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门行二首 其一

东门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世贞

出东门,曷不言归。我欲从九夷,不赍八月粮,未满十二驽驹蹄。

手操蒯缑剑,囊裹一束书。但趋咸阳道上,鹊啄乌栖竟何之。

竟何之,东有霍家骠骑,西有丞相屈氂。黄金如山,风雨立前,安用蒯缑束书为。

黄金如山,风雨立前,安用蒯缑束书为。咄女从九夷,咸阳道上生不支。

诗人王世贞的古诗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六 玉兰花

明代 王世贞

结绮张星曲未阑,开帘一笑万花看。霓裳夜色团瑶殿,露掌清辉散玉盘。

自是蓝田通别种,不同湘浦怨春寒。扬州观里空如雪,争似侬家几树残。

读曲歌 其五

明代 王世贞

柰何许,鱼吞熊胆钩,衔苦不得吐。

江南乐八首 其五

明代 王世贞

郎家流苏帐,对对玉蟠螭。登车辞阿母,强作数行啼。

谢吴总兵赠白苧帏

明代 王世贞

不须元帅武帐,敢学中郎绛帏。领取新秋白苧,睡醒瑶台露晞。

风寒济南道中兀坐肩舆不能开卷因即事戏作俳体六言解闷数之政得三 ...

明代 王世贞

哥舒明驼难得,道将快牛未逢。借问长安相府,何如兼领司农。

赠姚继文学宪由楚迁江西大参

明代 王世贞

史谈留滞逾三载,启事山公愿不孤。剖尽荆珉无卞泣,教成郢雪失巴歈。

文星入夜冲南斗,化雨将春下蠡湖。还道木天当日地,只今明主赐环无。

夏日偶成不复伦次共得廿首复作长山道中故事耳 其十七

明代 王世贞

有子万事非足,无官一身不轻。仙人自来忍辱,居士难矣净名。

答殷无美问疾

明代 王世贞

欲悉春来况,头颅渐不如。泔鱼吾事晚,罗雀故人疏。

懒废虽堪病,穷愁可罢书。唯馀止酒意,为尔尚踌躇。

浣溪沙 江南词

明代 王世贞

一夜春波酿作蓝。晓桑柔叶绿鬖鬖。鸦鬟十五太骄憨。

织就双鱼成比目,偷将百草斗宜男。更无心绪喂春蚕。

崧溟之什

明代 王世贞

莫高匪崧,寸木陟之。莫浩匪溟,涓流益之。彼亢弗降,孰适与上。

彼盈弗挹,孰适与濈。授之窦也,能毋与钻也。道之蠹也,能无为刓也。

骄来无方兮,噫曷之知。侈来有端兮,嘻曷之治。

太山梁甫吟

明代 王世贞

嵬嵬天门山,郁郁梁父禅。金泥閟玉册,荣父曀昭倩。

贤圣七十二,其名几称见。何况于谋臣,飘沦同春霰。

阙里困韦裳,千秋丽河汉。亦有抱膝人,居然恬贫贱。

吴趋行上客,且缓骖请听。

送汝康柳州再徙澄江

明代 王世贞

汝游桂岭疑天尽,更入滇方觉地宽。明月江帆悬万里,瘴云山树郁千盘。

莫将诗句题蛮府,自有威仪识汉官。橘柚秋风今实否,高飞鸿雁满长安。

自青诗 其七

明代 王世贞

嗟予小子,胡言弗受。般淫于咏,沈湎于酒。惟我狂简,一二朋友。

亦既肆口,亦既濡首。

用晦以三寸箧贮金字佛经咒二十余卷精工之甚感而赋谢

明代 王世贞

函端舍利发,知尔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终。

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类群龙藏,收来一钵中。

歘火岩

明代 王世贞

五十馀年清净,一念歘火缠纠。却似班生投笔,虎头燕颔封侯。

云母岩

明代 王世贞

朵朵傲风云叶,层层薄日霜华。传得彭篯飧法,移来此地为家。

地驱乐歌 其二

明代 王世贞

媪爱小女,不愿女苦。愿女成长,多得夫婿。

怨朱弦 和王明佐新声慰其不遇名曰怨朱弦

明代 王世贞

谱朱弦,一片秋声。万壑松涛,银汉初倾。挟遍侯门,沈深似海,雕栏十二娇莺。

流苏帐底,小按银筝。哑哑轧轧嘤嘤。骂书生煞横,捻冷装酸,搅破春情。

我道高山流水,渠道香云暖雨,两语难凭。怎能勾、师涓老子,證个分明。

酒人哉,匕首荆卿。宋意悲歌,高渐沾缨。应徵飞霜,倚天雌霓,长河倒泻珠绳。

葡萄尚暖,蝴蝶犹萦。陡被杜宇啼醒。道不如归去,归去来兮,任汝纵横。

鱼为洞庭清乐,凤为苏门长啸,飞跃争听。何须借、天公两耳,枉施瑶京。

子夜警歌

明代 王世贞

并蒂芙蓉枕,下压金鸳鸯。教妾成独自,若个不成双。

人日同魏顺甫过子与分韵枣字

明代 王世贞

蓟门车尘白浩浩,乍有馀青着荒草。银灯有烂明月高,光辉遍逐行人好。

徐卿邀予中山酝,稚子烹葵妇剥枣。箕踞高歌若有神,魏生击节为予道。

去岁兹日过何门,相逢总握灵蛇宝。虽无蜀州零落态,汝辈突兀峙穹昊。

风涛微茫散倏忽,海内今看谁自保。往事俱从酒阑得,孤怀转向清时抱。

呜呼此语郁未伸,李守难呼谢榛老。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50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