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刘函山穫田庄居久不至城诗以问之二首 其二

刘函山穫田庄居久不至城诗以问之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镰鸣秋穫急,禾黍积如墉。富向邻翁说,穰因嘉岁逢。

行园朝见汲,归舍午闻舂。予将还垄亩,先此问为农。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赴何实甫九日之招先期病作宿斋中漫题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徵选名歌闲且都,繁声缓节劝提壶。不知病里闻歌懒,却道先生太性迂。

采莲曲四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碧波湥广爱回塘,窈窕芙蓉映丽妆。鸣楫流光开一道,丛中惊起两鸳鸯。

十六夜与青门谈

明代 王慎中

四面歌钟起,华灯烁月光。柳梅微辨曲,桃李窅凝妆。

谁向家中坐,争看陌上狂。独馀吾与尔,相对在僧房。

宿武阳驿同陆毅斋宪使

明代 王慎中

天秋风雨急,山驿易黄昏。疲马依残枥,衰杨蔽旧门。

沾涂怜洁服,举火愧空餐。稍缓孤生感,幸蒙终夕言。

圣诞前期一日寓直客部同屠仪制郎中诗以柬之

明代 王慎中

瑞气满南宫,星河渺渺空。千庐翊警卫,万国奉朝宗。

跸路风先净,帷张月自通。□云当极北,曜宿及霄中。

谬籍叨分直,仙郎嘉自公。何其频视夜,彼美切循躬。

秉烛晤言久,焚香宴坐同。冈陵徒欲祝,巴里愧难工。

何人嗣周雅,待尔振王风。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函持穹土虽无外,震击雷霆自有权。万楫齐飞波瀰瀰,三军尽肃鼓渊渊。

舟经下邳

明代 王慎中

风波已习惯,忽尔自凄其。壮志逢兹地,古人难可期。

桥边黄石在,日后素心知。俯仰无穷意,如何不令悲。

藏书万卷楼歌为维扬葛子东赋

明代 王慎中

广陵葛子真磊落,大笑时人宝珠玉。先世遗金尽买书,篝籯祇与韦编博。

善藏选地起高楼,楼上陈施盈万轴。错置方隅皆满床,胪分甲乙为题椟。

赵卿如见应惊叹,楚史多知犹未读。开牖晴朝云色鲜,垂帷深夜藜光烛。

已看收拾遍人间,更说讨论穷士族。汉室古文坏壁馀,晋代穿茔出竹书。

学士睢盱嗟未睹,儒生诵守愧空虚。何言散失千年后,独在君家完古初。

陈州道中同胡参知作

明代 王慎中

宛转陈郊路,株林碧树盈。中天炎日盛,向夕雨云生。

共酌清泉饮,相从大道行。才微惭负乘,将子载同征。

访空同先生故宅

明代 王慎中

久欲求遗草,今来访故庐。北窗存卧席,东壁有藏书。

墨沼春苔长,琴台夜月虚。年年桂花发,人拟子云居。

百泉

明代 王慎中

名泉千

宿天池寺明日下山寺僧相留予愧其意爰题西壁

明代 王慎中

阴阴松竹覆层峦,兰若深开曲径寒。树里灯缘传法现,林间花是讲经残。

窗临石镜天长晓,门掩珠帘夜欲阑。释子相期无以答,未除妄想为微官。

悔志

明代 王慎中

早受天刑拘,遂耽人爵贵。强学思干名,乐仕忘窃位。

结交托时豪,然诺重盟誓。祇好朋友欢,拙为妻子计。

约游见星趍,赴急若飙至。掉舌常屈人,扼腕独愤世。

出言讥王公,慕达不事事。傲睨多脱略,嘲慢无严志。

辄希孔门狂,自比周士肆。择术谬毫发,千里遂不啻。

反躬尽愆尤,考古何乖异。多忤岂通方,易盈知小器。

不闻长者言,下流良足畏。

寄睦

明代 王慎中

最爱梁园脩竹馆,风流帝子独翩翩。豪华却尽攻文苦,宠数偏能养性全。

马过繁台谁可记,雁飞蓬沼信难传。山中桂树偏翻甚,寂寞柴扉养暮年。

访何默甫文学读书山房何兼授徒

明代 王慎中

一室间开向翠微,独谐幽意托垂帷。手中编绝缘披惯,舍后园荒为懒窥。

林木栖云阴讲席,山泉带雨涨书池。帐前弟子无休暇,共说身亲乐事师。

洪芳洲相送至山魁客舍

明代 王慎中

殷勤壶酒杖头携,客舍墙边梅一枝。此后梅花应入梦,分明记得把君卮。

送胡中丞可泉西归

明代 王慎中

广野微尘柳眼青,衣冠饮饯一城倾。还家且有藏书富,解组真同脱躧轻。

路出崤陵桐树尽,旌飞灞岸岳莲迎。归田赋就身犹系,因送将归客念盈。

月夜同姚在明济上观水

明代 王慎中

盈科流水滥汤汤,映月涵空更可望。泌沸千淙珠比色,澄泓一可鉴为光。

遥遥银汉微分景,宛宛金堤与障狂。取适有同蒙吏傲,兼携惠子在濠梁。

送人尹钱塘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佳丽古越州,高峰湖水头。去为百里宰,兼得六桥游。

陶柳萦芳甸,潘花匝绮洲。期君东道主,吾欲柁南舟。

挽陈子贞秀才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子渊称短命,汝复弗如回。庭对曾闻礼,公车未召才。

芳兰翻自爇,玉树易先摧。堪悲垂白父,老有邓攸哀。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