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碧涧诸旧友

寄碧涧诸旧友

明代 王渐逵

廿年绝尘鞅,养疴在丘山。良朋日已远,亲知旷容颜。

飞葭转夷则,凉风动遥关。晶晶天宇高,湛湛清汉还。

呼童理篙楫,驾言溯洄澜。碧涧多俦侣,相从弃人间。

云萝卧深映,岁月有馀閒。一见疑旧交,坐我黄绮班。

文佩结衷好,丹霞以为餐。达观澹神虑,冥迹涤尘烦。

人生若羁束,百岁无时闲。安得驭羽车,逸驾长追攀。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杭州别岑体充霍振先之京

明代 王渐逵

自从南浦更联舟,两浙云山暗已收。京洛只今成乐土,逢人休上望乡楼。

山中秋夜感兴 其二十一

明代 王渐逵

声音之学久相违,养德陶心自不支。不见齐门驱御速,却于韶乐识婴儿。

留别伦右溪十咏 其九 深明馆

明代 王渐逵

曾共移居卜筑心,携壶相问数相临。何当跨鹤同归去,翠竹桃花春正深。

赠方西樵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含灵配高厚,万物长以治。感应谅斯存,此身讵能离。

迂生罔所测,玄言泪其机。龌龊纡杖履,蹇傲栖岩扉。

擎拳守木偶,浮诞如狂痴。岂知大化下,阴阳无停期。

寂感理固然,空幻靡所依。吾观千载下,此道多阇梨。

别何古林八首 其五

明代 王渐逵

曾忆东山寄我诗,几回孤梦绕江篱。遥知安石登临久,也为苍生强起时。

同李三洲伦右溪登灵洲和韵

明代 王渐逵

云里青山树里台,那堪秋色逐人来。疏松堪草浑三径,扫石临流共一杯。

风静星河如露冷,月明箫鼓并朝回。佳辰良会应能几,曙色残更莫浪催。

别罗楠塘五首楠塘江右新昌人善河洛真数推易理以示人趋吉避凶甚验 ...

明代 王渐逵

吉凶悔吝生乎动,大巧人间反成拙。迩来悟得先天图,独坐松台对明月。

席中和方丹山韵

明代 王渐逵

玉坛金简咏曾城,仙侣飘飘取次赓。瑶圃有书青鸟度,银河无浪白榆生。

风埃自惜增凡气,花鸟于今亦世情。欲向广庭访真诀,露浓寒重不堪盟。

别方棠陵宪副三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鳌峰高几许,相携忽踟蹰。踟蹰复四顾,照见承明庐。

山川万里馀,直北是大庾。客从大庾来,遗我梅花裾。

南枝有越鸟,北枝多云衢。相逢此中过,岂不怀旧居。

但恐贤劳催,对之相叹吁。

绝句十首 其八

明代 王渐逵

溪头谷日罕逢人,历日通书迥不闻。欲作牛栏脩茧箔,几回溪畔待春分。

绝句十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旧时邻舍已生疏,此日归来得尽娱。田父隔村谈款曲,旋刍新酒摘园蔬。

寄碧涧诸旧友

明代 王渐逵

廿年绝尘鞅,养疴在丘山。良朋日已远,亲知旷容颜。

飞葭转夷则,凉风动遥关。晶晶天宇高,湛湛清汉还。

呼童理篙楫,驾言溯洄澜。碧涧多俦侣,相从弃人间。

云萝卧深映,岁月有馀閒。一见疑旧交,坐我黄绮班。

文佩结衷好,丹霞以为餐。达观澹神虑,冥迹涤尘烦。

人生若羁束,百岁无时闲。安得驭羽车,逸驾长追攀。

半夜起坐

明代 王渐逵

忽然夜半致虚澄,始信吾心即六经。在昔钻研真影响,而今磨洗自光明。

莫于赘处还加赘,须到清时更倍清。君看东皋岩下水,渐成溪涧向沧溟。

再答诸友五层楼之什用韵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每于闻见忆登楼,满目清溟失众丘。学溯程朱元是派,运逢唐宋已成秋。

禅关了悟悲三昧,儒业词章自九流。却喜离明当午会,迩来文献属南州。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五

明代 王渐逵

名利滔滔逝不还,是谁于此更开颜。人间尽遂浮生乐,梦觉元来第一关。

别李绍乾

明代 王渐逵

腊月开新酒,生刍注盈尊。念我平生友,驾言之朔云。

相邀坐中堂,兴逸杯自勤。肴疏虽简率,欢笑亦温存。

人生如飞凫,何时还同群。京洛多相知,兄弟语自真。

西山饶爽气,广陌储丽春。得句但勿忘,远慰同心人。

山中奉怀诸君十一首 其六 伦通参右溪

明代 王渐逵

银台挺间气,豪达任天真。暂作右溪主,终非凫鹄群。

云谷想高度,樾楼觇清芬。爱君灵性资,契我参同文。

绝句十首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田头五亩接生涯,半莳茄瓜半莳茶。莫道耕园强种树,荔枝龙眼更多花。

谒苏东坡祠

明代 王渐逵

危栏曲径自逶迤,独挈荃衡酒一卮。宋室昔尊王氏学,鳌峰今拜长公祠。

灯涵莲炬人归晚,枫冷林皋鹤梦奇。遥识此生如幻化,登临谁复问禅师。

赠李道人

明代 王渐逵

寻幽几度遥成访,采药东来尚未还。一笑相逢在何处,石楼西畔碧云湾。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