通书迥不闻。欲作牛栏脩茧箔,几回溪畔待春分。
避暑山中十咏 其十 暑甚得雨
旬日苦炎毒,遥知酿雨天。楼头云欲压,阶下蚁先悬。
林暝声逾切,风狂势转骞。绮窗清簟外,忆汝自多贤。
西湖十咏 其九 北高峰
北高峰顶立㠝岏,两岸青山夹海门。歌舞留连湖上月,是谁曾此望中原。
寿张蒙溪方伯初度 其二
两勤播命奠明区,十郡欢歌寿庆馀。沧海白云趋屏树,赤蛇朱鸟肃冠裾。
薇花席上秋光满,鼓角声中瑞气舒。盖世勋名应属望,白头今已愧迂儒。
送黄泰泉之江西
短篷疏雨共船窗,水为离人夜送淙。白日浮云连北阙,清秋晴黛过西江。
文章王勃虚前阁,风土扬州亦故邦。此后应怜重回首,洛澄孤影对银缸。
环谷八咏 其四 荔阴渔矶
兴足不设机,只以荔为饵。犹恨风触枝,深我群鱼智。
同诸公饮于五仙观再和古成之韵
环粤群山森翠烟,每于灵境忆飞仙。空传金简归三岛,无复神羊下九天。
欲驭冷风搏羽翰,渺观沧海变桑田。道人不解玄中趣,尽把红莲换白莲。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西湖十咏 其七 望湖亭
神游飞云诗和方西樵韵 其六
山中奉怀诸君十一首 其二 梁令尹毅所
山中奉怀诸君十一首 其六 伦通参右溪
赵东台携酒过访诗以谢之
次韵奉答王岱麓 其二
送何石川京行
赠霍渭厓
送王一山还湖湘五首 其三
山中秋夜感兴 其五
生日答伦右溪韵 其二
题樾森楼四首 其一
阻风东湖与梁挥使二首 其一
逋吏巢为方棠陵题
答冼少汾新春见寄诗二首 其一
喜伦右溪回十首 其九
玉山馆偶成
西湖十咏 其八 飞来峰
贺李三洲新居
立春日中洞山居偶成
曲肱吟
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八
寄蒋道林 其一
中洞山歌
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 其二
山中苦雨 其四
山中秋夜感兴 其二
避暑山中十咏 其七 尝新稻
谒苏东坡祠
谢蒙泉方伯惠物
留别伦右溪十咏 其三 南楼
喜伦右溪回十首 其五
同伦右溪何古林再游中洞卜居二首 其一
和程玉峰新春写怀
厓山感兴四首 其二
送王宇斋还安福四首 其四
西湖十咏 其三 六桥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 其九 双鱼屿
灵鸟篇赠李三洲 其四
避暑山中十咏 其二 荔支
留别李三洲中丞六首 其六
访甘泉书院 其二
登帽峰
送李三洲之湖广 其三
喜甘泉西樵皆卜居罗浮
谒大忠祠分韵得絮字
寿岑浦谷二首 其一
山中秋夜感兴 其三
咏奇石 其一
题安期生
答伦右溪云谷之约
赠程松溪内翰 其二
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 其四
饮伦越溪藕花洲
留别京中诸友四首 其四
南华十咏 其五
寄碧涧诸旧友
与金周二逸士泛舟西湖
元日祝圣台和泉翁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