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立道
来者未有极,往者良已矣。道傍垄成行,日夕多风雨。
黄蒿塞墓门,飒飒青枫树。重关扃幽泉,蝼蚁相料理。
悲彼远游人,不如疾归止。
闻人氏五十寿诗 其一
生年半百混樵渔,教子还看上石渠。欲舞绛衣应未得,却凭丹凤早衔书。
送许琥作教六合
昨因献策滞秦关,又向金陵匹马还。桃李阴阴书阁闭,春风常伴一官閒。
闻朱从龙下第诗以慰之
为尔临风一怆神,与谁同赏洛阳春。千金曾学屠龙技,五上犹为点额鳞。
结绶远怜青琐客,书空长念白头亲。会稽邑子应相荐,莫厌穷途久负薪。
咏菊十首 其七 楼子红
天工潜结构,朵朵叠红英。为是登高助,偏宜楼子名。
阳峰卷
雄势标南郡,岐阳第一峰。云中开锦绣,天际立芙蓉。
人物全荆盛,辞华百代宗。莫牵松桂梦,密勿待从容。
文衡山枯木竹石为汝湖学士题
衡山老人得奇趣,坐向寒空写枯树。孤峰嶪嶪虎豹蹲,修竹离离凤凰翥。
邓林从此失珍材,碣石谁为徙天柱。吁嗟不独模形似,劲质清标更生气。
槎枒不作妩媚姿,礧砢应无媕婀意。忆昔山空薮泽深,樵夫牧竖时窥侵。
一朝点染入绢素,始信志士相知心。洛阳三月春可怜,黄鹂碧草同娟娟。
桃李花开玉楼曙,梧桐枝拂金井寒。西风野外动秋色,平芜惨淡生苍烟。
何如此石还此竹,古木千载俱依然。吁嗟亦有王宰山水韦偃松,苦心白首徒为工。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八
天临北极郁崔嵬,玉帛年年万国来。君王二月南巡狩,春水朝宗江汉回。
送苏幼清都谏归养广中
补衮应须济世才,恩辉翻与照离杯。贪趋辉省辞荣禄,敢为田园赋去来。
谏草更编乌鸟疏,舞衣欲就芰荷裁。江云岭树频回首,陇使何时一寄梅。
南湖耕雨 其三 西山烟寺
山空万籁寂,钟响时出林。欲寻定僧语,烟萝交翠岑。
送郑翁还广 其三
玉窖溪连海色新,罗浮山下别开春。南还更尽登临兴,莫遣清江空白蘋。
送邹学士赴南京
摇山仙馆接瀛洲,稷下名儒早见收。玉笋暂随鹓鹭入,金陵重忆凤凰游。
传经鹤禁恩犹渥,问道鹅湖意始酬。莫爱江山久留滞,伫看明主待谋猷。
王子裕百花图 其三
传道昭君昨入胡,后宫留得美人图。红妆翠袖分相向,只恐君王误一呼。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 其四 四世承欢
昔时无子今有孙,含饴兼复助晨昏。庭萱含露春风满,三十年来贞孝门。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三
年来章奏满公车,总道遐方困未舒。君王一出怜民隐,扶杖山东听诏书。
乡园偶成
为园非择胜,所欲奉亲娱。树与人俱散,溪因主亦愚。
宦卑情自澹,战胜体犹臞。敢谓轾缨冕,出门多畏途。
观出军十首 其十
烽火照甘泉,将军出塞年。万夫齐决拾,一鼓荡戈鋋。
地极回看斗,谷深长断烟。萧条夕阳外,应听哭祁连。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四
知君闭关久,一径落花深。书癖年长在,诗盟春更寻。
空山几两屐,远道四愁吟。北望休相笑,平生魏阙心。
送高都谏倅广东藩幕
怜君香案吏,久奉紫宸朝。暂解荷囊去,言从薇省招。
秋经吴苑树,晨望海门潮。远近无须问,平原欲试萧。
题刘氏雪竹图
蚤闻杨氏传清白,千载君家更绍芳。庭竹萧萧带残雪,粤南应为比甘棠。
寄尹汝基
秋杪正愁予,逢君忆岁除。颓然泉上酌,慰我独离居。
烽火惊初定,田园意转疏。平生匡国愿,早上治安书。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观出军十首 其八
寿吕思斋七十
卜居后东吴曰静欧学章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五
咏淮南八公
澹庵诗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一
咏污渠鹤
寿彭宣父
寿嵇川南母 其三
登孤山用唐人张祜韵
寄题前汤庵
上巳宴集
题扫雪煎茶图 其二
数畴兄以病阻看花之约作诗见遗次韵答之 其一
南湖耕雨 其二 河洑渔梁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二
送周颙分教严州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五 千年运
代赠崇安住持僧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一
秋居五首 其四
吴廷宣父母双挽
至后二日雪
月溪号诗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五
和陈平冈七夕韵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五
再赠唐荆川二首 其一
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 其三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七
得秋试消息后寄弟
送朱月河判雷州二首 其二
草名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 其一 青年守节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 其十
云峰卷为沈夷斋题 其二
送俞汝承行二首 其二
赠舅氏
挽吴白楼尚书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七
画鲤鱼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 其四
九日同序翁邵园赏菊赴李蒲汀之约用旧韵
午日途中忆诸弟
和钟石学士斋夜见雪拗体二首 其二
履端诗馆试
酬包元达侍御见示之作兼致别意二首 其一
和龙冈送白洛原将命护作因得归沐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七
初入都寄亲知
云峰卷为沈夷斋题 其一
郭允新宅中秋燕集限韵得王字二首 其一
王侍御席上观画水
数畴兄以病阻看花之约作诗见遗次韵答之 其二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五
挽卢湲江父
帝京歌 其三
观出军十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