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立道
与君数相见,但讶往来疏。不惜买邻费,初营近市居。
卑栖随燕雀,长物载图书。何日登楼赋,虚名愧应徐。
拟去者日以疏
来者未有极,往者良已矣。道傍垄成行,日夕多风雨。
黄蒿塞墓门,飒飒青枫树。重关扃幽泉,蝼蚁相料理。
悲彼远游人,不如疾归止。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五 千年运
朝菌无晦朔,此草自千年。万物枯荣理,凭栏一慨然。
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 其一
有美人兮山之阿,佩陆离兮冠峨峨。气凌兮衡岱,情驰兮湘波。
结幽兰兮延伫,拊长剑兮寤歌。蹊窈窕兮轮辙稀,木繁翳兮禽声和。
黄牛兮白马,岚光飞兮晴雨多。余何为兮兹独往,兹独往兮将柰何。
奉和数畴兄对酒自叹之作 其一
为通花径数诛茅,长日炎氛静里消。秋动远林催络纬,月和清露上芭蕉。
濯缨惯坐溪边石,觅句时行湖上桥。莫向天池羞斥鴳,蓬蒿九万各逍遥。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三
四户啼螀乱,秋阴欲上阶。菊花收作枕,草蔓缉成鞋。
得句先书壁,因琴别置斋。溪云与山月,总不费安排。
观出军十首 其七
塞马饮河汾,兵符阃外分。尽徵骠骑将,远逐虎狼群。
燕尾翻晴旭,犀皮暗晓云。不贪麟阁画,报主藉微勋。
临江仙 寿姚申甫父
渊明未老赋归来,赢得清风两袖。田园三径浑如旧。
桂子满中度,已擢双枝秀。
长君鸾诰喜重荣,绣服光辉清昼。黄花秋晚浮新酎。
驷马入高门,愿上千春寿。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五 金钱
山人卖卜归,满砌正芳菲。不堪悬竹杖,留取市荷衣。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七
龙见修雩古有名,君王亲出为苍生。炉烟已结氤氲气,雨足森森散凤城。
观出军十首 其五
琐甲膺朱绂,银鞍跨紫骝。将军五道出,战士百金收。
贾勇多超乘,论兵竞借筹。相期穷绝漠,枭取左贤头。
代作贺介溪生孙一首
汤饼重开今日燕,诗篇犹记昔年欢。庆馀篇见钟贤胤,喜极全胜得好官。
秋水精神应自别,青云头角已先完。不因啼后知英物,黄阁家声奕世看。
挽陈茶丘
悠悠丹旐发,漠漠素车回。落日犹残草,空墙自古槐。
夙期书竹帛,奄见泣琼瑰。东鲁悲颜夭,西京惜谊才。
玉楼须作记,金谷漫浮埃。千里驹中蹶,三秋蕙早摧。
德星无复聚,薤露不禁哀。愿学燃犀术,流光照夜台。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四
乡园入梦思模糊,京国相逢识得无。玉貌讶从今日改,清标只似向来臞。
王子裕百花图 其三
传道昭君昨入胡,后宫留得美人图。红妆翠袖分相向,只恐君王误一呼。
送俞汝承行二首 其一
国计须盐铁,君行亦壮观。一星离北极,六月发长安。
城树欹残暑,河梁下急湍。伫听旋旆日,献论续桓宽。
送严节推
佐郡声名久,辞家道路难。那堪今日去,犹是昔年官。
旌节先春度,爰书入夜看。君平能自卜,留滞不须叹。
送顾槩
逢君未徂暑,别去又重阳。一官新拜命,廿里古封疆。
水落舟樯远,天清驿树长。东昌本畿辅,指日见辉光。
九月七日汪维义宅对菊
他乡七日酒,应为菊花催。疏鬓风前帽,羁怀江上台。
秋光寒拂槛,霞色暝侵杯。摇落易为感,酣歌日几回。
送孙毅斋学士赴南京
旧知中允藉声名,那复仙槎向石城。珥笏风云天外静,禁林日月海边清。
宠光不异登三岛,辞赋终堪并两京。前席名贤须有待,藜辉行动石渠明。
送张佥休宁二尹
石室徵劳久,彤墀锡命新。春光和雨露,行色带风尘。
折柳聊随俗,哦松太任真。君知操割否,应藉佐刀人。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九
闻人氏五十寿诗 其二
陈封君六十双寿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 其一 青年守节
采莲曲 其八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四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六 菖蒲
题阳峰一首
观出军十首 其四
代贺张尚宝两岁生两子即罗峰阁老子也
拟汉将行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三 鸡冠
和陈平冈七夕韵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二
得家书三首 其三
有谷堂 其二
万梅庵诗
王子裕百花图 其二
题扫雪煎茶图 其二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三 书带
寄寿沈毅庵七十
代赠崇安住持僧
王母歌 其三
补送骆尹敖欧四年兄使诸藩二首 其一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 其七
和玉溪学士斋夕有感韵二首 其一
赠朱从龙外兄二首 其二
郭允新宅中秋燕集限韵得王字二首 其二
南湖耕雨 其一
铁瓶草堂二首 其二
送篆文生
春尽书怀
为王允宁赠妇四首 其三
咏菊十首 其七 楼子红
柬卢浚卿移居
贺王允宁移居二首 其二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五
秋日溪上偶成
挽汤母
追送陈澄江用章水东韵 其二
王侍御席上观画水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五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七 剪春罗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一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八
题何兰幽谷卷代
送沈夷斋 其一
张翁暨丰孺人七十双寿诗以祝之
题碧山
芳洲为袁御医题和唐荆川韵二首 其一
介翁见示诞孙志喜之作次韵三首 其二
追送陈澄江用章水东韵 其一
钓台吟送人之桐庐 其一
履端诗馆试
迎恩寺二首和韵 其二
翁九日邵园和韵 其二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一
送黄三峰佥宪山东
吕梁题养素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