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立道
灵液千年发,虚堂半岭悬。池喧瀑布雨,窗暝具区烟。
长日云俱卧,幽襟俗尽捐。吾缨如可濯,携手弄潺湲。
芳洲赠袁太医
明时容吏隐,犹自慕沧洲。绝艺成三折,新诗寄四愁。
为园谢机械,行世任虚舟。乡梦依然在,清溪双白鸥。
闻人氏五十寿诗 其一
生年半百混樵渔,教子还看上石渠。欲舞绛衣应未得,却凭丹凤早衔书。
挽陈茶丘
悠悠丹旐发,漠漠素车回。落日犹残草,空墙自古槐。
夙期书竹帛,奄见泣琼瑰。东鲁悲颜夭,西京惜谊才。
玉楼须作记,金谷漫浮埃。千里驹中蹶,三秋蕙早摧。
德星无复聚,薤露不禁哀。愿学燃犀术,流光照夜台。
郭允新宅中秋燕集限韵得王字二首 其二
天街秋宇净,月露淡交光。对此怀千古,悠然览四荒。
开尊浮桂影,裁句竞兰芳。未就登楼赋,多惭姓是王。
题华氏抚弦小像
池台应未改,山水已希声。妙寄丹青笔,深传绿绮情。
幽兰春日恨,别鹤夜堂惊。何必雍门客,能令泪满缨。
云龙山寺独眺次壁间韵
萦纡石磴望中开,故迹苍茫半草莱。兴废迹今双树在,登临自昔几人来。
僧携野果修晨供,鸟啄山花上石台。车马纷纷千里道,河流长带夕阳回。
得家书三首 其三
春尽逢南雁,翻令感岁华。五年犹作客,一命亦为家。
肉食愁黄竹,莼羹想白华。何时莱子服,谩向故人誇。
咏污渠鹤
华表归何日,乘轩事已非。终朝独含垢,所幸脱虞机。
失侣频看影,长鸣似诉饥。空馀出尘意,皎皎向寒晖。
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 其一
国势已纷如,忠贤久见疏。天心未悔祸,兵事竟成虚。
玉府非金穴,鱼符是蜡书。空闻求内禅,犹自昧前车。
挽吴白楼尚书
已将舟楫济明时,更爱湖山早拂衣。百里风流思绿野,两朝功业付黄扉。
閒凭独鹤看棋局,喜有群鸥伴钓矶。何事忽骑箕尾去,千林落叶带寒晖。
拟驱车上东门
驱车出北邙,高坟何累累。狐狸昼踯躅,丰碑隐蒿莱。
人云汉将相,奕奕多贤才。一朝随物化,千秋委寒灰。
流光歘飞电,东月忽西颓。黄泉如尾闾,去者不一回。
我欲志竹帛,虚名安在哉。不如且行乐,旨酒盈我杯。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五 金钱
山人卖卜归,满砌正芳菲。不堪悬竹杖,留取市荷衣。
拟去者日以疏
来者未有极,往者良已矣。道傍垄成行,日夕多风雨。
黄蒿塞墓门,飒飒青枫树。重关扃幽泉,蝼蚁相料理。
悲彼远游人,不如疾归止。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四
重来北山客,却愧草堂灵。窈窕郑生谷,寂寥扬子亭。
检山收地志,盥手阅心经。长日看逾短,秋声入夜铃。
寿沈德夫母
春日休文第,东风萱草花。共姜心独苦,王母发初华。
綵服回清昼,丹帔拂晓霞。人间有瑶岛,何处觅仙家。
七夕雨二首 其一
汉渚邀灵匹,幽盟此夜寻。盈盈唯一水,暮暮更为云。
洒道流馀润,扬波荡夕氛。含情愁雨绝,随泪点罗裙。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五
木落随寒雨,林开际远天。水纹摇簟竹,秋气入琴弦。
倚树禽相语,班荆鹿共眠。机心日以尽,自讶骨如仙。
贺王允宁移居二首 其二
甲第连云起,一枝吾自安。箧中鹪鹩赋,壁上鵔鸃冠。
客至供蔬具,人閒理药栏。不须歌考室,久已梦斯干。
王侍御席上观画水
三江何处落,一座忽皆倾。飒飒风翻槛,皆皆雨暗城。
鱼龙春已化,罔象夜偏惊。转烛波萦日,传杯浪逐萍。
图穷疑见岸,流急不闻声。试问绣衣使,仙槎几度行。
登孤山用唐人张祜韵
兀坐俯孤岑,翛然出世心。烟霞千嶂晓,桑柘半溪阴。
鹤去亭犹古,人幽山更深。已看尘迹远,况复近东林。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阳峰卷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四 绣墩
清明日独坐感怀
夜行武林山中赠老僧 其一
至后二日雪
观兰亭修禊图用上巳韵
追送陈澄江用章水东韵 其二
院中红杏
送郑翁还广 其三
芳洲为蔡长卿题
送黄三峰佥宪山东
送吴道士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一
送沈夷斋 其二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三
拟青青陵上柏
酬包元达侍御见示之作兼致别意二首 其一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九 玉簪
天柱篇赠徐子芳
翁九日邵园和韵 其三
卜居后东吴曰静欧学章
迎恩寺二首和韵 其二
咏菊十首 其七 楼子红
步虚词四首 其一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三
送周颙分教严州
送孙毅斋学士赴南京
送骆质夫谢病归湖州和王允宁二首 其一
春日閒居三首 其三
采莲曲 其八
寿嵇川南母 其二
送许琥作教六合
送陆奎之峄县
下邳子房祠圯桥故处
秋日再过顾氏清溪别业因和洞阳韵
大梁行送陆白庵同年使周藩
翁九日邵园和韵 其二
送潘勿斋司黄岩训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 其一 青年守节
挽张封君
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 其一
挽钱母
铜雀伎二首 其一
送邹学士赴南京
寄题前汤庵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一 兰
南湖耕雨 其三 西山烟寺
萱节图为俞汝承题
再赠唐荆川二首 其二
代赠崇安住持僧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二 萱
酬包元达侍御见示之作兼致别意二首 其二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三 书带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一
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 其二
寿苗东洲七十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六
吴廷宣父母双挽
送益上人南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